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来源:东吴证券研究所 (分析师:李婕)

2022 年以来,俄乌冲突下天然气能源紧缺,能源价格高企加速欧洲地区能源转型。热泵作为一种节能减排的取暖方式,在全球尤其是欧洲地区需求持续升温,各国政策支 持进一步推动热泵行业迎来长周期需求拐点。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就以下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就热泵原理及分类、产品 优劣势、市场规模及产业链情况进行阐述,其次就热泵行业现阶段及长期驱动力及发展空间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最后再分析热泵品牌端、制造端的竞争格局和主导驱动因素后,讨论我国热泵行业相关上市公司的受益程度。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

1. 热泵行业:高效清洁的供暖高景气赛道

热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热量输送装置,主要应用领域有采暖(作用类似空调)、热 水(作用类似热水器)和烘干(应用于农业粮食烘干等)。

热泵具有更为节能、使用体验 更优、适用范围更广、运行费用较低的优点,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前期购买及安装成本较 高、低温下制热效率低、设备体积大。

根据 IEA 数据,2010-2020 年全球热泵安装量(含 空气源、水源、地源热泵)CAGR 为 6.4%,2020 年全球热泵共安装 1.77 亿台、其中中 国/北美/欧洲安装量占比分别为 33%/23%/12%。

从产业链角度看,热泵产业链包含较多环节,品牌端来源较为广泛,制造端可分为整机、零部件,我国是热泵主要的整机生产基地,零部件配套较为齐全。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2)

1.1. 热泵原理及分类:热量输送装置,可用于采暖、热水、烘干多领域

清洁高效的热量输送装置。热泵是通过消耗少量电能、将热能从自然界的低温物体 (如空气、水、土壤)转移到高温物体的装置,具备环保节能、能效比高等优势,可广 泛应用于农业、工商业及生活等领域。

热泵供热基本原理为“逆卡诺循环”即:压缩机 运转做工消耗电能,使不断循环的制冷剂在不同的系统中产生不同的变化状态和不同的 效果(蒸发吸热或冷凝放热),从而达到了回收低温热源制取高温热源的作用和目的。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3)

热泵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应用领域、低位能来源、功能。

1)按应用领域:主要分为采暖、热水及烘干三个方面,采暖及热水销售占比较高,2021 年我国热泵采暖/热 水/烘干销售额占比分别为 44.2%/44.3%/11.5%。

2)按低位能来源:分为空气源热泵、水 源热泵、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占主体、2021 年我国空气源热泵占比约 91%。

3)按照 功能不同:分为单功能、二联供、三联供,其中二联供功能较为丰富、综合稳定性较好, 成为国内外空气源热泵主流发展趋势。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4)

1.2. 优劣势分析:热泵节能环保、运行费用低,但初始投资高

热泵相较于空调、热水器等优势显著:供暖更为节能、适用范围更广、运行费用较 低。由于空气源热泵市场占比较高,下文均以空气源热泵为例进行阐述。

①能耗情况: 热泵使用少量电能将空气中的能量转换为可供使用的热能,平均 COP(热效率)超过 3.3、 即消耗 1 单位电能可以获得 3.3 倍热能,传统燃气壁挂炉 COP 约为 1、燃煤锅炉约为 0.5,热泵近传统燃气壁挂炉 3 倍、电采暖 6.6 倍。

②使用体验:虽然都是以逆卡诺循环 原理运行,但相较空调,热泵采用了水系统使用户使用体验更优,吹出来的凉风更柔和、 体感更加舒适;而空调直接将氟利昂的冷气吹出来,使用者有明显刺骨感觉。

③运行费 用:热泵制热的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制热方式,如空气源热泵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全年平 均热泵总耗能比常规太阳能辅助系统比更低,其它采暖方式仅由天然气、煤、纯电等方 式制热、运行费用较高。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5)

1.3. 市场规模:海外率先发展,政策催化下我国热泵发展迅速

站在全球角度上看,海外热泵技术较为成熟。热泵理论最早起源于 19 世纪早期法 国科学家卡诺。1927-1928 年,物理学家霍尔丹已经突破了空气源热泵供暖技术。

20 世 纪 30 年代,热泵开始进入商用阶段、海外率先迅速发展,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已经开 始批量生产空气源热泵,80 年代起,能源匮乏的日本开始大规模生产空气源热泵产品。

但受限于热泵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根据 IEA 数据,2010-2020 年全球热泵安装量(含空 气源、水源、地源热泵)CAGR 为 6.4%,2020 年全球热泵共安装 1.77 亿台、其中中国 /北美/欧洲安装量占比分别为 33%/23%/12%。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6)

站在国内角度上看,我国热泵行业受政策驱动特征较为明显。

2000 年空气源热泵热 水器引入我国,但受限于初始投入成本过高、技术并不成熟,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在我国 缓慢发展,直到 2007 年,我国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占全国家用热水器市场还低于 1%,而 在同期日本、该比率已达到 70%。2008 年开始,由于节能环保效果突出,空气源热泵开 始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行行查 | 行业研究数据库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7)

品牌商:热泵应用及技术具备共通性,企业来源广泛。

由于热泵供暖涉及的应用领 域较为广泛,不仅应用于家用、商用热水,还与地暖、散热器等末端结合大量用于供暖, 因此从企业来源上看,很多企业从传统的制冷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电热水器和燃气热 水器行业切入空气源热泵行业,如国际品牌博世、三菱等,同时也有专门从事热泵产品 研发制造的企业,如德国地源热泵专业品牌 Waterkotte。

以我国为例,制冷空调/空气源 热 泵 / 太 阳 能 光 热 / 电 热 水 器 / 燃 气 热 水 器 企 业 分 别 占 热 泵 企 业 来 源 的 32%/30%/18%/12%/8%。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8)

整机制造商:我国是全球热泵主要的生产地。据中国节能协会等数据统计,2020 年 我国热泵产量占全球热泵产量近 60%,热泵产能集中于华东、华南等地区,热泵从业企 业超 500 家,成为全球热泵生产安装大国。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9)

零部件制造商:热泵产品零部件组成较多,我国零部件配套较为齐全。热泵主要是 由压缩机、换热器、阀件、水泵、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构成,占热泵总价值最重要的部 件分别为换热器(17%)、压缩机(16%)、电子控制(15%)、钣金(11%)。

由于零部件 并不特定用于热泵,通常与空调、锅炉等相关行业的零部件重合度较高,我国空调产业 趋势成熟,因此热泵零部件配备较为完善。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0)

2. 短期增长驱动:能源危机催化下,热泵成为欧洲首选供暖方式

俄乌冲突后导致欧洲天然气能源价格高企,能源危机压力下采暖需求增长。同时由 于热泵节能减排优势显著、且满足各国对能源安全的需求,因此成为欧洲各国首选的供 暖方式、并出台热泵补贴政策以解决热泵前期安装成本过高的痛点,2021 年以来欧洲热 泵需求快速增长、行业维持较高景气度。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1)

中国:双碳目标推动能源向低碳转型,政策支持驱动热泵快速发展。

双碳背景下我 国加快低碳转型的步伐,各省份连续发布一系列政策鼓励新能源产业,大力推行供暖领 域电气化。2022/10/14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逐步削减对燃气 供暖等化石能源消费的政策补贴,释放出推动热泵发展的积极信号。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2)

3.2. 热泵应用领域持续拓宽,市场需求长期向好

随着热泵技术不断成熟,其节能优势在各领域得到验证,应用领域持续拓宽。光伏 热泵、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烘干等领域行业空间广阔、前景较好,伴随热泵在相关场 景渗透率持续提升、需求长期向好。

“光伏 热泵”产品类型多样化,助力热泵市场快速打开。

光伏热泵即能够实现光 伏电站、空气能热泵适配组合,光伏电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补充空气能热泵所需的 电力,空气能热泵消耗电能进行供暖,光伏发电量基本覆盖热泵耗电量,从而实现清洁 取暖和能源投资的双重目标。

同时欧洲如丹麦等国家热泵租赁业务兴起,热泵租赁与融 资租赁业务类型较为相似,热泵使用者可以根据合同在相应的时间内支付供暖和产品费 用,能够实现减少用户安装问题及节约热泵前期开发成本,从而快速打开热泵销售市场。

热泵应用于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大幅提升新能源车整体续航水平。

据新浪汽车发 起的续航比赛,模拟正常冬季用车环境下搭载热泵技术的电动车每 100km 实测耗电量 较之其他电动汽车降低 10%以上,节电效果显著。

随着消费者对经济性及续航里程需求 的提高,热泵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升级趋势之一,比亚迪海豚、大众 ID.3、特 斯拉 Model Y 等新能源车已经配备热泵空调。

上市公司三花智控、盾安环境等积极布局 新能源车热管理业务,21 年相关业务收入分别同增 166%/ 136%。

热泵节能优势显著,有望在烘干领域进一步发展。

2020 年工业干燥能耗占我国国民 经济总能耗 12%左右,涵盖农业、食品、化工、制陶业、医药、矿产加工、制浆造纸、 木材加工等众多行业。热泵烘干机热效率高达 400%,较传统干燥方式热效率 40%,节 能效率达 90%,此前受限于成本较高、发展较慢、热泵烘干市场较小,长期来看受益于 节能优势,热泵有望在烘干市场获得长足发展。热泵家用干燥场景亦逐步拓宽,热泵干 衣机因烘干温度较低(60-70℃)减少对衣物的损伤、且用电量仅为普通冷凝干衣机的50%,成为南方潮湿多雨气候下的新宠。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3)

3.3. 空间测算:潜在万亿市场规模,未来增长可期

全球:至 2030 年热泵市场约达 2 万亿元。基于 IEA 预测,至 2025 年/2030 年全球 热泵安装量将分别达到2.83/6亿台,以2020年热泵销量为基数CAGR分别为10%/13%。 以 2022 年我国热泵出口均价 0.7 万元/台进行估计,至 2030/2050 年热泵市场规模分别 达 2.0/4.2 万亿元。

更长期来看,2050 年热泵占供暖需求份额有望进一步增长、达 55%, 较 2030 年预计的 20%渗透率实现翻倍。

欧洲:当前热泵渗透率较低,长期提升空间大。从欧洲热泵渗透率来看,2019 年挪 威每千户热泵保有量居欧洲首位,每千户热泵保有量为 50 台。

虽然法国、意大利、德 国热泵销量领先,但热泵渗透率较低,每千户热泵保有量低于 20 台,因此长期看热泵 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广阔。根据 EHPA 预测,2023 年欧洲地区热泵累计销量将会翻倍, 2021-2030 年欧洲热泵市场规模 CAGR 有望达 26%、累计销量超 1.4 亿台。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4)

中国:基于热泵未来 10 年渗透率发展进行情景假设。在国内政策推动及应用场景 不断拓宽的背景下,热泵国内市场有望持续替代燃煤、纯电产品。基于中国节能协会热 泵专业委员会统计,2020 年热泵在城镇供暖/农村供暖/热水/烘干应用占比分别为 10%/5%/2%/1%,我们对国内热泵未来 10 年渗透率进行低速/中速/高速三种场景假设, 预计热泵销量 2020-2030 年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CAGR 为 15-19%。

4. 竞争格局:国际品牌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制造端优势显著、份 额有望持续提升

4.1. 品牌商:外资品牌主导全球中高端市场,我国以国内品牌为主、竞争格 局相对较为集中

全球:安装难度大叠加更换周期长,消费者倾向选择渠道布局完善的国际品牌。由 于热泵机组体积较大、且需要铺设地管(可与原有暖气系统对接)、安装不当将会导致压 缩机损坏或噪音较大等问题,安装成为消费者进行选择主要考虑的环节。

同时热泵产品 更换周期一般在 20 年左右,品牌售后服务亦是决定性因素之一。国际品牌本身发展历 史悠久、技术沉淀深厚、品牌感知度强,并进行全球产能布局,因此能够在全球竞争中 取得主导地位。

美国:热泵发展趋于成熟,本土品牌占比较高。据北美热泵独立站 PickHVAC 统计, 79%的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美国本土品牌,53%的消费者愿意溢价购买美国制造设备, 美国本土企业特灵科技(旗下品牌包括 Trane、American Standard)、开利全球(旗下品 牌包括 Carrier、Bryant)销售额市占率领先、合计近 40%。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5)

欧洲:热泵参与玩家较多,日韩品牌与本土企业分庭抗礼。以英国为例,2019 年热 泵主流品牌市占率分别为三菱(31-35%)、大金(16-20%)、三星(11-15%)、NIBE(6- 10%)、Grant(6-10%),CR5 品牌市占率达 70%-90%,份额较为集中,日韩品牌在欧洲 大量建设工厂、三菱直接在英国设立制造工厂,因此空气源热泵市占率遥遥领先。欧洲 热泵高景气行情下,全球热泵主流品牌纷纷加码布局欧洲热泵产能、以提升欧洲市场市 占率。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6)

中国:工程招标居多、中低端为主,热泵竞争格局相对较为集中。据产业在线统计, 2020 年国内空气源热泵市场销售额 CR3 为 34%、CR5 为 49%,格局相对较为集中, 其中海尔、美的、格力市场份额领先,中广欧特斯、纽恩泰等热泵专业厂商位列其后。

整体上看,我国热泵市场以国内品牌为主、国际品牌占比较低,主要原因为此前我国热泵市场受到“煤改电”政策刺激,主要以北方商用采暖及热水招投标形式为主,故产品 偏中低端、国内中小热泵企业参与玩家较多,而国际品牌主要布局高端市场、因此在国 内市占率偏低。

我们认为未来中国热泵行业马太效应将逐渐显现、市场份额将会继续向传统家电龙 头及热泵专业企业集中,主要由于:

①产品力突出,巨头在深厚经验积累下能够较好融 合热水、采暖等多领域的技术,在产品制造、研发、生产方面有较大优势;

②品牌渠道 布局完善,有望产生协同效应,相对于小企业渠道优势明显;

③此前“煤改电”政策给 工程市场的刺激已近尾声,零售市场由于疫情扰动增长有限,政策 疫情双重影响下多 数中小品牌加速出清,具有品牌实力的企业通过多元化发展受到影响相对较小。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7)

二联供热泵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发展热点,欧美系品牌占据主流地位。

我国 热泵二联供通常指具备“采暖 制冷”两种功能,能够完全替代原有锅炉、空调等取暖, 且舒适度更高,因此成为当下热泵市场中发展热点。相较于单一采暖或热水功能,二联 供市场技术难度更大,对于系统设计、安装工艺的要求更高。

得益于布局时间较早、技 术门槛和渠道建设,欧美系国际品牌占据二联供较大的市场份额,江森自控约克品牌以 21.2%的占有率高居榜首,开利、麦克维尔、特灵的占有率均在 8%以上;日系品牌如大 金、日立、东芝,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大金(市占率 12.1%)、日立(市占率 10.6%)、 东芝(市占率 9.1%)占据两联供市场超三成的份额;美的、格力、海尔、海信等国产品 牌市占率较低。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8)

4.2. 制造商:我国整机代工企业有望充分受益热泵出口高景气行情,核心零 部件国产替代前景乐观

4.2.1. 整机制造商:认证资质推动高品质出口代工厂份额进一步集中

目前在旺盛需求下产能及供应链逐渐成为各品牌快速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据欧洲热 泵巨头 Nibe 2021 年年报披露,公司气候解决方案分部(主要为热泵产品)需求较为强 劲,但由于供应链不完整导致零部件出现持续短缺、订单大幅延迟,21 年分部收入增速 仅为 12.2%。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指出,制造商生产能力或将成为热泵发展的关键限制 因素,截止 2021 年现有工厂的未利用产能仅占总产能的 20%,尚无法满足两年内各国 政府规划的热泵增量。

中国是全球热泵生产及出口的主要国家,代工企业有望充分受益欧洲热泵高景气行 情。由于供应链完善、成本较低,我国热泵年产量近全球的 60%,是全球主要热泵生产 地。我国热泵出口以代工为主,2021 年我国热泵出口 131 万台、yoy 98%,出口规模 43 亿元、yoy 102.3%,其中出口欧洲规模同比 113.2%。

据产业在线统计,2022 年 1-8 月中国空气源热泵出口额持续高增、达 44.5 亿元、同增 65.7%,其中 72%销往欧洲。拆 分量价看,量增长 27.3%、均价同比提升 28.1%,主要系随着采暖热泵在国外渗透率逐 步提升,出口产品结构从单价较低的恒温泳池热泵逐渐转向单价较高的采暖热泵。我国 代工企业扩产速度较快、成本较低,业绩有望充分受益于品牌端需求高速增长而大幅提 升。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19)

制冷剂环保要求提高出口产品标准,高品质代工厂商有望受益。

欧洲认证资质较为严格,出口市场份额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欧盟作为热泵主要进口 地区,为了保护本土热泵制造企业的利益及节能减排等因素,对热泵出口产品的能效、 噪音等要求高于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因此以我国热泵行业普遍的研发、设计和生 产能力不能够完全满足欧盟各项指标要求,满足出口要求、取得出口资质认证的企业较 少。

根据产业在线的数据,2020 年我国热泵外销市场,仅考虑出口代工制造企业, 销 售额前五分别为芬尼(26.6%)、爱美泰(4.4%)、华天成(2.9%)、同益(1.6%),多重 资质认证下出口企业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20)

4.2.2. 零部件制造商:压缩机涡旋式国产替代加速进行时,换热器格局相对分散、阀件 格局较为集中

目前我国热泵零部件产业链配套较为齐全,但部分核心零部件如涡旋压缩机仍由国 际品牌主导,零部件制造商的国产替代进程推动热泵产业链降本、进一步降低热泵前期 购置成本。

从热泵零部件价值分布看,最重要的部件主要为压缩机、换热器以及阀件, 压缩机、换热器、阀件属于价值较高、较为核心的零部件。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21)

➢ 压缩机: 热泵运行的“心脏”,是制冷系统核心元器件

提供动力以维持制冷剂的循环。热 泵压缩机的性能、质量、效率会直接影响到空气源热泵的使用效果。在热泵发展初期, 使用通用空调涡旋压缩机产品,但由于普通压缩机在冬季寒冷地区制热量不足,热泵开 始配备专用涡旋压缩机,拓宽压缩机运行范围、充分保障热泵整机稳定运行。

全球压缩机市场规模稳定增长、我国为主要制造国。随着制冷产业如空调等产品快 速发展,作为制冷和空调设备的核心部件,压缩机市场增长较为稳定,2020 年制冷压缩 机全球四大主要消费地区(中国、美洲、EMEA、印度)市场规模达 260 亿美元、2017- 2020 年 CAGR 为 3.7%。

我国依托规模优势吸引国际制造商设厂,全球制冷压缩机产业 不断向中国转移,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涡旋压缩机制造国。

热泵普遍使用的压缩机按类型可以分为转子、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仍处于外资 主导格局,转子压缩机基本完成国产替代。HP 为压缩机额定功率,转子、涡旋压缩机 适用的 HP 场景不同。

1)转子压缩机:由于 5HP 以下转子压缩机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 5HP 以上成本优势较小,因此主要应用于工况相对简单的采暖热泵,以及家用热水热泵 中。

国内白电巨头美的电器、格力电器出于成本考虑自建庞大转子压缩机产能,已基本 实现国产替代。

2)涡旋压缩机:涡旋压缩机的振动和噪音数据较转子式表现优秀,因此 广泛应用于 5-40HP 的两联供热泵、商用热水热泵产品等。

受益于国内外采暖市场快速 发展、涡旋压缩机在低温采暖领域应用更为广泛,但目前外资品牌居于主导地位、CR5 均为外资品牌、占比达 84%。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22)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23)

国内涡旋压缩机厂商逐渐具备进口替代能力,国产化持续推进。

我国压缩机技术均 为改革开放之后由国外引进、起步较晚,国内仅有英华特、格力电器全资子公司凌达和 美的电器控股子公司美芝实现了涡旋压缩机量产。

随着我国涡旋压缩机企业产品价格和 本土化服务优势日益凸显,下游热泵等逐渐开始采用国内品牌、进而降低采购成本,涡 旋压缩机市场存在较大的外资替代空间、国产品牌替代也在逐步加速过程中,2015 年 至 2021 年,前五大外资品牌(艾默生、江森日立、大金、丹佛斯、松下)的市场占有 率从 2015 年的 96.07%下降至 2021 年的 83.74%。我国国产品牌以英华特为例,21 年涡 旋压缩机全球市占率为 1.4%、位列全球第 8 位、仅次于前 7 大外资品牌,21 年热泵领 域市占率达 17.42%、位居第二、仅次于行业龙头艾默生。

➢ 换热器: 又称热交换器,主要用于实现热泵制冷剂的热量传递。

热泵产品中蒸发器、冷凝器 均属于换热器,按形状和结构可分为翅片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蒸发器多使用翅片管 式换热器,冷凝器通常使用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 换热器行业制造工艺逐渐发展,单位传热面积增加、传热效果提升。全球能源目标 下,高效换热器有望应用于各种节能领域。

据 Grand View Research 统计,2021 年全球 换热器市场规模约为 173.8 亿美元、同增约 3%。

2021 年中国空气源热泵用换热器市场规模为 26.8 亿元,yoy 34.0%。产品细分来 看,由于热泵产品外机换热器全部采用翅片换热器,因此翅片换热器在换热器市场中占 比较高、2021 年占比为 60.6%。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24)

从品牌竞争格局看,换热器行业品牌集中度较低。

翅片换热器多以整机自配为主, 外购需求相对薄弱,外供品牌包括盾安、常发等;板式换热器以外资企业为主流,如阿 法拉伐、丹佛斯等;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三花、丹佛斯、盾安等,同时三花、盾安不仅布 局换热器,还在热泵阀件中占据龙头地位,长期经营积累较多优质客户资源。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25)

➢ 阀件: 阀件在热泵中主要起到调节制冷剂流量的作用

从而使热泵系统保持在最佳的工况 下运行,达到温度精准控制、省电等目的。由于阀件具备可逆性,因此能够实现制冷/制 热状态下流量的自动控制。 热泵用制冷阀件与商用空调的阀件较为相似,主要包括截止阀、四通换向阀、电子 膨胀阀、热力膨胀阀、电磁阀与球阀等。

深度剖析热泵行业发展机遇:热泵行业深度研究(26)

其中截止阀、四通换向阀、电子膨胀阀三大产 品需求占比较高、合计占比超 95%。 从竞争格局看,阀件集中度相对较高,我国为全球主要阀件制造企业,上市公司三 花智控/盾安环境分别位居全球制冷阀件市占率第一/第二。对比国内外品牌的产品线, 国内阀件生产商产品布局较全,外资品牌侧重布局电子膨胀阀等高附加值产品。

关注乐晴智库,洞悉产业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