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闻,约会时胳膊夹本书,魅力 1;又据传闻,约会时给妹子讲鬼故事,进度 1。二十年前,外形俊朗、风华正茂的笔者将以上两大要素二合一,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搜神记》,踌躇满志带鬼赴会。大约读到半本时,被姗姗来迟的妹子调皮地拍了一下,传闻诚不欺人也,笔者“嗷”一声钻进了妹子怀抱……谢谢伟大的《搜神记》的作者干宝先生。

干宝创作搜神记的原因 原因竟是家里出了这样两件怪事(1)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搜神记》,岳麓书社出版

同样都是写鬼的作家,但干宝与蒲松龄大不一样。

首先,他们的出身不一样:干宝的父亲是副县长,蒲松龄的父亲就是蒲松龄的父亲。其次,他们的生活轨迹也大不一样:干宝先做史官,“以才器召为著作郎”,后参与平定杜弢叛乱有功,“赐爵关内侯”,再后来做了桂林市的市长;而蒲松龄一辈子都在补考,成绩单如同骚扰电话,总被挂。

两人之间更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蒲松龄一生从始至终都相信这世上有鬼,而干宝最初却是无神论者。《大明一统志》云:“宝尝著《无鬼论》。”只不过,干宝的唯物主义立场并不坚定,很快叛变为有神论者。究其原因,是他家里出了一桩诡异的怪事。

干宝创作搜神记的原因 原因竟是家里出了这样两件怪事(2)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聊斋志异》,岳麓书社出版

《晋书》《建康实录》《孔氏志怪》等书均记载了这件怪事:“宝父先有所宠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宝兄弟年小,不之审也。后十余年,母丧,开墓,而婢伏棺如生,载还,经日乃苏。” 意思是说:干宝的父亲宠爱一个婢女,干宝的母亲嫉妒得要死。干宝的父亲死后,母亲竟将婢女推进墓室做了人殉。十几年后,干宝的母亲也死掉了,在古代,夫妻要合葬一起,墓室重启时令人魂飞魄散的事情发生了——婢女复活了!

众人问婢女这十余年里她是如何活下来的,婢女的回答更加恐怖,说干宝死去的父亲常常给她拿吃的。《晋书》里说,“(婢)言其父常取饮食与之”。美食家沈宏非说这句话不合情理,合理解释应是“常取其父饮食之”。吃遍全球美食的沈同志唯一不知人肉何味,很是羡慕婢女的口福。

婢女到底是怎么活下来的,书中并未解释,而对干宝家族来说,现实问题是如何安置这个出土婢女,按《文物法》规定,地下挖出的归国家,可国家高风亮节不要。于是干家只好把婢女转嫁出去,“既而嫁之,生子”。至于这个胆大的新郎的名讳,书中未载,鉴于此女出自活死人墓,估计是嫁给杨过了。

此事对干宝触动很大,接下来又有一事彻底改变了干宝的认知,自此开了天眼,炯炯“有神”论了。

据《晋书》记载:“又宝兄尝病气绝,积日不冷,后遂悟,云见天地间鬼神事,如梦觉,不自知死。” 干宝的哥哥干庆病重身亡了,奇怪的是尸体不但不冷,反倒像山寨手机一样摸着烫手。又过了几日,干庆突然活过来了,醒后大讲特讲冥界神鬼之事。这件怪事不仅记录在《晋书》中,《文选抄》和《十二真君传》亦有载:“时武宁县令干庆死,三日未殡,(吴)猛往哭之,因云:‘令长固未合死,今吾当为上天讼之。’猛遂卧庆尸旁,数日俱还。”

两百多年后,干宝的家中又一次出现了类似事故。《续高僧传·慧因传》载:“陈太建八年(576),安居之始,(慧因)忽感幽使,云:‘王请法师。’部从相喧,丝竹交响,当即气同舍寿,体如平日。时经七夕,若起深定。”这个惠因大师,就是干宝的后代(干宝后裔有干朴,朴子元显,元显子慧因),此乃后话。

干家可能和管理地府生死簿的小秘书有某种关联,总是能将死亡账号激活。也正是干宝家族三番五次起死回生,促使了干宝进行《搜神记》的创作,“庆弟晋著作郎宝,感其兄及睹亡父殉妾复生,因撰《搜神记》”。三番五次起死回生也促使殡葬公司针对他家进行了产品改良:棺材不用木盖,用门,方便出入。

因为这几次神秘的体验,干宝从此开始“好阴阳术数,留思京房、夏侯胜等传”,并迅速成为晋朝有名的预言家,其预言条理清晰、细节详尽,且屡屡应验。中国人认为泄露天机会遭报应,干宝却无惧,“剧透死全家”党对其无可奈何。

转为有神论者的干宝在玄幻写作之路上亦是突飞猛进,“注《周易》《周官》凡数十篇,及杂文集皆行于世”,同时,他开始了《搜神记》的创作。

干宝写得很用心,也很苦恼。用心体现在材料整理上,干宝“缀片言于残阙,访行事于故老”,搜集各种残存的文字资料,寻访各种民间故事和传说。苦恼则在于办公用品的紧缺,众所皆知,世上最浪费纸的两种人,一是作家,一是宅男,而作家往往又是宅男,消耗更大。偏偏魏晋时代纸张造价昂贵,同时代的王隐就曾因为无纸著书而“书遂不就”,后在征西将军庾亮资助下,才勉强得以完成《旧晋书》93卷。

干宝也遇到了纸张紧缺的状况,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倒是胆大:直接跟皇上要。苏易简在《文房四谱》里记载了干宝求纸的经过:“干宝表曰:‘臣前聊欲撰记古今怪异非常之事,会聚散逸,使自一贯,博访知古者。片纸残行,事事各异。又乏纸笔,或书故纸。’诏答云:‘今赐纸二百枚。’”

纸的问题解决后,笔也是个问题,因为笔的造价也不便宜。《梁令》记载了政府对用笔的规定:“写书笔一枚一万字。”抄写用笔,每支笔不得少于一万字。好在干宝有著书郎这份工作,需要经常去办公室,于是笔的问题解决了。众所周知,办公室的神奇之处在于,只要你的笔离开视线一刻钟,它就会自动消失。

干宝从建武元年(317)开始发愤著书,到咸康二年(336)终于完成《搜神记》,历时20年。这部志怪小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干将莫邪》《董永》等故事皆脱胎于此书。《搜神记》一书甚至影响到修撰正史,其中的几十篇故事被房玄龄只字未动地搬进了《晋书·天文志》里。干宝原撰《搜神记》共有30卷,存世只有20卷,剩下的10卷和干宝同事的笔一样,丢了。

干宝创作搜神记的原因 原因竟是家里出了这样两件怪事(3)

干宝创作搜神记的原因 原因竟是家里出了这样两件怪事(4)

干宝创作搜神记的原因 原因竟是家里出了这样两件怪事(5)

干宝创作搜神记的原因 原因竟是家里出了这样两件怪事(6)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搜神记》,岳麓书社出版

本文摘自《人五人六》,作者张发财,岳麓书社出版。

《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全书凡二十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其中的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之大成的著作,搜集了古代的神异故事共四百多篇,开创了我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

《人五人六》

干宝创作搜神记的原因 原因竟是家里出了这样两件怪事(7)

微博历史段子大V、非主流历史作家张发财爆笑历史人物故事合集。嬉笑怒骂间,为您讲述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一如既往的轻松、诙谐、幽默、搞笑,全书笑点密集,笑到合不拢嘴。一本适合所有非严肃时段阅读的历史书。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三千字长序推荐。锁线裸背装订,保证每一页都能轻松摊开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