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发现皇帝进膳非常排场,有专门的御膳房。所以就非常好奇皇帝吃饭,不,是进膳有啥规矩吗?今天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皇帝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什么(皇帝进膳规矩48道菜叫全份儿)(1)

按照规矩,皇帝每餐加上菜带主食一共48道,这叫全份儿,一桌子菜摆在那儿,一半是看食,一半自己吃。 比如用来祭祀的“祭神肉”,就是每天杀两头猪,切一盘肉片,不一定吃,但是一定要端上来,意思是一餐一饭不忘祖先创业艰难。 皇帝自己吃的那一半大都是一些滋补的肉和季节性的时令菜,比如乾隆,每餐必有鸭肉、鹿肉,应季的时候甚至有蒜茄子、拍黄瓜、炒黄豆芽。

皇帝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什么(皇帝进膳规矩48道菜叫全份儿)(2)

所有的菜民间都有,但同样的东西,宫里做出来就是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两个字:精致。 皇帝吃饭从来都是一个人 研究宫廷生活的时间越长,你越会发现,皇帝也是人,对吃穿的追求,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但他要面对的规矩,可比平常人多得多。皇帝出了乾清门是要管国家的,但进了乾清宫,他就要听皇后的安排,绝对是皇后统帅后宫。所以别看那些电视剧,皇帝这个屋里坐坐、那个屋里吃吃,怎么可能?皇帝吃饭从来都是一个人。 每日两餐,太监侍膳,决不让贪食 从周朝开始,国君就都有食官指导饮食,就跟现在的营养师一样。清朝皇帝每天两餐,早上7点用早膳,下午1点用晚膳,中间加点零食、粥之类的。 每次吃饭,侍膳的太监会盯准皇上的眼色,皇上看哪一道菜,就赶紧把那道菜挪到皇上跟前,再用羹匙舀到皇上面前的布菜碟里。要是皇帝说不错,那就再舀一次,然后立刻撤菜,要皇帝小心谨慎不可贪食。 有的小皇帝贪吃,比如同治,6岁登基,他也吃48道全份菜,但是清室的育儿理念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不能吃得太饱,怕撑着。那这一份怎么办呢?做必须得做,摆好不让皇上看见,找一个太监替他吃。

皇帝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什么(皇帝进膳规矩48道菜叫全份儿)(3)

这是有档案记载的,这个太监叫张文亮,每餐吃完了还得到慈禧、慈安那儿去汇报,吃得好,哪个好吃,谢谢圣母皇太后。 溥仪也是一样,他在《我的前半生》里说,饿得到太监屋子里抢东西吃,抓起一个肘子就死命往嘴里塞,太监连哄带抢地给抢过给抢过去。 在清宫,皇帝什么都不怕,最怕厨师,赏赐最多的也是厨师,隔三差五就要赏,银子、貂皮、缎子都有,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皇上的口味喜好是宫中大忌,决不能问,更不能写,为了防止有人下毒。御膳这么多品种,也是为了让人难以分析出皇帝的饮食偏好。 乾隆贪吃 吃水果要连树带根运北京,一路上浇水。 规矩是相同的,但每一任皇帝对于吃的态度则各有不同。 康熙和雍正两人特别自律,生活非常简朴,康熙自己更是懂很多医学知识,知道吃饭“不可多食”,不是这个时令的东西不食,晚饭少食甚至不食。 乾隆则奢侈得多。他赶上了好时候,也有这个兴趣爱好。乾隆时期,每年立秋之后,每餐桌子上要有两个暖锅,立冬以后要有两个火锅,吃不吃不一定,但这是他的制度。 清宫御膳用的原材料主要靠全国各地进交。乾隆年间,盛京进交鹿、狍、熊、野猪、野鸡等;黑龙江、吉林、张家口每年按定量交鹿尾、野猪、鲈鱼、细鳞鱼和乳油、乳饼;蒙古王公交煺羊、黄羊、鹿尾。除了这些大宗的食材,全国各地的土特产也会源源不断地涌食材,全国各地的土特产也会源源不断地涌进皇宫。比如山东海参、杭州酱菜、浙江龙井、福建燕窝、漳州果脯、陕西挂面、浙闽荔枝、广东黄桔等等。 御膳房厨师会把这些食材增减搭配,根据皇帝的口味制成御膳,厨师们遵循的标准是——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无论是日常进膳还是筵席,皇帝的膳桌上总是冷与热、甜与咸、荤与素、干与鲜、大与小搭配出现。 乾隆皇帝的膳单中常会出现一道叫做“厢子豆腐”的菜,《御茶膳房·膳底档》记载了其做法,就是用香芹、蘑菇、笋丁、莲子、红枣、苡仁等原料放进油炸豆腐中。 乾隆究竟会吃到什么程度,从水果方面也可以看出一二。他很少吃水果,但要吃就吃最新鲜的,杨贵妃吃荔枝是快马送来,乾隆是直接一整棵树连盆运到北京,一路上浇水,到了再摘下来,这都是有档案文字记载的。

皇帝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什么(皇帝进膳规矩48道菜叫全份儿)(4)

慈禧最重养生 御医为她研制“八珍糕”常年食用。 清宫里养生这个概念是从慈禧开始的。慈禧心里就两件事最重要,一个是政治,一个是身体好。同治皇帝19岁就去世了,光绪的身体也不好。她自己再不好怎么办?所以为了大清旗帜不倒,慈禧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 她经常吃珍珠粉,还每天含化人参。她胃不好,很少吃水果,皇宫御膳房就将各季节所产的水果,分类泡在蜂蜜里,制成蜜饯,好让慈禧随时食用。慈禧还爱吃用栗子粉和玉米粉做的小窝头。 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45岁,身体开始出现一些状况。根据史料里的脉案记载,主要是:心脾气血不足,肝郁不畅,脾胃虚弱,月经不调等症状。御医李德昌特意为慈禧开出了“八珍糕”的食疗方案——就是用人参、茯苓、莲子、薏仁,山药等八种补益性药物制成糕点,做工精细,香甜可口。慈禧吃过后非常喜欢,还将八珍糕作为常备药物常年食用,直到晚年,从不间断。古往今来在皇位争夺战中,食物中投毒历来是最常见的手段。因此皇帝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饭都关系到他的安全健康与长寿,也关系到九五至尊的排场。因此,御膳房就成了紫禁城里最神秘的场所。皇帝到底每顿饭上多少道菜,真的是我们通常认为的100多道菜吗?今天我们就揭开那些隐秘的前尘往事。

皇帝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什么(皇帝进膳规矩48道菜叫全份儿)(5)

在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天,京城一家叫密香居的洒馆里作座无虚席楼下经营的是大众饭菜物美价廉,楼上装饰讲究就是王公贵族的饮宴之所。对普通人来说,这里最有名的就是大包子,既便宜又实慧供不应求。有一天,饭馆里来了一位穿着很华贵的人,他问这样便宜的包子,你不是在做赔本生意吗?掌柜如实相告,我卖包子不想赚钱只想帮扶百姓,让那些干苦力的人吃上热乎包子,而且这样做不会造成浪费,要赚钱就冲楼上那些达官贵人那里赚。此人听到这里,不禁眉头紧锁若有所思,他举步上楼只见各个桌面都摆满了美味佳肴,王公达官团团围座很少有人动筷子。原来,当时的满汉官员和八旗子弟吃吃喝喝最爱讲排场,挥金如土,一桌酒席通常吃不上几口。这样饭店别出心裁,就把这些吃剩的菜肴做成包子,不仅成本低,而且味道鲜美成为有名的百味香包子。做苦力的人吃着包子,既省钱又解馋。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人竟是当时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康熙回到紫禁城里,浓眉紧锁,他玉臂轻舒写下百味斋三个字送给蜜香居。心中还想着那帮达官显贵,只顾吃喝玩乐的满汗官员和八旗子弟。于是就派人前去调查记下了这帮人的名字官职和住址,到了春节的时候,送他们每人一幅御笔对联:一肴一馔当思物之维艰,微金毫银恒念来之不易。这些王公贵族浪费成风,被康熙皇帝抓了个现行。难怪皇帝生气,可能你又说了,皇帝自己通常都要一顿吃100多道菜,他岂不是天下浪费第一人吗?那么皇帝真的是影视剧里描绘的那样,一顿饭要吃100多道菜吗?其实清朝皇帝用膳这个菜式不一样,一般的是二十道菜左右。据乾隆的膳单记载,他用的是十五道菜到25道菜之间。到慈禧的时候就比较奢侈,一般她的菜要48道左右。过年过节的时候要108道菜。实际上,清朝皇帝用餐一般是二十道菜左右。看来皇上用餐,100多道菜的说法只是影视剧的文学创作,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皇帝最爱吃的一道菜是什么(皇帝进膳规矩48道菜叫全份儿)(6)

康熙就是一个倡导节俭的皇帝,紫禁城里的御膳房源自于康熙的创造。最后吃到皇帝嘴里的饭菜是经过层层把关的,康熙皇帝是比较节俭的,他的善食绝不追求特殊的美味,他没有铺张浪费的情况。据记载,康熙皇帝甚至有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这又是怎么回事?清代皇帝一天只吃两顿饭。康熙皇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在庭训格言中写道,他率领大军出征平定葛尔丹时为节约军粮,每天只吃一顿饭。在康熙晚年批阅干旱缺粮的奏折时说道,老百姓一天吃三顿饭,我作为皇帝一天也只吃两顿。清朝皇帝用餐,分早餐和晚餐两顿。早餐一般是早晨的六七点钟。晚餐是在下午一两点钟,实际上也算午餐,在早餐前和晚餐后各有一次小吃,吃点点心。从现在的科学养生的角度来看,晚餐不宜吃的过饱。清朝的皇帝每天正餐只有两次。晚餐一般只吃点小吃,由此它不会造成存食,应该说对养生确实是有益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锦衣玉食的帝王们常常是短命而亡。康熙是在位最长的一位帝王。康熙皇帝一生不大吃大喝,一直是厉行节俭,从百废待兴到奠定康乾盛世,一个帝王用61年撑起一个繁荣的帝国。看得见的繁华背后是看不见的节俭,康熙皇帝用朴素节俭的饮食生活,向我们讲述了皇家御膳中修身治国的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