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儿课堂(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周末约着朋友逛街,随便也和朋友交流了一下彼此的育儿经验。闺蜜最近有一个烦恼,孩子这一段时间突然很喜欢吃酒心巧克力,家里的酒心巧克力因为档次较高,酒的浓度也很高,所以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着想,她是没给孩子吃过,这段时间孩子一直在闹。

这我知道,闺蜜家的孩子有严重的酒精过敏,一点酒精就会让孩子身体不舒服,浑身长满小红点。

不过这么一直监督着也不是个事,我就给了闺蜜一个建议,“关于禁止吃酒心巧克力的事情还是要和孩子说开的,你如果不告诉孩子原因,让孩子心甘情愿放弃吃酒心巧克力,会越禁止孩子越要吃,最后问题就严重了。”

其实家长仔细回想,就能发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多得是家长越禁止,孩子越犯禁的事情。

闺蜜家的酒心巧克力是一个,更为广泛的现象有禁止孩子玩手机、看动画片。

这类现象称为“禁果效应”,又名“潘多拉效应”,意思是指一些事物越是被禁止,越是更加吸引注意力。

物质刺激孩子的心理学(越禁止越吸引禁果效应)(1)

一、禁果效应:越禁止越吸引

潘多拉的故事的来源很多家长都知道:普罗米修斯盗取了天上的火种到人间,宙斯为惩罚人类,做出完美女人潘多拉,要求潘多拉接近普罗米修斯的哥哥厄庇墨特斯,同时给了潘朵拉一个盒子并且告诉她千万不能打开。

可是潘多拉好奇之下还是打开了盒子,于是盒子里的所有灾祸飘向人间,人类灿烂辉煌的黄金时代也就此宣告结束。

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周围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想想倘若宙斯给潘多拉盒子时,告诉她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罪恶,潘多拉还会打开盒子吗?可能性比不了解盒子里是什么时的可能低多了。

同样的道理可以运用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家长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时如果不加令人信服的说明和解释,或说明和解释不能为人们所领会,只是简单地“禁止”,那么,禁止的结果必然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疑虑、揣度、猜测,并为探究为什么不许做而跨越禁区,最后的结果就是越禁止越吸引人们犯禁。

禁果效应告诉家长: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

物质刺激孩子的心理学(越禁止越吸引禁果效应)(2)

二、禁果效应的反作用:补偿心理

尹建莉老师说:“扼杀孩子小小的欲望,会导致孩子对某种事物极度渴望,产生补偿性心理。”

有研究表明,人的童年经历中的一些缺憾,会在成年以后形成“补偿心理”,从而带来报复性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小时候家长家长不允许孩子喝可乐,等孩子长大了就疯狂报复性地喝可乐;小时候不被允许玩游戏,长大后也会沉迷游戏。

这就是“禁果效应”带来的反作用,小时候被禁止的严重,长大后为了补偿自己缺失的一部分,就会疯狂在某一方面报复性付出。

物质刺激孩子的心理学(越禁止越吸引禁果效应)(3)

三、禁果效应的正确打开方式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这个实验:把茶杯倒扣在茶盘里,孩子对他们毫无兴趣。

但是如果在倒扣茶杯的过程中对孩子说:“不要乱动杯子”,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忍不住要打开杯子看一看。

如果杯子下面竟然放有水果或者糖块,那么孩子的兴趣更会大增,会把每个杯子都翻来仔细观察一番。

这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宋朝文学家苏轼就曾运用“禁果效应”改变孩子不爱看书的坏习惯。

每天孩子在玩的时候,苏轼就故意看书,可是当孩子走到他身边想看父亲在看什么时,苏轼就赶快把书藏起来,一次两次三次,孩子就开始对父亲藏起来的东西格外好奇。后来有一天,苏轼外出,孩子就在家偷偷的看爸爸的书,慢慢地孩子就爱上了看书。

所以家长如果想要培养孩子兴趣,不妨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加以巧妙的激将,更能让孩子自愿学习。

物质刺激孩子的心理学(越禁止越吸引禁果效应)(4)

四、家长如何正确利用“禁果效应”

1、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每个人都有,只不过孩子的好奇心格外旺盛。很多时候父母越禁止某件东西,孩子们越想要得到手。家长越掩盖某个信息的存在,就越容易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他们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

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好奇心继续正确引导,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反作用与孩子的自我提高上。

比如:孩子不愿意跑步,父母可以质疑孩子一定跑不过自己;

孩子不愿意吃饭,父母可以怀疑孩子以后长得矮。

不过,家长一定要掌握要引导的度,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以激将法来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物质刺激孩子的心理学(越禁止越吸引禁果效应)(5)

2、和孩子解释清楚禁止原因

对于危害孩子身体健康的事情,家长是要禁止,但也要让孩子知晓,不要瞒着孩子,和孩子解释清楚禁止的原因。

就像是我的闺蜜,如果想要孩子打消吃酒心巧克力的事情,一定要和孩子科普酒精对身体的危害,而不是一味瞒着孩子。

很多事情家长说了,孩子反而没有那么多执念了。家长禁止孩子做某件事却又不说明原因,只会让孩子满是猜疑。

所以对于这类事件,家长需要解释清楚,家长的解释一定程度上可以打消孩子的好奇心。

3、增强孩子的自控力

有些事情即使家长说清原因,孩子还是会持反对意见,偏要一意孤行,比如玩手机、看电视等等。

这种事情和危害孩子身体健康的酒心巧克力不一样,这些事情对孩子的伤害孩子难以察觉,同时手机内丰富多彩的内容又会让孩子感到开心。

所以家长就需要通过和孩子约法三章,规定玩乐的时间来增加孩子的自控力,

物质刺激孩子的心理学(越禁止越吸引禁果效应)(6)

了解“禁果效应”,掌握和孩子的沟通方法,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以好奇心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避免孩子因为过度禁止形成补偿心理,适当满足孩子的欲望的同时,增强孩子的自控力。

这里是朗朗育儿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分享给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