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

丧葬,指办理丧事和埋葬死者。它是举行丧事,让死者有归宿,生者有悼念等相关事宜的仪式,是一种特殊文化和习俗。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民间丧葬形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形式(土葬、火葬、水葬等)。各个地区差距很大,就是相隔数十里的村落,一些讲法和做法也不尽相同。

乾县的丧葬礼俗,大致的仪规是: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2)

悼念大厅

01

上 床

病人临危,家属即为之沐浴并穿上寿衣,然后将病人移到庭堂临时床上。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3)

上床

02

烧倒头纸

病人气绝,亲人一面放声恸哭,一面在亡人的床前脚下点起一盏灯,并烧纸钱等,叫作“烧倒头纸”。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4)

设置灵位

03

请风水先生

病人死后,孝男头缠宽约二寸、长约二尺的白布叫作头巾、身穿白袍,称为孝衫,孝女的头巾较孝男复杂,除白布缠头外,还在额前遮一片小纱布,身穿白孝衫、孝裙,孝男孝女都要足穿鞔鞋。同时设置灵堂,并立即请阴阳先生卜算出煞时间,葬埋吉日,选择坟地。阴阳先生代主人家书写讣告,并将出煞时所“妨”属相、七日百期开单列具。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5)

女孝鞋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6)

男孝鞋

04

报丧和吊丧

丧事之家,委托人向亲属报告死讯叫“报丧”,接到报告的亲戚或朋友,前往吊唁俗称“吊丧”。凡女客,离丧家大门尚远,就放声啼哭,主家闻声,负责接客的妇女就立即出门搀扶。男客一直走近灵堂,叩头点香后,放声大哭。主家向吊丧客人散发孝服,俗叫“散孝”,孝分为“吊孝”、“脚头孝”和“下头孝”三种。“吊孝”最轻,只是一小片白布或一绺孝帽;“脚头孝”较重,即一片鞔鞋布、一顶孝帽;“下头孝”最重,除包括鞔儿孝外,尚有头巾、孝衫等,“男凭外家,女凭娘家”,就是说男人死后,外家服重孝的人宜多,女人死后,娘家服重孝的人要众。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7)

吊孝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8)

吊孝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9)

05

成殓及出煞

成殓即将亡人置入棺内,届时孝男孝女及亲友人等跪在棺材周围,一律放声恸哭。按迷信的说法,人死后某日其煞(即凶神)必返故居,是时丧家要外出躲避,否则将受到伤害,称为“出煞”。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0)

上 蜡

06

祭奠仪式

安葬的先一晚,举行“奠礼”。旧时奠礼分整献、三献两种,其仪式极为繁复。《乾县新志》载: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1)

整献 先至香位,上香,一揖。退至拜位(去香案二步)两拜叩。即进至香位,跪奠酒樽。一叩而起,再退至拜位两拜叩。礼毕,退位,是五奠礼。其七奠,则每至拜位皆三拜跪,九奠则每至拜位皆四拜叩焉。三献进献三次,一奠酒,二献馔,三献茶,名曰清祭奠。先至香位,上香,一揖。退至拜位,一拜叩。乃进至香位,跪奠酒,一叩而起。再退至拜位,一拜叩,又进至香位,跪献馔,一叩而起;再退至拜位,一拜叩,又进至香位,跪献茶,一叩而起,礼毕,退位。是为七奠礼。其九奠,则每至拜位,皆两拜叩;十二奠,则每至拜位,皆三拜叩焉;十五奠至二十四奠,拜位有前后两段,前拜位去香案二步,后拜位再退两步,与香位,共三段。先至香位,上香,一揖,退至前拜位,一拜叩,再退至后拜位,两拜叩,复进至前拜位,一拜叩。乃进至香位,跪,奠酒樽,一叩而起。退至前拜位,一拜叩,再退至后拜位,两拜叩,复进至前拜位,一拜叩,乃进至香位,跪,献馔,一叩而起。退至前拜位,一拜叩,再退至后拜位,两拜叩,复进至前拜位,一拜叩,乃进至香位,跪,献茶,一叩而起,礼毕。是为十五奠。其十八奠,则每至后拜位皆三拜叩。二十四奠,则每至前拜位皆两拜叩,后拜位皆三拜叩也。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2)

祭 奠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3)

祭 奠

这种奠礼现已简化。安葬先一天下午,居丧之家安置灵堂,并请来乐队(俗称乐人、自乐班)。下午,孝男孝女排行,去祖坟“请灵”。“请灵”过后,又需“迎情”,即将客人们所带的纸品、蜡烛、挽幛等分头迎至灵前安放。晚上献饭,在哀乐声中孝男及死者长孙等,一面哀嚎,一面“捧案过眉”,将祭品分次献于灵堂,接着有司仪主持,按照由远到近的次序,呼叫客人奠祭。此时电影、录像或木偶戏已经开映,乐人们也在花蜡架前开始演唱秦腔折子戏,第一出必唱《祭灵》,80年代末还有请歌舞队演唱流行歌曲,同时也放映电视和电视录像。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4)

迎 情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5)

唢呐吹手 洋鼓洋号

07

出殡及埋葬

葬日,鸣锣召集邻里,按已定时辰起丧,抬起棺材后,孝男孝女一齐痛哭,将灵柩送出大门。现在极少使用传统的丧车,大多用汽车,棺材移上汽车后孝男要“扯牵”布。灵车到村口或十字口,一人(亡人为男即由外家人,亡人为女即由娘家人)手举用黄或白纸裱过的瓦盆(其中些许纸正在燃烧叫金盆或银盆),在逝者的长子头上一晃,迅即使劲摔得粉碎,这叫做“摔纸盆”,纸盆在谁的头上晃过,就表示谁具有继承权。摔过纸盆后,车队才稍稍加速驶向墓地。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6)

摔 纸 盆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7)

灵 车

棺材置于墓穴后,送埋的邻居即铲土掩埋,这时乐队演奏唢呐,守孝的放声痛哭,直到人们叠起坟堆,哭声才渐止息。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8)

唢呐吹手 洋鼓鼓号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19)

安 葬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20)

安 葬

在乾县农村,老人去世,现在还沿袭着上辈流传下来的“土葬”风俗。就是在黄土地里掘成地坑,再用水泥、砖头箍成地窑,关中人俗称“砖箍墓”,这也是晚辈对上一辈养育之恩的最高回报!一声声唢呐,一把把热泪,一锨锨黄土,把老人永远地埋在了自己衷爱的黄土地里!

08

“打怕怕”

旧习以为亡人入土,难免孤独,为了使亲人不致寂寞,三日之内,孝子每夜都要去坟里绕坟三圈,烧堆柴火,俗称“打怕怕”。

09

各种祭日

七期 从逝者死亡之日算起,每七天祭奠一次,共需度过七七49天,表示七魄出窍之意。

百日 人死后100天,去坟上祭奠,届时孝子除服,也有在“七期”内除服的。

周年 共分三年,表示三魂出舍之意,前两个周年的纪念活动规模较小,只有到三周年时,主家要像埋葬时一样大肆铺排。三周年后,亡者牌位由“灵”位改写为“神”位。

陕西武功县农村丧葬习俗(民俗风情乾县丧葬礼俗)(21)

设 宴 待 客

这天的早饭通常是豆腐汤,午饭是传统的待客酒席。

乾县婚葬习俗由来已久,其中不乏封建迷信色彩,建国初政府倡导移风易俗,已有根本改变。“文化大革命”中陈规陋习戒除净尽,人死之后不许穿白戴孝,不准大操大办。8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俗重演,且愈演愈烈,有权有钱之家,遇婚丧嫁娶,宴请宾客达数百人,小车成队,请客送礼成风。为此,政府曾三令五申,严禁丧葬婚娶大操大办,提倡丧事从俭,婚事新办。农村不少地方自发组织“红白理事会”,坚持勤俭节约办喜事。政府还提倡火葬,但城乡仍沿袭土葬,很少有人火葬。

END


声明:图片及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监制 | 马 岗 审核 | 马 萍 编辑 | 王亦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