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端午节就要到了,小时候,最喜欢一个节日的就是端午节了,因为端午节可以吃粽子,那时候,到了端午节前一周,大人们就会到河塘里收集芦苇叶,拿回家后,用清水冲喜干净,像包包子一样,把糯米、蜜枣包进去,用细绳捆住,然后放在大锅上蒸,蒸熟后,也顾不得烫,总会火急火燎的吃上一口,烫的嘴巴直哈气,还是不愿意吐出来,现在回想,开心又好笑。

端午节一般在哪一个节气前后(端午将至俗语端午晴遇丰年)(1)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它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据说是为了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流传下来的,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大家插艾草、划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有的地方还喝雄黄酒,大家载歌载舞,好不热闹,可是在民间,人们对端午节当天的天气却是极其敏感的,俗语“端午晴遇丰年,端午雨泪涟涟”,这又是什么讲究呢?

端午节一般在哪一个节气前后(端午将至俗语端午晴遇丰年)(2)

这首先要从端午节的所处的节气说起,端午节处在芒种前后,芒种节气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充足、空气湿度大,是南方插秧与北方收麦之时,也可以理解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所以端午节的天气情况对于作物的收割与播种至关重要。

端午节一般在哪一个节气前后(端午将至俗语端午晴遇丰年)(3)

一、端午晴遇丰年,端午雨泪涟涟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端午晴天,那么预示当年是个丰收年,而端午是个阴雨天,那么当年就会是个灾年,因为端午节时,对于北方地区人们而言,正是收割小麦与油菜的时节,天气清朗有助于收割、晾晒、储存,尤其小麦成熟时,最怕的就是阴雨天,尤其小麦,雨水不仅导致小麦发霉变质,而且大风也会让小麦成片倒伏,损失惨重,在古代农耕社会,本来粮食产量就非常低,若收获之时又惨遭不利的天气影响,可想当年全家日子有多么的不好过,甚至会发生饿死人的事情,即便科学发达的今天,恶劣的天气也会让作物减产严重,导致家庭生活困苦,以泪洗面。

端午节一般在哪一个节气前后(端午将至俗语端午晴遇丰年)(4)

二、芒种逢雷美亦然,端午有雨是丰年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区俗语的意思也是截然相反,这句俗语对应的就是南方地区,意思是芒种的时候能够打雷下雨,依然是风调雨顺,若是端午节下雨更是说明当年丰收在望了,因为南方地区,到了芒种的时候,油菜基本收割完毕,空地上下点小雨利于育秧苗,而到了端午节的时候,雨水充沛可以更加有利于插秧,所以端午有雨是丰年。

端午节一般在哪一个节气前后(端午将至俗语端午晴遇丰年)(5)

综上,端午将至,插艾草、吃粽子是北方地区必备的习俗,而南方地区则是划龙舟、喝雄黄酒,由于南北地区差异,端午天气情况的不同,对作物丰产也有不同影响,在古代农耕时代,粮食就是全家的生活来源,所以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端午就是作物丰产的晴雨表,你希望端午节是下雨还是晴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