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出处于先秦·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也就是吃肉的人,可以引申为位高权重之人,“鄙”指的则是见识浅薄。换句话说,是不是可以理解:曹刿认为,有些吃肉的贵族们,其见识不如吃素的平民?
其实曹刿的这种观点可能是来自于先秦时期,在《大戴礼记·易本命》中记载:“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在此,我们不从营养学对于人体质乃至智力的影响,换个思路去思考一下,为什么曹刿单单将矛头指向了贵族?
阳Sir以为“肉食者鄙”的另外一层原因,或许与贵族们经常使用的青铜食器之间不无关系。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本质上是“铜、锡、铅”的三元合金。而关于殷商的灭亡,商纣的无道与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历史界的一般定论,而关于铅在青铜器中的使用是否会对殷商灭亡有所影响,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殷商青铜器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礼器、兵器、工具和杂器几类。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几类青铜器对于商人的影响究竟有多少?
1.青铜礼器是一种特殊的用具,主要用于祭祀礼仪之中。殷商多淫祀,但大多数的鼎与簋之类的这些器物虽为食器,但因其超大的尺寸以及固有的金属价值和精密的铸造技术之缘故,这些礼器并非日常生活所用,虽然考古中也有青铜礼器实用的痕迹,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多用于隆重的祭祀活动之中,因此对于人体的影响应该是极为有限。
2.至于青铜兵器,有关研究表明在锡青铜中加入铅之后,可以增加铜液的流动性,更加利于获得棱角分明、表面光洁的铸件,特别适合铸造礼器和容器。但有一个问题,随着含铅量的增加,器物的硬度和抗拉伸性却会随之下降,不太适合铸造“削杀矢”之类的武器,所以青铜兵器中的铅对于人的影响也很小。
3.青铜工具虽然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其本身的含铅量是极低的。而青铜杂器主要有生活用具、车马器、度量衡等,但是其出土数量与其他几类相比来说极为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杂项青铜器的使用远不及礼器和兵器。
排除以上几项之后,问题的焦点就集中在了青铜容器上,而商代前期,三元(铜锡铅)青铜容器中,锡铅含量较低;商代后期则以锡铜为主要成分,三元青铜地位次于锡青铜,也就是说在青铜器广泛应用于统治阶级、贵族阶层生活的诸多领域中,通过对现有出土青铜器的成分及金相分析,铅锡青铜占了商代青铜器的绝大部分。
铅的大量使用,在统治以及贵族阶层中的确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但是这个程度究竟能达到多少?
对比古罗马时期的历史资料,我们会发现殷商与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80年代英国《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西罗马帝国是由于“铅中毒”而衰亡的。
罗马人的城市供水管道是用铅制作的、罗马人用铅杯喝水、用铅锅煮食,甚至会用氧化铅来代替糖进行调酒。考古学家也从罗马贵族墓地的遗骨中发现其超量的铅含量,足以对其神经系统、智力乃至生殖功能造成损害!
当然,铅的不同存在形式对于人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罗马人采用的是单质金属铅也就是铅器,而殷商人则多是以三元合金存在,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铅中毒的风险;此外罗马人铅器的使用极为频繁且普世,而殷商人则主要为统治阶级及贵族所使用,而且主要是通过饮酒这种方式进行铅的摄入。
殷墟甲骨卜辞中,有“疾首”、“疾口”、“腹不安”这种词语,而且商王武丁的一个名为“鼠妇”的妻子其不孕症,也都疑似为铅中毒的症状!
也就是说青铜器在统治阶级以及贵族阶层的大量使用,有很大可能会造成铅在人体内的沉积。而铅是一种多亲和性毒物,并且其毒性持久,半衰期长达10年且不易被人体排出,其吸收方式则包括:肠道吸收、呼吸道吸收以及皮肤吸收(极少)。
神经系统最易受到铅的损害,所以智力低下的人不是没有,比如著名的帝乙如同儿戏般的“射天”行为,怎么看都像是幼年受到铅污染而智商较低的表现。
所以,沿着《曹刿论战》中所说“肉食者鄙”去联想,或许真的与古代贵族多以青铜食器吃肉(不排除青铜酒器饮酒的可能)不无关系,当然也有可能这只是一个脑洞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