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霜降前后关于柿子的民俗习惯?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霜降前后关于柿子的民俗习惯(食有节)

霜降前后关于柿子的民俗习惯

俗话说,金秋十月,能够承担秋天气息的水果,肯定少不了金灿灿、甜蜜蜜的柿子。进入十月,柿子也渐渐多起来,许多人家案头的果盘中会放上几个柿子,象征着「事事(柿柿)如意」,十分讨喜。但是,关于柿子的传闻也多起来,坊间流传着各种吃柿子的禁忌。今天,健康头条(baojiandaifu)就和大家说说,这些传闻,到底是真是假?香甜诱人的柿子,到底应该怎么吃?历史悠久的「凌霜侯」柿子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历代栽培逾两三千年,有许多诗人也曾歌咏过柿子。比如,北宋有咏柿诗言: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里团酥,不比人间甘露。寥寥数语,十分贴切地描述出柿子的颜色、味道和形状的特点。而传说柿饼曾救过明太祖朱元璋一命,更是被封为「凌霜侯」,甚至有将柿饼代粮备荒的做法。甜蜜可口、呵护眼睛的朱红果柿子有许多品种,颜色、形状、味道也各不相同。有形似蟠桃、红艳多汁的红柿,有外形方正、橙黄爽脆的脆柿,也有圆润可爱、表皮泛绿的石柿。柿子含糖量高,达 18.5%,这也是柿子吃起来特别甜的原因。另外,柿子中富含 β-胡萝卜素,每 100 克中含量达 120 微克,比秋季常见的水果都高,对保护视力有一定的益处。柿子除了鲜食,还可以制成柿饼。柿饼外覆白霜,果肉甜糯,可单吃可入菜,深受大众喜爱。柿饼浓缩了柿子中的营养,除外一些容易被氧化破坏的营养素含量下降以外,其余的营养素含量都大幅增加。柿子好吃,「禁忌」多?大家常常听到各种关于柿子的禁忌,比如:柿子不能和酸奶、鸡蛋一起吃,会肚子疼!其实,这都是「鞣酸」在作怪!鞣酸,是一种多酚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鞣酸蛋白」。当胃里的胃酸较多的情况下,鞣酸蛋白和食物中的果胶、纤维素等,把柿皮、柿核粘合在一起,在胃内迅速形成胃石,也叫「胃柿石」。这种「胃柿石」对胃产生损伤,患者常常有腹疼、腹胀、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甚至会出现糜烂性胃炎、胃溃疡,严重时需要手术把胃石取出来。而这些传闻中不能和柿子同食的食物,比如,酸奶、鸡蛋,都是富含蛋白质的,乍看上去有几分道理。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问题,要产生「胃柿石」,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些不适的前提,是「大量食用」以及「柿子中含鞣酸高」。其实,不同柿子中的鞣酸含量不同,一般在 0.4%~4% 之间,相差可达十倍。一般来说,柿子可以分涩型和甜型两大类。甜柿子在成熟前即可在树上自然脱涩,而涩柿子需要成熟采摘后,经过人工脱涩,将过多的鞣酸去除,才适合售卖食用。市场上大部分柿子都是是脱涩的,鞣酸含量较低。不过,当柿子没有成熟时,鞣酸含量较高,特别是果肉外皮层——也就是靠近柿子皮的地方,鞣酸分布较多。判断柿子鞣酸含量是不是高,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法——舌头。简单来说,尝起来越涩,鞣酸含量越高。平时吃上 1、2 个中等大小(约 150~200 克 / 个)、不酸不涩的成熟柿子,一般不至于引起不良反应。另外,还可以选择吃柿饼。柿饼加工时去除了鞣酸含量高的柿子皮,对于胃肠功能较弱的朋友,是个比较好的选择。柿子能空腹吃吗?除了鞣酸之外,胃酸分泌较多以及胃肠功能较弱,也是吃柿子后可能产生不适感觉的原因。当人处于空腹状态时,胃里的酸度通常较高,可能只吃了少量柿子也会难受。这就是为什么,胃柿石病例更多见于一、二十年前:那时食物不足,有人为了充饥,随手就摘了树上 2、3 个柿子就吃,碰上没脱涩的,就比较危险。所以,如果是胃肠功能较弱、有胃酸分泌过多的朋友,还是不要空腹吃柿子了。健康吃柿子要想享受柿子的美味,又不想腹疼难受,大家要注意下面几点。食用适量,一般而言,中等大小的柿子,一天吃的量不超过 1~2 个。糖尿病人不推荐吃柿子,如果一定要吃,少吃点儿,浅尝辄止。不要随意吃没有经过脱涩的柿子,比如路边或所谓自家种植的柿子。不要吃未成熟的柿子。胃肠功能较弱的人,尽量不要吃涩味的柿子,可以选择吃柿饼。如果吃了柿子之后感到强烈不适,要及时就医。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