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

第十四期

花罗:绫罗绸缎罗为最,华贵高洁数花罗

最极品桑蚕丝织物,

除却缂丝,应属花罗,

绫罗绸缎,

自古就是富贵奢华的代表,

又以罗为最,

华贵高洁数花罗。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2)

纹理优雅,似有若无,

在指尖轻如蝉翼。

说的便是罗。

在绫罗绸缎的丝绸王国里,

相较于绫之光洁,

绸之细腻,

锻之厚密,

罗则以轻盈雅致、

华贵高洁为皇家贵族所钟爱。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3)

“锦江水涸贡转多,宫中尽着单丝罗”,

罗以其独特的绞经编织法、

疏密有致,轻薄透气,

在古时帝王宫廷、王侯将相

和上流社会极为流行,

是历代王公贵族封赏、享用的贡品。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4)

花罗红云纱

罗,又称四经绞罗,

发展于战国时期,

以四根经丝为一绞组,

与左右邻组相绞,

四根经丝间也互相循环,

直中有曲,曲中见直,

曲直相宜形成千姿百态的绞孔。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5)

普通丝绸的工序一般只有8道左右,

而罗的工序多达30道。

一个熟练的织工每天最多只能织3米多长。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6)

普通真丝的经纬结构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7)

罗织物的绞纱孔结构

罗的独特之处在于,

除了经纬结构之外,

相邻经丝还有相互扭绞,

形成绞纱孔。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8)

织造前需要根据图案花纹,

对织物结构进行分析,

列出与平纹,斜纹,缎纹等

组织之间的绞织工艺,

画出绘图,设计出门幅、经纬密度、

筘号、原料规格、粘度大小、

配色要求等等,

并制作软综翻片或花本,

再织造形成素罗、花罗织物。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9)

花罗的织造工艺极为繁复与考究,

从挑丝、泡丝、捻丝、

打绘、穿综、绘版到上机织造等

近三十道工序精雕细琢。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0)

四经绞罗的穿综极为复杂

真丝花罗外观素净雅致、高贵纯粹;

质地轻薄飘逸、结构牢固;

更有舒适透气、吸湿性好、抗紫外线等特点。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1)

原来罗,可以成就很多美物美事。

或罗裳,或罗帕,或罗灯,

或罗窗,或罗帐,或轻罗小扇……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2)

然而,因为工艺繁复、造价高昂,

慢慢地,人们淡忘了罗的存在。

清末民初,罗的织造技艺几近灭绝。

罗为何物?变得鲜有人知。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3)

花罗香云纱

罗织物在炎热的夏季,尤其在南方的民间,

因其质地轻薄、透孔,凉爽舒适,

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高级丝织品。

罗常被冠于“轻罗”“云罗”“雾罗”等美名,

被历代文人墨客写入诗词歌赋之中。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4)

龙凤虎纹绣罗,湖北江陵马山楚墓1号出土

隔着长长的五千多年光阴,

罗的前世今生交织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和我们遥遥相望。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5)

东汉末年,

有一以采桑为生自名为罗敷的秦氏女,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华丽的衣着让众人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这位最早进入文学作品中,

身着绮罗“纤见肌肤”的美人,

言笑晏晏间,不卑不亢地

拒绝了来自赵王的诱惑。

那袭丝罗一如主人的品性,

看似妖艳,实则高洁。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6)

秦罗敷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三国时,曹植在诗中这样形容罗。

盛唐时,“衣轻罗”更是

贵族女性的时尚装扮。

“举之若无,真若烟雾。”

《步辇图》《簪花仕女图》中

都完美呈现了唐代贵妇们的“罗薄凝脂”。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7)

《簪花仕女图》局部

轻薄的罗衫,在曼妙身姿的牵动下,

轻舞飘叠,若隐若现。

宋代才女李清照的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也让人无限遐想。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8)

《红楼梦》里,

黛玉窗屉糊的也是“软烟罗”,

远远看着就像烟雾一般缥缈美幻。

见过世面的贾母说那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

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

一样松绿,一样银红。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19)

《红楼梦》林黛玉剧照

距今5500余年,

河南荥阳青台村出土的浅绛色罗织物

是最早的罗;

商周战国时代,

出现两径相绞和四经相绞的素罗;

秦汉时期,出现了提花罗织物;

隋唐时期,织罗技术与印花等技术结合,

产品更加美观,富有新意。

而全唐一代,衣轻罗是贵族女性的传统;

宋朝,罗织技术达到鼎盛,

出现了孔雀罗、香宝花罗等经典织品;

元朝,工匠在纱罗中织入金线,

出现了极其奢华名贵的绡金陵罗、金纱罗等。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20)

1986年,苏州丝绸博物馆几经研究,

试图恢复四经绞罗的织造技艺,

但最终仅成功恢复了“素罗”

直到上世纪90年代,

家明缂丝厂厂长周家明的多年摸索下,

“花罗”的织造技艺才得以成功恢复。

2013年,吴罗织造技艺(四经绞罗)被列入

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21)

现代复制成功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四经绞罗

以花罗而论,华地同色,

花纹若隐若现,有质有纹,

质纹统一和谐,

是美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合一。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22)

香云故里花罗香云纱居家服套装

华夏文明闪耀今朝,

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继续砥砺奋进,携手同行。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非遗 ,

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故事要讲,

关注我们,

一同感受华夏魅力,守护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下期见!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23)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24)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25)

以非遗文化为内核

以服装服饰为媒介

打造东方美学生活方式

为现代知性女性

打造精致优雅的生活空间

唐代花钿颜色(香云博物志绫罗绸缎罗为最)(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