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佛在给金刚经这部经要取一个名字过程当中,他又强调了五个角度。这五个角度它主要是引导我们应该怎么去读?怎么去理解金刚经?

金刚经的真正境界(金刚经应该怎么读)(1)

第一个角度,他就说经名为金刚菠萝菠萝蜜,然后他就解释了金刚菠萝菠萝蜜是什么意思,但他解释非常特别,他就说是佛说波罗菠萝蜜既非菠萝菠萝蜜。那么这个解释你看跟我在第一课的时候的解释是不太一样的。

之前解释的时候就非常直接就讲菠萝,而是大智慧菠萝蜜是到彼岸,然后金刚是最坚硬最锋利,然后就说所谓金刚菠萝菠萝蜜最坚硬最锋利的到彼岸的大智慧,但是释迦牟尼佛在这里他就没有这样直接地解说,他只是说了一句,他说,我说的菠萝蜜实际上并不是菠萝菠萝蜜,只是一个名为菠萝菠萝蜜,那么这种句式在前面以及在金刚经等接下来很多段落里面,包括这一段里面都反复出现,它是一种叫非常有趣的一种具设。就我在前面讲过,它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代表了金刚经一种非常特别的一种思维方式。

第二个角度,释迦摩尼佛又问了一个原来问过须菩提的问题,他说你觉得我是讲了什么道理吗?讲了什么佛法吗?须菩提是这样回答的,他说其实您老人家什么也没说。这个听起来确实蛮奇怪的,因为在前面你看设加牟尼佛确实讲了一堆道理,但是他自己说什么也没说,非常奇怪,你会觉得。但是假如你了解了金刚经的思维脉络,就会觉得不奇怪。因为讲完一个道理,讲一套体系,那么释迦摩尼佛马上他会担心你会把这套体系当做一个教条,所以他会马上自我否定,马上会说我什么也没说。

那么它真正的意思实际上是,你千万不要把我说的当做绝对的真理去框做自己的生活。要是这样的话,我就是害了你。

第三个角度,他又重复了前面已经讲过的,或者说在金刚经里反复出现的一个意思,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这次他讲这一个意思的时候,那个角度蛮特别的,它一个角度是从微尘,还有一个角度是从世界,也就是从微尘和世界这么一种关系的角度来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微尘其实是佛教里的一个概念,它这个概念是用来分析物质这种构成的,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原子。 世界是什么意思?世界在佛教里面其实是讲的一个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的一个结合,世界的事,实际上是讲的是叫迁流,就时间的一个变化,但是解释方为合起来就是时间和空间构成的一个整体叫世界。所以在这里用微尘,它实际上是提醒我们,就是说整个我们看到这种物质,它实际上是可以无限的微小无线的小。那个世界这个概念其实提醒我们可以无限的大。但是在小的微城它实际上也有自己的世界,那么在大的世界也是布满微尘,那么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都是名为微尘名为世界而已。

当然就是关于微尘和世界在佛教里面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比如说有一种解释是把微尘看作是烦恼,把世界比喻成那个叫财布施,意思是财富是越多,但是烦恼也越多,而真正明白了佛法哪怕是一点点的佛法,但你得到的福德却特别多,那么这个是一种解释,禅宗的解释也很有意思,禅宗解释他就说假如我们从微尘的角度看,那么我们看到的都是万象,森言无一不是沉静,但假如从世界的角度看,那么我们看到的其实都是空虚,那么这个是它的第三个意思。

第四个角度,就是说从微尘和世界的角度,他又落实到佛的相貌,那么关于佛的相貌在前面,释迦摩尼佛已经问过他说可不可以生相见如来? 他的回答是不可以。在回答里面实际上他讲的佛的法生是无相的,但这次他又问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就是能不能以32相见如来,他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表达是佛的化,生也是无相的是一个假名。

关于释迦摩尼佛有32相,它是佛教里的一个说法,它就是讲修行通过长期的修行,当你成佛以后,那么你在身体上会呈现32种非常美好的这种特征,从那个头一直到脚大概有32种非常美好的一个特征,那么有时候我们在很多庙宇里面可以看到就是佛的32相。但是在这里面在这一段里面,释迦牟尼佛说他32相其实也是一个假名,你不要执着于他,他根本上是无相的。

第五个角度,强调了就是为他人说金刚经,哪怕只是四句,你获得的福德就无量广大。那么这五个意思基本上把金刚经的一些最重点的东西都归纳出来了。但是我觉得在这个五个意思里面,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一点,金刚经里面反复使用的一种句型,实际上是非常一种特别的表达,表达空性,它是超越语言的,是语言之外的那么一种含义,但是非要用语言表达,所以就说你看释迦牟尼佛他自己创造了这么一种举行,这种剧情的特点就像我前面已经提到过的,他就是肯定的,同时又否定非常特别,就是我在肯定的同时又否定,否定了同时又肯定,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作叫三句义,三句话每一次都是三句话,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我认为是每天在发生这种叫概念的游戏,但是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感觉到,或者说没有觉察到。

金刚经的真正境界(金刚经应该怎么读)(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