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蒙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固阳县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1)

内蒙古蒙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固阳县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2)

内蒙古蒙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固阳县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3)

固阳县天气预报

内蒙古蒙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固阳县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4)

内蒙古蒙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固阳县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5)

讲述人:固阳县新城小学教师 徐彦博

悠悠昆仑河,巍巍阿塔山,固阳是一座美丽的小县城,是我们祖祖辈辈奋斗的地方。走进固阳您可以感受大后山绚丽多彩,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看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画面,带给您无限的遐想……

内蒙古蒙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固阳县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6)

内蒙古蒙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固阳县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7)

内蒙古蒙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固阳县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8)

固阳县新城小学是我工作的地方。有一天班里的一位同学说:“老师,您知道我们最喜欢上什么课吗?”还没等我回答,班里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音乐课”。

内蒙古蒙汉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固阳县我身边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9)

教班级音乐课的包塔娜老师是一位二十多岁的蒙古族女孩,2016年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固阳工作。出生在通辽教师世家的她大学选择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专业。大学毕业后她放弃回通辽工作的想法,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固阳县。这一次选择是和父母相距一千四百多公里的路途,这一次选择是远离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她从来没有后悔过。

从踏上讲台的那天起,她就在固阳这片青春的芳草地上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那就是要做一名优秀的小学音乐教师。多年来,她辛勤耕耘在教学这片沃野上,用爱心、耐心,更用慧心把百灵鸟般的歌声传唱到新城小学的每个角落。

作为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面对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进城务工子女的孩子们,更坚定了她奋斗的目标,一定要打破音乐课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把乡村孩子带入艺术的殿堂。于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打击乐器搬进了教室,把表演的舞台搬进了教室,更把规范的声乐技巧带进了教室。从基本的声乐知识教起,从简单的歌曲情境理解起,从基本的歌配舞表演起。出身于蒙古族的她时常还把民族团结的意识融入课堂。悠扬的琴声、新颖的表演、专业的乐理分析,让孩子们领略到了音乐课像一篇激扬的文章,有开始、有发展、更有高潮。孩子们和我这样形容音乐课:上音乐课开心得像过大年,更像走进了欢乐的城堡。

有人说她是事业的宠儿,成绩总是微笑着向她走来,而她只坚信一句话——勤勤恳恳地做,踏踏实实地走。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外,她还承担了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的编发工作。别看她是地道的蒙古族小姑娘,用起汉语文字来还真是有一套,学校的公众号信息文字编辑严谨,排版美观,这都有着包老师的功劳。有人问她:“你怎么能把公众号编辑的这么好?”她说:“因为我喜欢这些文字,喜欢这些文化,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永远放在心上。

2020年,工作四年后的她如愿以偿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时刻牢记的嘱托:“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包塔娜喜欢大后山固阳人的朴实热情,新城小学的孩子们也喜欢包老师和蔼可亲的样子。更让人欣慰的是她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教体育的汉族小伙孙思雨老师。去年七月他们走进了婚姻的幸福殿堂,扎根在这片多彩的后山大地上。孙思雨常说:“感谢你让我穿上蒙古袍,拍了最美的婚纱照”,包塔娜也说:“谢谢你让我品尝最好吃的莜面山药蛋。”他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助力固阳教育的前进,助力固阳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是音乐教师这份职业带给了她生命历程中不息的激情和美的享受,面对未来,她愿意一如既往地扎根大后山这块热土,用美的音符感染孩子,让爱的音符弥漫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你听,新城小学的教室里又传出了草原飞来的百灵鸟的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