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身份有多高(林黛玉的家境到底有多牛)(1)

读《红楼梦》者,恐怕都曾听过“林黛玉家世甚高”一说,甚有言:林如海若不死,以林黛玉的家世,嫁给荣国府之贾宝玉,堪称屈尊下嫁!

林家到底有什么样的家底,能让众多论者这般高度评价?笔者仅从《红楼梦》一小例为切入点,进行管中窥豹之分析。

林黛玉身份有多高(林黛玉的家境到底有多牛)(2)

请看《红楼梦》第74回,抄检大观园前夕,王夫人、王熙凤曾商量借机裁革一部分丫环,减轻荣国府花费用度,其中王夫人曾有过这样一番感慨:

王夫人叹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从公细想,我想她们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别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所谓“观于海者难为水”】——第74回

王夫人这番话,揭开了荣国府当年鼎盛时期的形景,彼时正值贾家第二代贾代善当家,荣国府的政治、经济情况均处于鼎盛时期,可即便在这样的全盛时期,荣国公贾代善居然不远千里,将自己最得意的女儿贾敏嫁给了林如海,此举足以说明问题了。

林黛玉身份有多高(林黛玉的家境到底有多牛)(3)

林如海家乃是四世列侯,遗憾的是,林如海是第五代林家子孙,没有了袭爵的条件,在家族兴衰的关键时刻,林如海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考中了探花!

啥叫探花?在古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考试中杀出重围,并在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与状元、榜眼合称为“三鼎甲”!

这是林如海仕途的开始,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林如海的前途不可限量,《红楼梦》中对林如海的仕途经历是这样介绍的: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第2回

曹雪芹模糊朝代年纪,给林如海安排了“兰台寺大夫”的职位,兰台乃是汉代宫廷藏书之所,兰台寺大夫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曹雪芹要给林如海塑造一个清高儒雅的形象,所以给他安排了这个职位,读者想着林如海乃书香门第,自然不会觉得奇怪。

林黛玉身份有多高(林黛玉的家境到底有多牛)(4)

紧接着,林如海又被钦点为巡盐御史,这个职位透露出林如海的潜力。盐政乃是官场上公认的肥差,林如海还是被皇帝“钦点”为巡盐御史,足见深得朝廷信任,陈大康先生在其著作《荣国府的经济账》中曾详细阐释了林如海担任的盐政之职:

盐是国家统一管理的特殊商品,巡盐御史负责掌管食盐运销、征课、钱粮支兑拨解以及各地私盐案件、缉私考核等,是盐区的最高盐务专官,又称盐政或盐运史。盐商须得到盐运使衙门交纳盐客银,领取盐引(运销食盐的凭证)后方能营销食盐。贩盐是个赚钱的行当,但这得看盐商能否领到盐引,而且能领到多少盐引,以及何时能领到盐引,都与利益获取及其多少大有关系,而此事的审批权就在巡盐御史手中。——《荣国府的经济账》

如此重要之职,非皇帝心腹不可得,而林如海却稳稳当当的坐了这个位置。更为关键的是,这仅仅是林如海事业发展前期,他后期潜力不可限量。

林黛玉身份有多高(林黛玉的家境到底有多牛)(5)

兰台寺大夫,给了林如海书香贵族的气息,巡盐御史,又给了林如海经济重任,当真是有“才”又有“财”,这样的林如海,官场众人能不争着和他攀关系?

说到这里,就不难理解,当年荣国府贾代善为何要将女儿贾敏,不远千里送去姑苏嫁给林如海,就是为了提前笼络林家这一潜力股,从此亦可见贾家第二代当家人的战略眼光。

相比之下,我们再来看贾家,则一直在走下坡路,虽然公爵的爵位可以一直承袭,但袭到贾赦这一代,这个爵位已经没有任何含金量了,因为它没有任何实权,仅仅成了一项面子工程。

林黛玉身份有多高(林黛玉的家境到底有多牛)(6)

贾家子孙中,荣国府长子贾赦袭了一等将军职,但俨然啥用没有,贾赦每日就是高卧府中,嬉笑饮酒,动不动谋划着要娶个小老婆;宁国府贾珍也一样,袭了一个三品爵威烈将军,贾琏捐了个同知,贾蓉捐了个龙禁尉之职,还是花钱买来的......

细细数下来,荣宁两府只有一个贾政,任工部员外郎,勉强称得上是个实职,但终究被政治圈给边缘化了——工部是吏、礼、兵、刑、户、工六部中最靠末尾的一部,贾政一个区区工部员外郎,在朝廷上能有多少话语权?

这么一番比较,大家就会发现,贾家的综合潜力跟林家比起来,根本就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林黛玉身份有多高(林黛玉的家境到底有多牛)(7)

如果林如海不死,他的政治前途是肉眼可见的,而贾家的衰落,更是板上钉钉的事,在这种情况下,林如海大可以给女儿林黛玉,从更高的贵族中选择青年公子,完成贵族联姻。贾家想要贾宝玉迎娶林黛玉,还要看林如海是否愿意屈尊。

不幸的是,林如海病重早逝,林黛玉成了孤儿,只能寄居在荣国府,连她和贾宝玉的婚恋也成了问题,林黛玉很聪明,她明白自己父亲去世后,自己的终身大事无人做主,难免会被时代湮没,曹公形容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但终究聪慧太过,过犹不及,悲剧命运,在所难免。

本文乃“红楼不红”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