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一词被误用,误用的还不仅仅是“瞻仰”。
昨天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看到店里一则广告:“演绎秀发之美,瞻仰个性垂感。”直觉告诉我,“瞻仰”一词用在这里不正确。
“瞻”是指“往前或往上看”。《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谢惠连《雪赋》;“瞻山则千岩俱白。”“仰”是指“脸向上”。《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不仰视天而俯视地。”“瞻仰”则指“恭敬地看”。《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先帝早弃天下,孤心茕茕,靡所瞻仰。”“瞻仰”的对象一般说来应该是比较庄重严肃的,能够使人产生无限敬意的事物。我们可以说“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最好不要说“瞻仰你的头发”。
上述广告语中,“瞻仰”与“个性垂感”搭配,就显得一点儿也不庄重。“个性”的东西庄重的成分相应少些。任何词语都有它固有的使用场所和感情色彩,离开这样的场所,它本身固有的某些表意表情色彩就无法体现,有时甚至会产生歧义,直接影响语意的传递和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在使用词语时,要特别注意词语的使用场所。
当然,有人会说,适当改换某些词语固定的使用场所是一种创新。如果人人都这样“创新”的话,那么,任何词语都会有新的搭配。这样,我们的交际就会发生困难,因为我们不知道临时搭配起来的词语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就像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陈水扁误用成语“罄竹难书”一样让人费解,惹人发笑,叫人痛心。“罄竹难书”是指“用尽竹子制作的竹简也难以写完”,从字面上一点也看不出它的感情色彩,但它就是有特定的使用场所,用来形容罪行多得不可胜数。《吕氏春秋·明理》:“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有了这样的背景,“罄竹难书”这个成语就很难在与其他的场合联系起来。
假如我们仅仅从字面意义来理解、运用的话,必然会出现错误。此风不可长,还是老老实实多读点书,多了解一点中华文化,多积淀一点知识营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