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丹参片属于行气活血类中成药,由丹参、三七和冰片组成,根据传统中医理论,丹参为君药,具有通行血脉、活血祛瘀之功效,三七为臣药,具有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二者配伍药效协同互补,冰片为佐药,具有芳香开窍、通阳定痛之功效,可促进丹参和三七的有效成分进入体内和组织器官,有助于充分发挥药效,复方丹参片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冠心病。

银杏叶滴丸和脑心通胶囊区别(怎样服用复方丹参片)(1)

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根据临床适应症,复方丹参片具有抗炎、抗凝血、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抑制脂质沉积、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内膜增生、抗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标准化治疗基础上的长期联合治疗。

复方丹参片一次3片,一日3次,如果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建议餐后半小时服用,一般4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延长服药时间。复方丹参片口服后至少30分钟起效,且舌下含服吸收缓慢,无法快速起效,不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治疗期间,如果心绞痛持续发作,应及时加用硝酸甘油。此外,长期服用复方丹参片应警惕低血钾,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肌肉无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有出血倾向或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抗血小板药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丹参片,并注意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一旦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银杏叶滴丸和脑心通胶囊区别(怎样服用复方丹参片)(2)

银杏叶滴丸是一种口服银杏叶制剂,属于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脑梗死和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银杏叶滴丸的主要成分为标准银杏叶提取物,包括黄酮醇苷和萜类内酯,其中黄酮醇苷具有抗氧化应激、清除氧自由基、舒张小动脉、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萜类内酯具有极强的抗血小板活化作用,可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银杏叶滴丸具有抗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心室重构、抗脑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卒中和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

银杏叶滴丸具有剂型优势,使用了亲水性基质,有助于药物快速溶出和释放,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一次5丸,一日3次,由于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部不适、胃酸过多等胃肠道不适,建议餐后半小时服用,以食物作为间隔,可有效预防或减轻胃肠道反应,一般4周为1个疗程,至少需要服用2-3个疗程,推荐临床应用疗程不超过6个月,需要长期服用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需要注意,心力衰竭者、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对于有出血倾向或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抗凝血、抗血小板药治疗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银杏叶滴丸和脑心通胶囊区别(怎样服用复方丹参片)(3)

脑心通胶囊属于益气活血类中成药,是“脑心同治”理论的代表药物,由黄芪、地龙、全蝎、水蛭、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等16种中药组成,方中黄芪益气,为君药,地龙、全蝎、水蛭通经活络,为臣药,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活血化淤,为佐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活血通络,为使药。全方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标本兼治,适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冠心病心绞痛和脑梗死。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脑心通胶囊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凝血功能、抗心肌缺血、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心脏、血管等器官重构、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可用于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

银杏叶滴丸和脑心通胶囊区别(怎样服用复方丹参片)(4)

脑心通胶囊每次2-4粒,每日3次,建议餐后服用,尤其是胃病患者,一般4周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可延长服药时间。需要注意,过敏体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月经期妇女、出血倾向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慎用;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皮疹、瘙痒、脱皮、头闷、头胀、心烦等不适,建议停药,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及时就诊。正在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应动态监测相关凝血指标。服药后如果出现恶心、胃痛、上腹不适等胃肠道反应,推荐餐后服用或者服用磷酸铝、胶体果胶铋等胃黏膜保护剂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