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琅琊榜》时,一直有个疑问,剧中静妃的宫女小新向靖王哭诉静妃遭受皇后的为难后,静妃明知这是敌人离间靖王与梅长苏关系的阴谋,为什么不招回靖王说清楚,以致靖王在暴怒下,差点断绝与梅长苏的关系。

其实,在剧的前面,当静妃得知梅长苏就是当年的林殊时,不止一次告诉靖王,要善待他。

靖王孝顺,但作为一个已成年的皇子,他对人对事有自己的看法,面对善于权谋的梅长苏,心中总存着一份偏见,并不完全信任。

所以这个时刻,静妃选择了放手,设局让小新暴露,最后向靖王供出事实经过,这时候的靖王才彻底打消了对梅长苏的偏见。

整个过程中,静妃没有去说教,而是放手让靖王自己去解决问题,用事实说服他。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想改变一个孩子内心的错误想法,有时候,真的需要去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试错,孩子才能在摔打中真正成熟长大起来。

剧中的静妃,无疑是大家共认的优秀母亲,作为靖王在宫中最有力的后盾,她更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着孩子,最终让他摆脱了困境。

一、对人对事从不抱怨

因为十三年前的赤焰旧案,靖王多年来只是一个不得宠的皇子,尽管他战功累累,却连亲王都没封上,连随时进宫看母亲的权利都没有,靖王身边的许多人都为他鸣不平。

但静妃从没有抱怨过,尽管她也非常渴望经常能看到自己的儿子。

剧中有一幕,静妃生辰那天,静妃做了许多好吃的端给靖王,靖王说自己在外领兵时,经常想到母亲做的饭菜,要不是怕母亲吃苦,希望日日都能吃上。

静妃说:“我倒是不怕辛苦,只是依制你不能随意入宫,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来了就多吃些。”


琅琊榜静妃为什么知道真相(琅琊榜中的静妃)(1)


剧中的静妃,任何情况下都宽厚平和,让人与之相处,如沐春风,她的这种性格,正是她日后获得皇帝宠爱的原因之一,也成为靖王在后宫最得力的助力。

面对不公,她不抱怨,不说负能量的话,这种性情,无形中影响着靖王待人处事的态度。

抱怨,只是释放了自己的坏情绪,对事情发展起不到任何有益作用。

作为父母,要想让孩子积极向上,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少抱怨,尤其在处于劣势时,尽可能以一种冷静理智、平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

三、支持孩子自己的选择

靖王作为一个已成年的皇子,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也对未来有自己的选择,深居宫中的静妃,尊重他的选择,支持相信自己的孩子,并努力做他最坚强的后盾。

剧中有一幕,当靖王告诉母亲,自己已开始参于夺嫡了。静妃疑惑,问他是要加入太子还是誉王的阵营?靖王说是他自己,他告诉母亲,自己要得到这个至尊之位,为了那些死去的好友和亲人们。

静妃:“你决定了?”

靖王:“决定了。”

静妃:“这…很难。”

靖王:“我知道。”

静妃:“那你就去做。”

靖王:“可是母亲…”

静妃:“不用顾念我,成也好,败也罢,只要你我母子生死共担,又有何惧。


琅琊榜静妃为什么知道真相(琅琊榜中的静妃)(2)


这一幕非常感人,参与夺嫡,谁都知道有丢掉性命的风险,况且当时的靖王实力弱小,根本无法与太子和誉王相抗衡。

前途漫漫,吉凶未卜,但静妃坚定地选择支持自己的儿子。

每一个人来到这世界,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往往也难以预料。

当一个成年孩子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时,父母要做的,不是去改变他,而是要指出这种选择可能面临的困难,如果孩子要坚持,就尽可能去尊重他,支持他,帮助他实现他心中的梦想。

三、母爱的本质,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一个家庭中,母亲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

教育学博士陈美龄说:

被爱意环绕成长起来的人,在主动爱人时也不会有丝毫犹豫。

心中存有多少爱意,这个人就能变多坚强,之后就可以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剧中的靖王,刚开始时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子,父皇对他不重视,只有静妃,努力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温暖。

静妃性格恬淡、平和,医女出身的她,久居深宫,学会了调制各种甜汤,做各种美食,每次靖王进宫,她都亲手为儿子做好吃的饭菜,做他最喜欢的糕点,并托人交给在宫外的儿子。


琅琊榜静妃为什么知道真相(琅琊榜中的静妃)(3)


拳拳的母爱之心,正是通过这些琐碎的小事展示给观众。

她对皇帝说过一句话:“这孩子孝心重,有情义,只有他在京城,必会常来请安,能看见他,臣妾怎么都是开心的。”

在母亲关怀下长大的靖王,重情重义,也就不难理解了。

剧中的另外两位母亲,一个是持宠而娇的越贵妃,一个是处处算计的言皇后,他们的儿子最初相比于靖王,都获有很多胜算。

骄横的越贵妃,一路替孩子筹谋策划,儿子却遇事懦弱无能,出现问题推卸责任,从不反省自己的过错。

以得失为先的言皇后,培养出一个草菅人命,只顾谋图大位的儿子,到最后,谋反不成,却丢掉了性命。

一个家庭,孩子对人对事的态度,与母亲的教育息息相关。

这部剧中,要说教育,静妃才是真正懂得教育的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