什么才是煎饼侠(自黑精神正走俏)(1)

看《煎饼侠》之前对它是有一些偏见的:不就《屌丝男士》段子剧的加长版吗?还山寨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可看的时候,也是毫无矜持地哈哈大笑,从头到尾,如果有人现场给我拍照,一定很夸张。说实话,观影过后,我不记得电影具体故事情节,留在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电影中高密度的自黑,几乎所有主演和客串都要在电影里要么黑一下自己,要么黑一下贵圈,把一部剧情片拍得像真人秀(或者《艺术人生》串烧)一样,你似乎无法分辨演员到底是真情流露,还是在演戏。

什么才是煎饼侠(自黑精神正走俏)(2)

《煎饼侠》的宣传口号叫“拯救不开心”,喜剧就是喜剧,不掺和别的啥事。该片几乎网罗了华语娱乐圈所有的经典喜剧表演形式:相声、小品、港式喜剧、互联网段子剧,导演采用“戏中戏”的方式巧妙地把它们杂糅到一起,竟然浑然天成自成体系。结尾的彩蛋尽管请了尚格云顿和《古惑仔》四兄弟,但说实话叫“过气明星”都不为过,但这几个人英雄迟暮的感觉和整个电影浓浓的废柴格调特别搭,同时这几个人的出场也会触发观众脑补了一些陈年回忆,也算十分巧妙。

我觉得初执导筒的大鹏是非常聪明的,他没有自不量力去拍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中国版超级英雄的故事,而是去拍一群废柴借助拍超级英雄电影重新确立自我价值的过程,所谓一群屌丝逆袭的故事。在这样的故事设置下,所有的不专业、不合格、出洋相、违和感都只能转化成喜剧元素给电影加分。非要找一个参照,单就故事而言,我觉得《煎饼侠》和日本导演园子温的《地狱为何恶劣》有些类似,都是讲一个大佬为了捧影视新人,要挟一个人去拍一部天花乱坠的电影,这个人组成了一个废柴联盟,大家跌跌撞撞,一路虚虚实实,最终凭借“业余的水准,专业的精神”勉强完成任务。其实具体到《煎饼侠》每个角色人物:黑老大、摄影师、群众演员、四线小明星、废柴导演……都能和《地狱为何恶劣》做到精准对照,只不过后者是一个极度风格化的cult电影,血浆飞溅,肢体横飞,重度口味。

什么才是煎饼侠(自黑精神正走俏)(3)

《煎饼侠》让大家看得舒服,从首日1.3亿的票房就能看出来,我觉得最大原因是它是一部“市民趣味”的电影。说到“市民趣味”,其实这一直是香港电影的标签,一般是当贬义词用的,还会在前面加一个字:“小市民趣味”。当人们如此评价一些港片时,其实自认为是站在一个比它高级的姿态上,那我们大陆电影是什么趣味?其实是“乡土趣味”或者“农民趣味”,还有一些伪装的“中产趣味”。社会物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其实一直是一个农业为主的第三世界国家,农民占了人口大多数,随着最近逐渐加快的城市化,市民群体开始膨胀,中国的春晚其实一直是“农民趣味”,这与国情相匹配,最近几年又流行加入一些“市民趣味”,两边不讨好,越来越拧巴了。艺术创作不能脱离脚下的土壤,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里写道,“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都主要表达了农民的思想”“农民的眼界不仅制约了中国哲学的内容,更重要是它制约了中国哲学的方法论”,中国的第五代导演都有“乡土趣味”,总是摆脱不了历史的纠葛,永远诉说着人与土地,个体与大集体的关系,所以陈凯歌、张艺谋一拍当代戏感觉就蔫了,不顺手。第六代则有点脱离中国实际,“中产趣味”浓厚,倾向于扮演一个西方视角的左翼知识分子,表达自己对社会边缘人群的关注。一个落后于时代,一个超越于时代。

什么才是煎饼侠(自黑精神正走俏)(4)

同样是拍摄娱乐圈,顾长卫导演的《微爱》和《煎饼侠》大为不同,他假装用最时髦的元素在拍一个“市民趣味”的电影,却一股子“中产趣味”。大鹏拍喜剧,喜剧就是喜剧,顾长卫拍喜剧,要拍“喜剧的忧伤”——这是陈道明与何冰主演的知名话剧,翻拍自日本剧作家三谷幸喜的《笑之大学》,只不过把检阅官官对剧本的审查换成了资本对剧本的把控。满腹牢骚愁断肠,处处都是辛辣的讽刺,尽管包裹了一层糖衣,连他自己也在陈赫扮演的编剧对烤鸭店大厨诉说初心时客串了一个哑巴,狠狠自黑一把。这部电影的“精气神”应该是剧中张鲁一扮演的小演员在排演话剧时天台的纵身一跃以及结尾黑白默片对卓别林《城市之光》的戏仿,所有的喜剧和娱乐都是伪装,电影有多热闹有多娱乐,痛感就有多深刻多刻骨铭心。大鹏的电影梦筹不到钱可以去主持丧事,一杯白酒一万元的受气钱赚,顾长卫的文艺梦筹不到钱就变卖得倾家荡产,入戏太深不疯魔不成活。同样的目睹娱乐圈之怪现状,“市民趣味”是“苟活着在血色中依稀会看到微茫的希望”,“中产趣味”则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微爱》结尾的大团圆爱情戏完全是照顾观众情绪加的)。

什么才是煎饼侠(自黑精神正走俏)(5)

《微爱》通篇你能感到都是一位“资深文艺青年”对文艺圈的各种开炮,片中有许多对电影市场卖座作品互文指涉,如《让子弹飞》《失恋三十三天》《中国合伙人》《泰囧》,还请来了这些作品的一些主演客串,这部电影的客串和《煎饼侠》不大一样,你看不出导演到底是在自嘲还是批判,叫我看还是后者多一点。你说观众抱着看一部纯喜剧的心态进电影院,遭遇如此“怨妇”,这还不被膈应死?

什么才是煎饼侠(自黑精神正走俏)(6)

香港电影多“市民趣味”和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结构是相一致的,包括王晶、周星驰在内,留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港片都是讲述市井小民的卑微的梦想与不懈的奋斗,王家卫的电影人物穿着古装(《东邪西毒》),表达出来的气质依然是都市迷离。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国应该多一些“市民趣味”的电影,大部分观众看电影仅仅是为了在工作之余能够暂时摆脱现实的枷锁,放开怀的一笑而已,《煎饼侠》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老导演要么扬长避短利用手头的资源多做一些建立工业标准的事来,要么去互联网回炉一下,多看几集《屌丝男士》、《万万没想到》,真正体会一把时代精神,当然以不变应万变也是难能可贵吧。

【文/杨文山】

End

【影视独舌】

资深媒体人、影视产业研究者李星文主编,提供深度的影视评论和产业报道。高冷、独立、有料,助大家涨姿势、补营养、览热点。涵盖微信、微博、博客、豆瓣和人人小站、网站五大载体。在今日头条、新浪、网易、腾讯、搜狐都有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