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枞阳中学教师马茂书的最后一课
2017年教师节那天,枞阳中学党总支组织委员,工会主席王中胜收到了一笔特殊的党费,总额为7568元,这是马茂书最后一个月的工资。看着这笔钱,王中胜百感交集,崇敬之情再一次涌上心头。马老的音容笑貌也再一次浮现在眼前。
马茂书出身于桐城派名门世家,祖父是著名学者马其昶。青年时代的他投笔从戎,历尽坎坷后投身革命,先后在第2野战军第10军政治文工团、川南军区政治文工团工作,参加过大西南剿匪斗争。朝鲜战争爆发后,他随部队一起,奔赴朝鲜抗美的最前线。抗美援朝胜利后,他在海军炮兵预科学校、海军预科学校政治部任职。
“
军队的生活对父亲影响很大,他一生都在怀念在部队的日子。小时候,他教我们叠被子要叠的整整齐齐的,走路时,他喜欢喊‘一二一’,那时候以为父亲是和我们做游戏,长大后才明白,他是个军人,一辈子都是。”马茂书的小女儿马梅告诉笔者:“在一次行军途中,父亲生病发烧,被安置在附近的村庄,大家都以为他不行了,过了几天,父亲醒了,立即起身追赶部队,最后终于追赶上了。这是父亲对党的坚定信念,父亲一生都在跟随党的步伐,坚定前行。
”
1955年初,马茂书从部队转业,当时的他可以选择去大城市,但马茂书却申请回到老家桐城当一名教师,后转到枞阳中学教书。
“军人和教师是贯穿父亲一生的信念,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两个角色。”马梅说。
在女儿马梅的心中,父亲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甚至有些“痴迷”。“父亲一直有便秘的毛病,一发作就要去医院治疗,每次都大汗淋漓。母亲劝他休息,他不答应,从医院出来就要往学校赶。他说,他没有向学生请假,课不能缺,对学生失心就是对学生失责。”在马梅的印象中,小时候,很多学生还生活在农村,交通不发达,为了不让学生缺课,父亲经常带学生来家里住。
母亲的身体不好,父亲便承担了几乎所有的家务活,洗衣、做饭……“那时候我们住在学校里,父亲做完家务直接去教室,系着围裙就上课,还引来了一阵笑话。”马梅说,“夏夜的晚上,大家都在院子里乘凉,父亲永远端坐在书桌前,备课、写文章。父亲永远把上课放在第一位。”
马茂书对教育的“痴迷”换来了一批批学生的成人和成材,他的学生里,功成名就者不乏其人,他自己也成为一位桃李满天下的名师。
每年春节,学生们都会回来看他,在学生们心里,他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是教书育人的楷模,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员。
退休后的马茂书没有闲着,而是潜心学术,先后发表了《红旗映碧宵》《“教不了”和“教得了”》等论文。1991年, 77岁的马茂书返聘到枞阳中学带高三复读班。“马老那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他从来不迟到,我们教室在四楼,他每天提前五分钟到,站在走廊上休息一会,再进来上课。”枞阳中学办公室主任王一成是马茂书的学生,他至今还记得马老师站在讲台上精神矍铄的样子。
马茂书不仅是高级教师,还是安庆地区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标杆人物,退休之后,很多语文组的老师经常前去请教,每次,马老都热情接待。
纵观马茂书的一生,他一直都在兢兢业业做人做事,支撑他的始终是“一颗红心永向党”的信念,即使在极左路线迫害下,在受到冤曲被打成右派的日子里,也始终相信共产党,也从未动摇过对共产主义的信仰,1980年中共桐城县委给予平反纠正。从1955年从教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30年间,他5次申请入党,即使历经曲折,仍痴心不改,终于在1984年底,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愿望。
他一辈子立功获奖无数,在部队立过三等功一次、一等模范一次、三等模范一次、全团通报表扬一次等。从事教育工作,先后被评为工会积极分子、模范教师多次,出席过地、县级劳模会。由于他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突出贡献,1985年教师节前夕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教师”,1987年10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
2017年8月31日凌晨3点,94岁的马茂书走了,完成了他奉献的一生。临终时,家人发现了他于2008年就写好的三点遗嘱:
一、永远相信共产党,永远跟共产党走;
二、死后一切从简,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不通知亲朋好友,丧事结束后再相告;
三、最后一个月工资全部交党费。
这位前半辈子历尽坎坷,后半辈子潜心教学的老知识分子用自己最朴实的心声给后辈们上了最后一课。
猜你喜欢
1
快讯!全市庆祝教师节大会召开啦!枞阳这些教师获得表彰!
2
要闻 | 引江济淮菜子湖影响处理工程对接会召开
3
庆祝教师节 | 省级优秀教师周群芳,了解一下…
本文来源/ 枞阳在线
视觉总监/ 王章志
执行编辑/ 周若扬 王慧 张雅欢 王智
投稿邮箱/ 3073583496@qq.com
主办单位/ 枞阳县融媒体中心
主管单位/ 中共枞阳县委宣传部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因为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