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a2,
长方形面积=长×宽=ab,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ah,
圆面积=半径×半径×π=πr2,
扇形面积=半径×半径×π×圆心角的度数÷360°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遇到的往往不是基本图形,而是由基本图形组合、拼凑成的组合图形,它们的面积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在本讲和后面的两讲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它们的面积。
例1 小两个正方形组成下图所示的组合图形。已知组合图形的周长是52厘米,DG=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与解:组合图形的周长并不等于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和,因为CG部分重合了。用组合图形的周长减去DG,就得到大、小正方形边长之和的三倍,所以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等于(52-4)÷3=16(厘米)。
又由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差是4厘米,可求出
大正方形边长=(16 4)÷2=10(厘米),
小正方形边长=(16-4)÷2=6(厘米)。
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减去三角形ABD与三角形BEF的面积,就得到阴影部分的面积。
102 62-(10×10÷2)-(10 6)×6÷2=38(厘米2)。
例2如左下图所示,四边形ABCD与DEFG都是平行四边形,证明它们的面积相等。
分析与证明:这道题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不太明了,似乎无从下手。我们添加一条辅助线,即连结CE(见右上图),这时通过三角形DCE,就把两个平行四边形联系起来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三角形DCE的底是DC,高与平行四边形ABCD边DC上的高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三角形DCE的两倍;同理,在平行四边形DEFG中,三角形DCE的底是DE,高与平行四边形DEFG边DE上的高相等,所以平行四边形DEFG的面积也是三角形DCE的两倍。
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三角形DCE的两倍,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
例3如左下图所示,一个腰长是2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是140厘米2,在底边上任意取一点,这个点到两腰的垂线段的长分别是a厘米和b厘米。求a b的长。
分析与解:a,b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一下子不容易看出来。连结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底边上所取的点,把等腰三角形分为两个小三角形,它们的底都是20厘米,高分别为a厘米和b厘米(见右上图)。大三角形的面积与a,b的关系就显露出来了。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分别为 20×a÷2和20×b÷2。
因为这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原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所以有
20×a÷2 20×b÷2=140,
10×(a b)=140,
a b=14(厘米)。
在例2、例3中,通过添加辅助线,使图形间的关系更清晰,从而使问题得解。下面再看一例。
例4如左下图所示,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0厘米2,将AB,BC,CA分别延长一倍到D,E,F,两两连结D,E,F,得到一个新的三角形DEF。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分析与解:想办法沟通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的联系。连结FB(见右上图)。
因为CA=AF,所以三角形ABC与三角ABF等底等高,面积相等。因为AB=BD,所以三角形ABF与三角形BDF等底等高,面积相等。由此得出,三角形ADF的面积是10 10=20(厘米2)。
同理可知,三角形BDE与三角形CEF的面积都等于20厘米2。
所以三角形DEF的面积等于20×3 10=70(厘米2)。
例5一个正方形,将它的一边截去15厘米,另一边截去10厘米,剩下的长方形比原来正方形的面积减少1725厘米2,求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
分析与解:根据已知条件画出下页左上图,其中甲、乙、丙为截去的部分。
由左上图知,丙是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矩形,面积为15×10=150(厘米2)。
因为甲、丙形成的矩形的长等于原正方形的边长,乙、丙形成的矩形的长也等于原正方形的边长,所以可将两者拼成右上图的矩形。右上图矩形的宽等于10 15=25(厘米),长等于原正方形的边长,面积等于
(甲 丙) (乙 丙)
= 甲 乙 丙) 丙
= 1725 150
= 1875(厘米2)。
所以原正方形的的边长等于1875÷25=75(厘米)。剩下的长方形的面积等于75×75-1725=3900(厘米2)。
例6有红、黄、绿三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放在一个正方形盒的底部,它们之间互相叠合(见右图)。已知露在外面的部分中,红色面积是20,黄色面积是14,绿色面积是10,求正方形盒子底部的面积。
分析与解:把黄色正方形纸片向左移动并靠紧盒子的左边。由于三个正方形纸片面积相等,所以原题图可以转化成下页右上图。此时露出的黄、绿两部分的面积相等,都等于
(14 10)÷2=12。
因为绿:红=A∶黄,所以
绿×黄=红×A,
A=绿×黄÷红
=12×12÷20=7.2。
正方形盒子底部的面积是红 黄 绿 A=20 12 12 7.2=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