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的开学季##高考##高三##志愿##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我们国家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 ;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
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一、清风姐评价:(个人建议、仅供参考)
1、工科热门专业,综合类学科,毕业生规模较大、社会需求较大、就业率比较高。
2、建议考生高中时的数学、物理、英语基础较好,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
3、适合性格上喜欢安定、踏实稳重、遵守规则、善于钻研的考生。
4、是一个口径非常宽的专业,课程多、涉猎广、难以专精,但就业市场往往更需要专精的人才,因此,大学期间需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在课余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达到专精。
5、为提升就业品质,建议考研。
6、因所学课程涉及较多计算机编程的课程,有部分毕业生转行做程序员,在大学时应多敲代码。
7、建议本科阶段多参加各种专业大赛,对保研、考研复试有帮助,养成写技术博客的习惯,对未来就业有帮助。
8、本专业即涉及电子类知识,也涉及软件编程类知识,如果认真学习,有可能软件、硬件通吃,成为技术大佬,如果混四年,很可能没有学到过硬的本领,而一事无成。
9、在工作中需要经常用到的知识有:高数、数电、模电、概率论、线性代数、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单片机系统及设计、EDA技术等等,在学校期间应多加学习。
10、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纯工科专业,建议选择高校计算机、电子类比较强的学校,具体可参照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门学科的专业评估比较好的高校,或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名单(名单附后)。
11、本专业虽然总体收入和就业前景比计算机专业差一些,但在电子类专业中,“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都是热门专业,对电子类专业感兴趣的考生可以考虑。
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情况:
1、毕业收入情况:
从表格上看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收入均高于高校毕业生平均水平。毕业4年,月平均收入可达6000元,毕业7-8年,可达10000元。
2、就业方向及从事的行业: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类产品的生产、开发、销售,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维护等,也可从事网络与信息产业及相关岗位的工作。
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毕业生行业分布情况见下表: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电子技术、新能源、建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2、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3、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IT服务、系统构成
4、电气/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5、互联网/电子商务
7、其他行业
三、就业现状和就业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
1、就业前景不错,但是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激增,就业竞争逐渐增大,但如果专业知识扎实,还是容易找到工作的。
2、毕业后去向最多的行业是软件开发业、通信设备制造、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毕业后去向最多的岗位是电子工程师、计算机程序员、互联网开发师。
四、工作城市:
毕业后,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深圳
2、广州
3、北京
4、上海
5、武汉
6、南宁
7、厦门
8、杭州
五、教育部最新第四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评估具体排名:
目前教育部门并没有发布权威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多个学科交汇形成的专业,其主干学科分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请参照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门学科的专业评估。
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校名单:
截至2019年底,通过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证高校名单一览表专业认证高校名单共计35所,通过认证时间比较早的大学有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说明这些学校通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认证高校名单一览表专业是比较强势的,以下是具体名单一览表,供大家参考:
序号 |
学校名称 |
有效期开始时间 |
有效期截止时间 |
1 |
北京邮电大学 |
2011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2 |
北京理工大学 |
2014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3 |
大连理工大学 |
2014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15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5 |
南京邮电大学 |
2015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6 |
中国计量大学 |
2015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7 |
北京工业大学 |
2016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8 |
燕山大学 |
2016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9 |
安徽大学 |
2016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10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2016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1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017 年 1 月 |
2022 年 12 月 |
12 |
湖南大学 |
2017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13 |
电子科技大学 |
2017 年 1 月 |
2019 年 12 月 |
14 |
天津理工大学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15 |
南通大学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16 |
常熟理工学院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17 |
河南工业大学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18 |
南华大学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19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20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2018 年 1 月 |
2023 年 12 月 |
21 |
北方工业大学 |
2019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22 |
天津工业大学 |
2019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23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2019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24 |
南京工业大学 |
2019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25 |
江苏理工学院 |
2019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26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2019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27 |
浙江师范大学 |
2019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28 |
湖北工业大学 |
2019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29 |
陕西科技大学 |
2019 年 1 月 |
2024 年12 月(有条件) |
30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2020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31 |
东北石油大学 |
2020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32 |
上海理工大学 |
2020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33 |
安徽建筑大学 |
2020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34 |
重庆邮电大学 |
2020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35 |
西安工业大学 |
2020 年 1 月 |
2025 年12 月(有条件) |
36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
37 |
天津大学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
38 |
河北工业大学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
39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
40 |
常州工学院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
41 |
扬州大学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
42 |
山东科技大学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
43 |
齐鲁工业大学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
44 |
青岛大学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
45 |
西安邮电大学 |
2021 年 1 月 |
2026 年12 月(有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