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汪亮亮 黄佳琦

印度总统选举结果21日揭晓,执政的全国民主联盟推举的候选人德劳帕迪·穆尔穆击败反对党联合提名的候选人亚什万特·辛哈,当选印度新一任总统。

穆尔穆将于25日宣誓就职,接替拉姆·纳特·科温德,成为印度首位来自部落地区的总统和历史上第二位女总统。

在近年来与印度有关的国际政治新闻中,人们关注到的通常是印度现任总理莫迪,对总统却知之甚少。这并非我们孤陋寡闻,而是由印度的政治体制决定的。作为国家元首,总统在印度有何权力和职能?印度总统仅仅是一个“吉祥物”吗?

印度总统是否有实权(印度总统实权不及总理)(1)

印度新一任总统穆尔穆(中)(图片来源美联社)

议会民主制下的总统

在印度,总统是国家元首及第一公民,也是印度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总统由联邦议会及各邦立法机关经选举产生的议员选出,每届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根据印度宪法,总理及内阁成员执掌政府职权。

印度1950年宪法中规定,印度采取英国式的议会民主制。在这种体制下,总统不掌握实权,其职责主要是礼仪性的,承载象征意义。

在实践中,总统仅仅是形式上的最高领导人,国家大权实际上掌握在以总理为首的内阁手中。

印度宪法第74条规定,总统应该按照内阁的建议行事,“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帮助和建议下,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和职能”,而不能随便按照个人喜好自行其是。

理论上来讲,宪法赋予了总统不少权力。例如,印度总统负责接收外国使节呈交的国书,签署国会立法的法案使其生效,且能有限度地退回或搁置法案,在国会两院其中一院休会时能够决定颁布临时性法律,有权赦免或减轻已定罪者的刑罚,特别是涉及死刑的案件。

不过在大多数时候,印度总统通常是象征性的虚位元首。

印度总统不只是“吉祥物”

当印度总统和总理意见一致时,总统的存在感通常不是很高,其职权往往处于“隐身”状态。

例如,上两届印度总统都与莫迪政府友好合作,因此议会通过的议案都能顺利得到总统的批准,莫迪政府的行政权力也得以顺利行使。

但依据印度宪法,总统的职权也有一定的自主空间,当总统和总理“不对付”时,总统也能阻止总理推行的法案通过。

在印度,总统召集两院开会,宣布休会或解散人民院。虽然不参加两院的讨论,但两院通过法案后须经总统同意才能生效,一些议案必须听取总统意见后才能提出。

理论上来看,如果总统不同意某项议案通过,可以将其退回议会再行讨论。面对总统退回的议案,议会可以选择放弃提案,或者根据总统意见修改议案后再次提交,或者不经修改再次提交。当议案通过议会再次提交给总统时,不管是否愿意,总统都必须批准通过。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总统没有其他选择,总统也可以通过“既不退回议会、又不批准法案”的方法将其搁置,即所谓的“口袋否决”。

1986年,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不遗余力地想使得《邮政(修正案)法案》生效,但印度第七任总统吉亚尼·宰尔·辛格在反对派领导人的呼吁下,使用“口袋否决”的方法,拒绝通过该法案,以表示他对该法案的反对。后来,这条法案于1990年被撤回。

由此看来,虽然印度总统掌握的实权不及总理,但也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吉祥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