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熊米粉的优缺点 米粉朝多元优化(1)

双熊米粉的优缺点 米粉朝多元优化(2)

辅食俨然成为一个新的千亿级增量市场,越来越多的宝妈们开始意识到婴儿辅食的重要性,而且国家宏观政策利好不断,强势推动辅食市场规模的扩大。在行业品牌众多的情况下,未来差异化产品将成为市场的“宠儿”。

现在,有很多大品牌都涌入了辅食市场,这使得行业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双熊米粉正是意识到了这一市场动向,从而建立起多元化吸收系统,向消费者传达了与其他辅食品牌的差异化。

01

高品质婴儿辅食品牌

双熊米粉成立于1993年,是广东东泰乳业有限公司旗下辅食品牌,20多年来专注于婴幼儿辅食的研究和生产。目前主要产品有炼奶系列、婴幼儿米粉和婴幼儿奶粉系列。

东泰乳业具有食品安全(HACCP)质量控制体系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及GMP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认证。其主营产品包括金装系列、金典系列、小米系列、果萃系列、葡萄糖、藜麦粉等,是生产高品质乳制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其中,双熊金装系列包括益生菌配方奶米粉、双歧因子配方奶米粉、薏米莲子配方奶米粉等。金典系列包括复合益生菌配方奶米粉、润通元双歧因子配方奶米粉、健消元肠道益生菌配方奶米粉等。小米系列包括胡萝卜蔬菜配方奶米粉、钙铁锌配方奶米粉等。果萃系列包括蓝莓苹果配方小米粉等。葡萄糖包括童宝清、幼宝清、婴宝清。藜麦粉包括水果蔬菜配方、益生元配方藜麦粉等。

双熊米粉在生产工艺方面,采用先进的水磨及蒸汽干法技术,使米粉呈现细小的薄片状结构,溶解度好,同时突破解决了原膨化工艺易造成宝宝肠胃上火的缺点。还采用了CHE酶解加工工艺,将米粉中长链大分子分解成一系列小分子,有效提升宝宝肠胃的消化吸收率。

双熊米粉坚持“质量第一、诚信为先”的经营宗旨,“奉行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通过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安全保障的产品,来展示良好的企业形象,不断提高对外认证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02

多元优化吸收系统

作为一个主营米粉的辅食品牌,可能产品类型并不丰富,但是双熊品牌米粉这一品类实现了多样化。双熊米粉目前已成功研发出“金装”和“金典”两大系列共20款产品,并推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多种配方,特有多元优化吸收系统,为宝宝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双雄米粉通过科学配比添加了多种营养成分。比如:DHA、复合益生元、钙铁锌以及维生素A、D等。其中,DHA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对宝宝的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复合益生元能帮助保护肠道健康环境,促进消化吸收;钙铁锌及维生素A、D等多种关键营养素,让宝宝变得更加强壮。

另外,双熊米粉从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每个环节都严格把控,专业生产,预防污染,保证产品质量,还经过了13道工序、112项严格的检测项目,确保100%完美出品。而且坚持不含咖啡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人工香料或色素等成分,确保宝宝健康安全的成长。

双熊米粉特有“口感好、消化好、吸收好、脾胃好”四大特点,根据婴幼儿营养和生理特点,并结合食疗法,以满足宝宝脾胃健康需求,科学配比研发适合中国宝宝脾胃的米粉,致力于成为中国婴幼儿辅食的领航者,向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安全可靠的产品。

此外,双熊米粉将金装系列升级成为金典系列,特别添加了广州中医大学脾胃研究所的科学本草配方,充分发挥食物疗法在养育养生方面寓治于食的独特优势,更好的呵护宝宝肠胃。并在今年5月份推出了藜麦粉新品,100%澳洲原装进口,专门针对不同时期的宝宝提供不同的米粉产品。

03

突破同质化竞争

米粉作为辅食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一类产品,由于其口感特殊、方便吞咽、好消化,成为妈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的首选,而且几乎所有的辅食品牌都有自己的米粉产品,生产商会根据不同宝宝的营养需求设计不同种类和口味的米粉,以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

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消费规模呈现上升趋势,近十年的市场消费增速保持在20%左右,2018年的市场规模接近300亿元,预计到2024年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36.23亿元。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婴幼儿米粉占据了辅食产品销量的半壁江山,2012年市场规模为41.6亿元,到2015年营养米粉市场的销售额已达63.2亿元,2017年则达到了82.8亿元。

但是目前婴儿辅食市场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市场充斥着大量的同质化产品,要想打破这一行业现状,就要实现产品差异化,辅食品牌可以从添加时间、添加营养素、原料选择、包装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均可进行突破。

比如,英氏、臣生开创辅食分阶段喂养新定义,围绕消费全周期,分别孵化了全新辅食品牌忆格和臣生plus,让复杂多样的辅食有序化,让妈妈轻松、便捷地找到宝宝专属喂养方案。谷之爱、嘉宝、贝拉米、爱思贝则是选择有机大米,直接在原材料品类上实现差异化,与市场上其他品牌做了划分,建立起自身优势和特色。

零食的地位正在从潮流发展成为主流,以往不被重视的品类开始逐渐成为渠道上关注的焦点,辅食产品正在向“强品牌化”发生转变,当下辅食品牌亟需打破同质化现状,在辅食市场获得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