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王》是英籍华裔女作家虹影的一部长篇小说,虹影因创作了“筱月桂”这一传奇女性角色,一直以来被视作为“女权主义”作家。她曾自评这部小说为:

“女人总是作为一种弱势群体存在,似乎所有作家写女人,写上海女人,都写得身世飘摇,随波逐流,她想表现女人不一样的一面,表现女人的强势,上海王,实际上是上海女王,就是这样一个女人。”

为什么就是女王(上海王女权还是玛丽苏)(1)

故事大意即,

黄浦江对面川沙县的一个农村女孩小月桂,自幼父母双亡,被舅舅一家抚养大,由于小时候要干重体力活儿,所以没有裹脚。长到15岁时,被舅舅卖到上海小西门开“一品楼书寓”的老板新黛玉做丫头。后来被第一代“上海王”中兴上海洪门山主常少雄看上,尽管只共同经历了短暂的时光,但这个男人成为了他一生挚爱。受形势所迫,她无可奈何周旋于后两代“上海王”黄佩玉和余其扬之间,在波云诡谲血雨腥风的十里洋场,从一个妓子,摇身一变“申曲名伶”筱月桂,历经多次打击后的韬光养晦,最后终于坐上动动手指便能呼风唤雨的“上海女王”之位,后期还卷入情人和自己女儿的爱恨纠葛之中,一生跌宕起伏,华丽传奇。

当然,小月桂的传奇故事是否“女权”也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她虽靠身体上位,但脑筋活络,意志坚硬,强势动人。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评价“在那个时代这种出身的女人想改变命运通过男人可以理解,但格局自然也上不去。”认为这部作品中女性获得成就的重要因素还是借男性之势,无异当下满屏飞的女性意淫体“玛丽苏”网文。

为什么就是女王(上海王女权还是玛丽苏)(2)

女权还是玛丽苏往往仅在一线之隔,而不可否认的是,虹影在这部文章中以女性视角的叙事平淡、细腻不失诗意,完全站在女性心理层面去观望时局,时而置身其中,时而抽离,在命运的惊涛骇浪中翻滚不忘自审。

为什么就是女王(上海王女权还是玛丽苏)(3)

看回上周五刚刚上映的这部最新《上海王》电影版,选角是令人满意的,原著中对小月桂的外形特征描写,人小、脚大、嘴大、胸高,电影版中无论是由李梦饰演的少女小月桂,还是余男饰演的成年筱月桂,都完美还原了原著中的这个外形设定。胡军、秦昊和凤小岳分饰一代、二代和三代“上海王”,气质也是吻合的。然而这一众演员聚合在一起,并没有碰撞出应有的化学反应。胡军和少女小月桂李梦可能是由于年龄差距过大,在情欲戏的表现上略显违和,看上去会产生不适感。秦昊全程面瘫,黄佩玉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和内心的纠结在本片中都被潦草的带过。凤小岳饰演的余其扬在上部中作用还没有很大,在下个月上映的《上海王2》中他的戏份会被提上主角位置,单看上半部,凤小岳天生的贵族脸,并不太符合余其扬前期的草根身份,后期霸气上位后,不知道会有哪些改变。

为什么就是女王(上海王女权还是玛丽苏)(4)

为什么就是女王(上海王女权还是玛丽苏)(5)

而同一角色,剧版《上海王》中钟汉良饰演的余其扬则惊艳无比,把一个十足的悲剧性人物演的更加鲜活,让人想恨恨不起来。三代上海王中,只有他的成长步调与小月桂相仿,甚至可以说他的上位过程同小月桂都是相似的,都是借前两代上海王之肩走向王者之巅,而最终余其扬心态失衡,小月桂始终稳健力沉,如果说小月桂与前两代上海王的关系还是不对等的,那么到与余其扬的交锋中则完全是平起平坐,余在发展中偏离正轨,也证明了他存在足以击溃他的弱势心态,相比于小月桂来说,逊色的不止一筹两筹。

为什么就是女王(上海王女权还是玛丽苏)(6)

为什么就是女王(上海王女权还是玛丽苏)(7)

电影版《上海王》上部对余其扬这个重要角色的着墨太少,对不熟知这个故事的人来说,也许会对这个角色在下半部中一跃成为主角感到困惑。其余角色的展现也都非常扁平,每个事件的发生和结束一如繁杂且众多的角色在银幕中随意的出出入入一样,留不下丝毫的印象,余男扮演的筱月桂,虽是一脸刚毅,就像要随时就义一样,却看不出一点纵横捭阖的气度。

有种不详预感,下半部并不会有所改观。但也不妨期待一下。毕竟这种一部电影一个月内分两次上映的情形,还是有点罕见的... ...

小菱评分:★★★ 一般推荐

观影年龄建议:15周岁以上

适宜观影氛围和人群:《上海王》电视剧和小说粉丝、上海滩故事爱好者

陪同父母观看适宜程度:★★★ 少量情欲镜头,携父母观看需做好一定心理准备

本文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就是女王(上海王女权还是玛丽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