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家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盐)(1)

汉代王莽曾在诏书中说道:“夫盐,食肴之将。”意思是:盐是食物中的将军。

汉字学家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盐)(2)

按照隆庆一郎所著《影武者德川家康》里的台词来说,那就是一撮盐决定了味道的生死。说这话的场合是德川家康的私宴上面,诸位家老重臣八卦日本美食,家康的宠妾阿梶夫人说最美味的是咸盐。大家说的都是菜,阿梶却提出调味品,于是这种无稽的言论立刻受到在场众人的讥笑。阿梶道歉后便着手安排了一次家宴,与会的还是上次的那票人。他们惊喜地发现上次提及的美食样样都有,可大家留着口水大快朵颐时才发现每样菜都没有放盐,顿时所有人们心中的美食变得寡淡无味

汉字学家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盐)(3)

据说最初造“盐”字的是仓颉,它起始于黄帝时代,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关于盐的传说实在是太多,其中最励志的当属胶东半岛口口相传的瞿子的故事。话说远古时代,炎帝神农氏属下有一部落居住海边。海中的恶龙经常兴风作浪制造海啸,弄得部落的人们是苦不堪言。有一日,少年瞿子的母亲和许多乡亲被海啸卷走丧了命。为替母亲和乡亲们报仇,愤怒的少年心中腾起一个念头:我要把大海煮干,制伏恶龙。

以后,每天清晨,瞿子用陶罐舀海水来煮。怀着愚公移山的志气日复一日之后,瞿子发现每次把一罐海水煮干后,罐底总要留下些白色、黑色、红色、黄色、青色的颗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烧的燃料不同,煮出的颗粒就不一样。红松木柴煮出红颗粒,白色芦苇煮出白颗粒,青色枫木煮出青颗粒……这些柴草燃烧时,烟灰裹在蒸气之中沉入罐底,形成不同颜色的颗粒。虽然色泽各异,但咸涩的味道却一样。放进菜里可以令一顿饭变得有滋有味,部落里的老百姓给它起名叫“龙沙”。

汉字学家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盐)(4)

自此之后,部落首领带头,安排大量人力专门煮盐,过了许多年,这个部落的首领年纪大了,他任命瞿子担任首领。炎帝知道此事后,详细询问了瞿子煮海夙兴宿眠的经过,封翟子所在的部落为夙(宿)沙氏。“夙”就是早,“宿”则代表晚,意思是这个部落从早到晚煮盐十分辛苦。因此就赐这一氏族名夙(宿)沙。夙(宿)沙氏族的首领瞿子就被封为专门负责煮海制盐的大臣。不过问题来了,老母亲的仇真的不用报了吗?

在夙(宿)沙氏煮出五彩缤纷的海盐后,炎帝带着宿沙氏去拜见黄帝。宴席中,炎帝和宿沙氏献出海盐用于调味,结果海盐调出的味道比黄帝拥有的盐池自然生成的苦盐味道鲜美。黄帝得知是用器皿煮海水的结果后,要求仓颉造一个盐字。

仓颉结合夙(宿)沙氏煮盐的经过,身为炎帝之臣等多重含义,就造出了“鹽”字。由臣、人、卤、皿四部分组成。“臣”代表宿沙氏是炎帝的大臣;“人”、“卤”代表盐是由人在监视卤水煎盐,“皿”则说明煮盐所使用的器皿,表示人工提炼过的食盐。

汉字学家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盐)(5)

汉字学家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盐)(6)

甲骨文没有盐字,只有卤,表示用卤水浸泡食物,以便防腐,长期保存。《尚书·禹贡》记载,说在夏代,这种做调味品的盐极为珍贵,要作为贡物上交。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阶段,盐都像金银一样,是一种贵重物品——即使它的口味和品质粗劣。拿破仑还曾经向他的士兵发放盐作为军饷,这也是今天英语里薪水(Salary)一词的来历。

汉字学家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盐)(7)

重视盐的民族还有很多,在西亚一代的阿拉伯部落民喜欢以盐来代指不变的挚友。在他们“食盐为友”的习俗中,认为分享过食盐的人即为彼此坦诚的朋友了。英国有个著名的民间传说:

李尔:我的孩子们,你们究竟有多爱我?

长女高纳斯尔:父亲我爱你像糖一般。

次女里根:父亲我爱你像蜜一般。

小女儿考狄丽娅:父亲我爱你像盐一样。

昏聩的李尔王在愤怒中把王国分给了甜言蜜语的长女和次女,并将小女儿驱逐出法国。然而,得到财富的两个女儿却将他赶出家门,历经磨难后被小女儿所救,终于明白了小女儿的话虽质朴却蕴含了最真挚的情感。盐看似微不足道,但却不可缺少,无法替代。这个故事后来被莎士比亚写进了著名小说《李尔王》中。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集叫做《时间的味道》,介绍了腌腊、风干、糟醉和烟熏等等古老保鲜的方法,泡菜、腊肉、腌鱼、火腿、虾酱等等,意外地让我们获得了更加醇厚鲜美的味道。因此说:“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

汉字学家的故事(文字的故事盐)(8)

-END-

作者 | 菠菜海苔

责编丨树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