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1)

随着中国人的身影在世界上越来越活跃,伪装身份这件事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了。即便操着一口地道的外语,穿着国际接轨的时髦装扮,机智的外国人还是发现了一个能一眼辨别出中国人的好方法——

在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最新一季的剧中,一个来店的“中国客人”结账付款的时候,说了一句日常让日本餐厅老板慌乱的话:

“你扫我?我扫你?”

1.“爱扫码的中国人”

看到这一幕的日本观众可能会觉得习以为常了,毕竟自然地摆出扫码动作,在他们看来已经是中国人的标配。

但这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却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意识到自己在国外小心翼翼隐藏的身份,都因为这一破绽全都暴露,大家纷纷直呼“真实”。

短暂的发酵后,很多媒体也跟进了报道。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2)

由此一来,就让几家日本媒体嗅到了八卦的气息,他们顺势跟进了这件事,标题:

“日本电视剧中登场的‘中国’超真实在中国成为话题。”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3)

现在,事情又向层层套娃方向更进了一步,形成了这样的奇怪状况:

日本电视剧描写中国人

中国媒体报道日本电视剧描写中国人

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媒体报道日本电视剧描写中国人

地球人研究报告报道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媒体报道日本电视剧描写中国人。

套娃次数之多,可见这一现象在两国的影响力。

追根溯源,造成这一戏剧性现象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中国人的移动支付已经太普及了,这在依然坚持传统支付方式的日本,自然就会显得特别突兀。

事实上,这次电视剧中的演绎只是其中之一,日本民众早就在各个角度领略过“扫码识中国人”的道理了。

2015年的时候,一张烤地瓜支持微信支付宝付款的图片曾在日本传播很广,移动支付普及到如此程度,让日本人非常惊叹: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4)

与之对应的,同一时间,日本的百货公司巨头松坂屋才刚刚决定引入中国的微信支付: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5)

“大丸松坂屋,导入微信结账,中国游客用手机支付”

一来一回,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本来,这种差距仅仅是反映了两个国家不同的支付方式,但2015年由于汇率波动,正是中国游客开始争相前往日本“爆买”的一年,因此两国支付方式的碰撞从那个时候起开始被激化。

由于当时日本绝大多数的中小型商贩及公共设施都不支持移动支付,一方面,很多不熟悉风俗的中国游客都吃了没带现金的亏;另一方面,本应实现的商品交易未能促成,也让商家少获得大量经济利益。

但是,钱花不出去不要紧,本该赚到的钱赚不着可让日本商家们急坏了。媒体们率先行动起来,在那一年疯狂科普引进“支付宝”“微信付款”的重要性。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6)

“中国电子支付服务交易额为153万亿日元,约日本的30倍”

所以,曾经你经常可以听到餐馆的店长会骄傲地告诉你只收现金,日本的旅游攻略里也会贴心地提示游客很多地方都不支持电子支付。

但面对中国游客一次次的灵魂发问——“扫哪?”很多立场坚定的商家终于开始撑不住了。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7)

开始是松坂屋、高岛屋等大型百货商场率先“投敌”,借机得到了巨大的实惠。后来那些“坚持原则”的店家和政府机关也渐渐放弃抵抗。各类科普文章和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人对“扫码”的执着——

“不能扫?算了不买了。”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8)

日本媒体2015年引用的中国人支付习惯数据

因此,如果你今年再去日本游玩就会发现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9)

“扫一扫是啥玩意?”

即便是日本商家们已经深刻认识到“微信”“支付宝”的强大,但这种压迫感从商业到普通民众,下沉依然需要一定的时间。

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对它的态度更多的是“好奇”。当自己在拼命翻包找零钱的时候,看到中国人掏出手机“哔”一下就结了账,久而久之,也就不免产生了好奇,想弄清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大家伙最先好奇的对象,是与支付宝、微信的二维码图案相伴相生的几个汉字——“扫一扫”。

“扫”属于简化字,日本人不认识,但是他们的假名里却有两个字与这个字非常相似“キヨ”(这俩假名本身没特别的意思)。于是有意思的事来了:

日本网友1号:我中国的朋友:“这个在中文里是读取(扫码)的意思哦。”

我:“キヨーキヨ(原来是这个意思!)”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10)

日本网友2号:“来中国之后给我整笑了的就是,我琢磨半天‘キヨーキヨ’到底是什么玩意?原来是中文的SAOYISAO(请扫描)的意思。”

由于这句话在中国人之间使用频率很高,日本的很多中文学习网站也搞出了对应的帖子,专门讲解这个知识难点。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11)

“数码社会诞生的中国流行语:我扫你”

时代变了

电子支付在日本难以普及的一个现实原因,是因为当地发达的便利店支付系统。

在网络购物刚刚兴起的时候,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便利店都开通了便捷的网上支付服务。由于便利店在日本有着非常广泛的覆盖率,所以很多人从那个时候养成了用便利店付款机进行网络付费的习惯。

因此在网购迅速发展的时期,日本的移动支付产业也由于便利店的普及,“巧妙”地错过了增长的红利期。另一个原因,则是担心移动支付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

时代永远向前发展。尽管日本民众有各种理由不去使用移动支付,当地的商人们在中国游客的冲击下还是做出了诸多改变措施。

谁打我我就打以色列是什么段子?你扫我我扫你(12)

移动支付习惯,最终是不是也能像中国一样普及,暂不可知。但鉴于目前的发展趋势,有一句话是对的:“时代变了。

2018年1月26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绝大部分中国人都在使用的“支付宝”将在2018年全面登陆日本。但随后即有声音指出,二维码功能是日本人发明的。

而事实是,早在2011年,凌空网创始人徐蔚就已经申请“二维码扫一扫”专利,并先后拿下了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区域的二维码扫码技术专利权。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商品二维码业务上不存在任何侵权行为。

编辑:沈湫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