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我国常见的一种鸟类,在我国主要有两种燕子,一种是我们常说的家燕,家燕是我们最熟悉的,也是与我们最亲近的鸟类,家燕通常在屋檐下筑巢,冬季飞到我国的海南或者东南亚等热带地区过冬。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1)

除了家燕之外,还有一种燕子也比较常见,那就是雨燕,雨燕飞行速度快,叫声响亮,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它们在高空中迅速地飞翔,但很少见到它们降落在地面上,这是因为雨燕的脚趾是勾状的,不适合平地起飞,通常需要在高处向下跳跃后起飞。因此雨燕也被叫做“无脚鸟”。

在我国,人们通常见到的雨燕都是北京雨燕,也就是普通雨燕的北京亚种,是全世界唯一的一种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北京雨燕通常在悬崖或者高大的建筑物上面筑巢,并不像家燕那样经常接近人类,因此并不被人们所熟悉。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北京雨燕的一些特性。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2)

关于北京雨燕的基本生活习性,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每年的三四月份,北京雨燕会飞回北京筑巢,而到了七八月份,则会踏上前往非洲南部越冬的路线,整个往返旅程长达三万多公里。

这种遥远而又神秘的迁徙路线,一直以来是很多人心中的谜团,它们是如何定位的,都途径了哪里,是否有合适的落脚点等,这些谜团牵动着每一个鸟类爱好者的心。幸运的是,最近一个由中外专家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历经四年时间,完成了对这些谜团的揭秘。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3)

在2014年到2018年之间,一个由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瑞典隆德大学、英国“雨燕行动”团队以及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用了四年的时间研究了北京雨燕的迁徙行为。

科研人员通过对北京雨燕佩戴微型光敏定位器的方式读取它们的飞行数据,这种定位器十分轻便,并不会对雨燕的长途飞行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四年多的时间里,科研人员一共为66只北京雨燕安装了定位装置,其中有25只雨燕成功返回了数据,这些数据成为了揭秘北京雨燕迁徙行为的关键。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4)

数据显示北京雨燕选择了一条极为遥远又十分艰苦的迁徙路线。

回归繁殖地的路线:每年的2月中旬开始,在非洲南部越冬的北京雨燕开始向北移动,这一行为几乎是以大群体的形式开始的,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非洲南部消失的无影无踪。随着北方气候逐渐变得比较温暖,飞虫等食物也比较丰富起来,北京雨燕会在刚果盆地附近逗留一个多月时间,等待气候进一步变暖。

到了3月中旬,北京雨燕再度迁徙,它们迅速转向东北方向,在4月初离开非洲,此后再不停歇,日夜兼程,捕食和休息都在空中进行,直到4月下旬的时候回到北京,单程用时64天之久,距离长达13572公里。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5)

北京雨燕的繁殖地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部分会在西亚地区繁殖,在回归繁殖地路线的末尾,北京雨燕的大群体会逐渐分散开来,散落到各自的繁殖地去。和家燕一样,北京雨燕也有很强的记忆力,是比较“恋家”的候鸟,通常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繁殖。

去非洲越冬的路线:随着繁殖期的结束,到了7月中旬,北京雨燕开始离开繁殖地,一路向西北飞行,飞越蒙古、我国新疆、从准格尔盆地进入中亚地区,随后一路向着偏南方向飞行,8月中旬飞越红海,9月初抵达非洲北部,在刚果盆地休息40天左右之后,再次启程南下,11月份抵达越冬地--位于非洲南部地区的海拔大约1000米左右的南非高原,整个越冬行为持续100天左右结束。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6)

综合往返路线可以看出:北京雨燕并不是一路不停地迁徙,而是会选择几个地点短暂停歇,主要的停歇地点是刚果盆地、红海西南岸以及里海南岸地区。另外,回归繁殖地的速度显然要比返回越冬地的速度快很多。

在北京雨燕的回归路线中,只会停歇1到2次,大约36天左右,耗时64天时间即可返回繁殖地。而前往越冬地的时候就明显缓慢了很多,会停歇2到6次,大约71天左右,整个路途耗时4个月左右。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7)

北京雨燕之所以在春季回归过程中采取更为直接的迁徙路线和更快的迁飞速度,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需求不同,繁殖期间是雨燕最为重要的时节,也是食物最为充沛的季节,所以回归需求比较迫切。而越冬的时候一方面要照顾刚长大的小雨燕,另一方面在越冬地北京雨燕的生活方式类似于流浪,集中在悬崖等地活动,因此没有急需抵达的需求。

迁徙路途不但遥远,还充满了危险,捕食者伺机而动,连人类也不甘落后。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8)

相比较其它雨燕来讲,北京雨燕是一种更为耐旱的鸟类,其繁殖地普遍降雨量要低,在迁徙过程中还要穿越撒哈拉沙漠等多处荒漠。促使北京雨燕迁徙的直接动力并不是寒冷季节的到来,而是食物的需求,天气转冷之后,昆虫显著减少,北京雨燕被迫选择迁徙来获得充足的食物。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9)

北京雨燕的整个迁徙路线十分遥远,很多年迈的雨燕都陨落在途中,这也是为什么很少见到雨燕的死亡个体,大都散落在了深山远海之中。除了路途遥远之外,一路上还有各种捕食者伺机而动,一些游隼等中小型猛禽时刻在途中等待疲惫的燕子进入自己的捕食范围。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10)

除了天敌的捕食之外,就连人类也不甘落后,虽然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保护燕子的传统,但其它地区并没有这样的共同认知。就在北京雨燕不远千里抵达越冬地之后,当地的居民早已经闻声而动了。由于雨燕在越冬地的活动是群居的形式,往往一大群燕子挤在一起,因此给当地人捕捉它们提供了便利。

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太辛苦燕子耗时64天)(11)

在尼日利亚等地区,人们聚集在山头,手里拿着一张张大网,时刻准备着撒向靠近的燕子群,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雨燕成为了人类的食物。如果来年春天,你家屋檐下的燕子没有回归,那么非常遗憾,它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就让我们用泪水来回忆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