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节选)
【东汉-三国】蔡琰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蔡文姬和胡笳十八拍
这篇歌赋是东汉-三国时著名才女蔡文姬的一首古琴名曲。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这首曲子描写的主题是文姬归汉,蔡文姬早年有个丈夫,叫做卫仲道,可惜这是个短命的,蔡文姬又回到父亲蔡邕的家中。(蔡邕就是小说笑傲江湖中被曲洋挖了十几个汉墓,挖到广陵散的人。他是被使连环计的王允处死,因为这货在董卓死了后哭董卓。不知道这货咋想的,自家姑娘都因为董卓李傕之乱失踪。)东汉末年,先有董卓烧毁洛阳,再有李傕郭汜祸乱关中,蔡文姬就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后来被曹操重金赎回。于是就有了这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大概、可能长这样子
但不一定不是长这样子~~~这是个二次元的孩子
不过,还是老样子,我们今天的重点不是诗文,而是讲述我国古代一个极负盛名的少数民族,也是对中国历史影响巨大的少数民族——匈奴。匈奴一词的来源已经不详,事实上,在秦汉以前,基本所有的少数民族的来历和历史均已不详,无法考证。我们对于古代少数民族的了解,大多数都是来自于中原王朝的史料记载。一部分学者认为,匈奴一词在匈奴语中代表太阳的意思。
匈奴人
关于匈奴的起源只是推演和猜测。很多人认为匈奴与汉族同根同源,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也有记载: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这里的犬戎就是曾经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因此,也有人认为匈奴最早泛指北方草原上所有少数民族。那个时候北方草原充斥着大大小小的草原部落,十分松散,比较出名的就是商代的鬼方,西周的犬戎等。
鬼方、犬戎
不过,匈奴人和其他草原部落在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在史料中出现的次数日益增加,一些民族一度南下劫掠秦、赵、燕等国,北方三国也因此修建长城。其中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国力大大增强,还击破过林胡、娄烦等部,林胡和娄烦也相继并入匈奴。秦国北方的义渠也是少数民族,后来被秦国吞并,而影响燕国的主要少数民族则是匈奴的死敌——东胡。
战国时期 游牧部落林立
东胡另一个草原上另一个少数民族,后来演变为鲜卑、乌桓等民族,唐代的靺鞨、室韦、甚至后来的契丹和蒙古也相继从东胡演变而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修筑长城,还对匈奴用兵,一度将匈奴逐出河套平原。秦朝末年,匈奴的冒顿单于用“鸣镝”杀死父亲头曼单于,之后更是大破东胡,并收拢草原各部。在草原上确立了自己的无上权威。
冒顿单于与鸣镝:鸣镝射到哪里,后面的弓箭手就万箭齐发,攒射鸣镝攻击的目标。这是冒顿射自己爱马
此时,匈奴的内部政权结构也开始逐渐细化,其首领就是单于,全称叫做撑犁孤涂单于,意思就是"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相当于皇帝,然后是屠耆王,也就是左贤王与右贤王,一般左贤王是单于位的继承人。我们今天提到的大才女蔡琰就是被左贤王抓走的。之后是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然后是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这种制度也深刻影响到后世的北方游牧政权。
楚汉之争后,汉朝建立,当时志得意满的汉高祖刘邦与匈奴大战,小看了匈奴,结果中了匈奴人的埋伏,被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最后靠着陈平的奇谋才得以脱困。面对匈奴的强势,汉朝不得已采取怀柔政策——和亲,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汉武帝。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大大增强,当时的匈奴不仅娶了汉家女子,还要不断骚扰大汉边境。我们这位汉武帝可不是吃亏的主,面对来去如风、骑马长大的匈奴人,汉武帝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寇可往,吾亦可往!”于是汉匈之间大战的序幕缓缓拉开,要为汉匈之间近七十年的仇恨做个了解。
(敬请期待下一集——古代少数民族的兴亡之匈奴:汉匈之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