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的红尘情缘204章(无奈的红尘情缘)(1)

第141回 谋定而后动

晚上回到酒店,俩人洗漱完毕上了炕。

宋华的情绪还在亢奋之中,附在刘景春怀里说:“没想到还能在外地过生日,真浪漫。”

“我做老物件生意,就要全国各地跑,以后会带你各地转遍了。”

“山西人真热情啊。”

“怎么呢?”

“又是给咱们安排住处,开车带咱们看货,还请吃饭给我过生日。”

刘景春笑了,说:“不是山西人,哪的人都热情,因为你是来买东西,人家是想挣你的钱。不拢着你,你去找别人,生意不就跑了么?”

“那大爷和他儿子,建国也不开店,他们不是百忙和么?”

“百忙和?最后都有提成,根据我明天买家具的钱数,他们都要提取好处。可能不多,但不能不给,不然下次就没人给你介绍生意了。”

“奥,我说呢,怪不得说山西晋商厉害呢,真会做生意。”

“是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山西商帮、徽州商帮、陕西商帮、山东商帮、福建商帮、洞庭商帮、潮汕商帮、江右商帮、龙游商帮、宁波商帮,被称为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潮商势力最大,影响最深远,公认为商帮。

而在这三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现在叫晋商,历史上称为晋帮。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相媲美。都说犹太人最聪明,会做生意,其实他们不如山西人。”

“真的啊?”

“晋商信奉关公,讲究以义制利,义利结合,说白了就是有契约精神。和山西人做生意有个特点,他们很精明,会算计,被称为抠门老西子,但绝不欺骗你。你就拿这个平遥来说,500年前就首创票号,也就是银行,那时还没美国呢。如果没信誉,五湖四海、五洲四海是不会用票号结账的,票号其实就是一张纸,上面写着契约。”

“不都说南方人会做生意么?”

“不一样,由于地区和历史原因,南北方特点不同,北方善义,南方善商;北方厚重,南方灵活;北方重古典,南方更现代。具体到这三大商帮,广东潮帮主要挣海外的钱;安徽的徽商主要是盐商起家,靠的是官家朝廷的盐业垄断;唯独晋商,靠的是真本事,白手起家。”

“我发现你什么事儿都知道。”

“因为我祖上就是山西人。”

“真的啊,我说你怎么那么贼呢。”

“不光是我,可能多半中国人都是。”

“为什么呢?”

“因为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不少中国人家族的族谱、碑文中都有记载,祖先来自于山西洪洞大槐树或老鸹窝,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嗯,对了,刚才跟你们转悠我就想,你说你们喜欢这破烂有什么用啊?”

“收藏啊。”

“收藏有什么用啊?”

“竞技。”

“什么叫竞技啊?”

“竞技就是一种比赛,比方说长跑,你跑第一有什么用呢?有人回答是为了健康,锻炼身体。实际最佳锻炼身体的方法,是不慌不忙的遛弯,而不是风风火火的长跑。但为什么人们热衷长跑而不是遛弯呢?就是一种竞技。但竞技有一个前提,就是有一定的难度,譬如长跑就比遛弯要难,起码需要体力。收藏也是一样,因为东西稀少,大家都想拥有,就产生了竞技。”

“那不就和股票一样么?”

“对对对,有点那个意思,股票说是为了红利,纯粹是扯淡,存银行是为了红利。股票就是为了竞技,为了哄炒,从中有人倒霉,有人渔利。”

“那要这么说,收藏不就是赌博么?”

“对,从某个角度看,收藏就是赌博。但人生什么不是赌博呢?有赌博才有了人生的成功与失败,才有了高低贵贱,也才有了奋斗与堕落,有了苦辣酸甜,有了五彩缤纷。”

“嗯,那我问你,你找我是不是赌博?”

“对,找你就是赌博,我现在就堵你。”他侧身翻过去。

“慢点,下面是炕,没有垫子就一层褥子,硌人。”

“不会吧,我下边挺软啊……”

第二天上午,建国又来接刘景春去看货。与刘景春估计的一样,只要来了采购的客人,他们必须服务好,因为领到谁家去买货,过后都要按照约定的点位提成,所有商家都认可这种默契,并且相互配合的天衣无缝。

有人曾写过一篇文章,说是在国外想买辆汽车,找到一个犹太人开的车行,发现车子不中意。犹太老板就带着他去别家车行去看,一连看了四五家才选中,他十分感慨犹太人的热情,能够放弃自己的生意,一直陪着他看车买车。但事后有人告诉他,犹太人从不讲究无偿服务,他带着你看车,即使车子没买成,商店也要给他提成。而山西人做生意也是如此,为你提供热情服务,本身就是在做生意,不过是赚的钱多与钱少。

经过一宿的思考,刘景春已经考虑好了买什么货,今天不需要再看了,只剩下出手买了。他这个人做事有个特点,就是办事讲究“细、粗、细”,凡事事先仔细思考,叫做“细”;办起事来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叫做“粗”;办事之后则再思考,看看有什么闪失,作为下次办事参考。这可能也是《孙子兵法》说的“谋定而后动”“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他让建国直接把车开到那个二层楼家,进屋直接告诉主人,他家的核桃木家具自己今天包圆全买,但价格必须优惠。不然自己就去明清街,买那里的红木家具。主人看来了大客户,自然喜出望外,同意优惠。接下来刘景春一件一件说价格,每件的价格并不是压的很低,基本都能使主人接受,所以生意很顺利就做成了。

刘景春当过木工,知道核桃木虽然不属于红木,但也是北方做家具的高档木材,民国以前在山西很时兴。至于不像榆木家具那么风行,主要是因为核桃木太少。既然平遥有核桃木家具,绝对包老到代,且价格比红木低廉,他决定不在平遥买红木家具,而改成购进一水儿的核桃木老家具。

买完家具,他又让建国拉他去明清商业街,到昨天看的商店,购进了一些红木挂件及摆件,譬如红木雕刻大扇子,四扇屏、插屏……等等。

这一系列操作,让宋华看的目瞪口呆,因为此时刘景春似乎换了一个人,一改过去的小心谨慎,上来就说价,说好就掏钱,显得坚定自信果敢,没有半点犹豫和磨磨唧唧。

然而,最让她惊诧的,是刘景春的付款。他的身上总斜挎着一个方形皮包,手提一个普通塑料编织袋,里面塞着一件不穿的外套。她原以为他的钱在皮包里,因而时刻帮他留心,怕被人偷窃。但付款时,他根本不拉皮包,而是把编织袋里面的外套拿开,从里面掏出一捆捆没拆包的钱……

刘景春这种“障眼法”,是与一位福建老板学的。那老板早年在海上做走私生意,经常遇见海盗抢劫。他总是身边留点小钱,把大钱包装好,随意扔在船舱的废物堆中,结果每次都能把大钱保住。刘景春也是这样,正规的包中从来不放大钱,而随手不起眼的提袋里,可能倒有“真货”。在以前去做生意时,有一次为了拎现金,他甚至剃了光头,买了身和尚袈裟,化装成僧人去了南方……

在归家的途中,宋华称赞他说:“你进货时的样子很潇洒,真是帅呆了。”

刘景春说:“谁花钱时都潇洒,但能不能把钱挣出来,才是最难的。”说这话时,他的眼睛盯着列车窗外,表情略带凝重与忧郁,因为这一趟十几万进去了,能不能赚钱,还是个未知数……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