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第一次听说这句话,是在郭德纲相声上,当时还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会疑惑,73、84为什么会被古人认为是人生命的两道坎,难不成越过了73的坎,就能多活11年,那么多死于73-84之间的人又怎么解释呢?而且,在古代来说,60岁已经算是高龄,为什么这个门槛设置这么高?另外还有那么多超过84岁的老寿星,甚至百岁、百二十岁都有记载,他们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吗?

民间流传的二十六个忌讳(俗语七十三八十四)(1)

七十三、八十四

说起来,73岁和84岁,确实是古人为生命设置的两道坎,为什么呢?

托儒家学说的服,中国历史上出过两大圣人,分别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和他的继承者亚圣孟子。据传说,圣人孔子活了73岁、亚圣孟子活了84岁,你想想,思想道德无比高尚的两位圣人,才活了73、84这个年龄,你一个普通人,何德何能超越他们,活更多的年纪呢?

再者,圣人都跨不过去的坎,你普通人又凭什么跨过去呢?于是乎人们就认为,你一个破普通人胆敢超越圣人,连阎王爷都看不过去这种自大的行为,所以你不死是吧,阎王爷亲自去抓你,嫩死你。

民间流传的二十六个忌讳(俗语七十三八十四)(2)

这当然是玩笑嘛,其中也包含着后人对两位先圣的崇敬之情,但话是这么说,也没见谁到了84岁,坚持着不能超越圣人的思想,上个吊什么的。话说回来,孟子亚圣84岁,超越了圣人孔子73岁,亚圣能超越圣人,普通人为什么不能超越亚圣呢?

所以说,这句话当个乐儿听就行了,没人会傻到把这话当做治党方针,严格执行,更多是在民间故事、评说演义中较为常见。

民间流传的二十六个忌讳(俗语七十三八十四)(3)

古人的寿命

在古代,无论中外,人类的平均寿命都不长,要知道,古代人到47岁,就称“晚途”了,一听就是个夕阳无限好的称呼,杜甫有诗“晚岁迫偷生”,那年他才46岁而已,苏轼更夸张,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实际上他写《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才38岁,可见,在古代,40岁左右的男人,就能自称老夫了。

放到现在,男人四十一枝花,老杜才刚刚绽放,老苏还是花骨朵。

民间流传的二十六个忌讳(俗语七十三八十四)(4)

为什么古代人类平均寿命不高呢?主要是受限于医疗水平,病毒这种事儿,自古就是清理人类的核武器,一场瘟疫下来,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平等,全国人口骤降;其次,生活水平也是个问题,古代新生儿死亡率超高,好不容易熬过了新生阶段,还要面临家里吃不起饭被卖掉或者饿死的命运,最黑暗时期出现过易子而食、人吃人的恐怖景象。直到全球进入工业化,解决了粮食生产力的问题,饿死人这一现象才逐步缓解;第三就是自然灾害了,地震、台风、洪水、火山,大自然威力无穷,人类千万别与自然抗衡,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

种种问题综合起来,人类平均寿命自然就不高了。

民间流传的二十六个忌讳(俗语七十三八十四)(5)

杜甫诗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你看,70岁已经是个超级了不起的高手年龄了,对大多数故人来说,73、84是一种奢望,既然达不到,那生命之坎随便设置到哪里,不都一样嘛。

别说古代,就《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6年预期的人均寿命也不过从76.5提高到了76.7岁,刚刚超越了圣人,距离亚圣还有老长一段距离,但新生儿和产妇死亡率都有下降,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所以说啊,与其杞人忧天,去担忧什么73、84的坎,不如加强身体锻炼,先活到73岁,再考虑其他问题吧。

民间流传的二十六个忌讳(俗语七十三八十四)(6)


民间流传的二十六个忌讳(俗语七十三八十四)(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