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闻 《台下寻书》(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跳过去,直接看下面的“听书笔记”)

八,胜过“谢谢”讲一声

我所提到的形态的不确定,正是为了达到内容更带确定性的目的,只要把听书人的分析活动的作用估计进来,信任他们在短暂时间也在进行分析的可能性,说书人可以不面面俱到,也能甚至更能达到使他们与自己合作的效果。就正在从事整理扬州评话《三国》的张棣华对我说:康重华说《草船借箭》,说孔明和鲁肃坐在船上,自己斟了一杯酒,不喝,双眼盯牢酒杯。当他看到杯中的酒渐渐从一边溢了出来,溢得不少了,命令掉转船头,又这样斟酒,看杯,酒向一边溢出来,然后说开船回大营。开始并没有分析这些细节的实际意义,说穿了,这不过是智慧的孔明,从点到面地间接观察曹兵发来的箭,怎样改变着船的重心。然而这种先打埋伏的说法,不只表现了书艺的细致,不只表现说书人善于利用间接生活经验创造孔明形象的才能,也表现了说书人对听众想象力和思考力的尊重。

说书人只向听书人提供不那么确定的形象,从而调动听书人的想象以至分析的事例很多。记得前两年我在无锡听苏州评弹《武大招亲》,有一个很带典型性的细节,说书人只说盖着盖头的潘金莲,由人从花轿搀进武大郎的家,她那双脚的触觉感受的特征显着地面疙疙瘩瘩,预测到夫家的光景好不了。说书人只这么描述潘金莲的分析活动,自己对潘金莲的这种活动并没有任何分析。倘若说书人象我现在这么作 分析,说她多么善于观察客观情况,预示着将来对武大的不和,……这种说法岂不使听众感到乏味。说书人把听众可能有的分析留给听众自己去享受,这也是对听众的一种必要的尊重,倘若他象那不善于教育幼儿的阿姨,象启发幼儿进行思考而问一声大朋友们:“你说潘金莲聪明不聪明呀?”对不起,至少我不愿象幼儿一样高叫一声“聪明呀”的、然而,不仅在口头文学里,包括案头文学,这样的阿姨的教学方法是存在着的。倘若批评家问我,这种“主题明确”的“艺术"手法聪明不聪明,对不起,作为感情不那么丰富的大朋友,我不大可能模仿比我更单纯更天真的幼儿,说“聪明得很呀"的。

在长诗《五姑娘》里,有这么几句关于初恋的叙述,徐阿天手接饭碗勿声也勿响,拿一双眼睛对姑娘望望,胜过“谢谢”两字讲一声。

今朝我阿天吃了倷双手捧来热气腾腾的白米饭,改日倷要坐船看会,我双浆荡起如飞如梭、如梭如飞,让倷小姐坐在舱里象风送云。

如果艺术家自己想要宣传什么,能象受五姑娘感动的徐阿天这么不说“谢谢”,更不自己分析说为什么要“谢谢”。对于欣赏艺术的人来说,那是更值得谢谢的。

第六回 “强抢美人,拷打吴襄”

献给所有的评弹艺术爱好者(我爱评弹你听评弹)(1)

【故事梗概】刘宗敏在牛金星的唆使下闯入吴家,抢走陈圆圆,虽有李岩阻拦,但刘宗敏不听劝告,李只得进宫禀告闯王。闯王亲自去将军府问罪,谁知刘宗敏回答说,当年我妻儿被官府活活烧死,万岁曾答应,等哪一天得了天下,一等美女由我刘宗敏挑选。闯王告之以利害关系,刘宗敏非要娶圆圆不可,闯王只得将陈圆圆带入宫中。牛金星进了吴家,吴襄连连磕头,求牛放了圆圆,牛就向吴敲诈二十万两银子,吴襄不愿,牛竟将吴关入大牢,将吴襄严刑毒打,于是就闯下了泼天大祸。

【情节点评】本回书又出现了两个历史人物,于是就有了新的矛盾。他们都是李自成手下的红人,一个是刘宗敏,一个是牛金星,这两个人可以说是闯王的左膀右臂。先说说这个刘宗敏,他是跟闯王一起打江山的第一功臣。商洛山一战,李自成被明军杀得大败,只剩下十几个弟兄,刘宗敏拼死突围,才保住了这十几个人的“火种”。因为作战骁勇,后来被封为大元帅。惠老师介绍,李岩、红娘子还是刘的救命恩人,当初李与刘一起被关在开封府大牢,红娘子劫狱时,李岩念他是一名侠义壮士,才带他一起投奔了闯王。

入城后刘宗敏居功自傲,开始对闯王不满,事情的起因还是为了女人。刘的妻儿是被官府烧死的,当初闯王曾答应刘说,等我得了大明江山,一等的女人由你挑选。可是破了京城,闯王只分给刘七个相貌平平的宫女。受了牛金星的挑唆,听说吴家有一个美貌绝伦的女子,于是他就闯进了吴家宅院,虽有李岩劝阻,他哪里肯听,于是陈圆圆被强行带入将军府。

这个牛金星,本是一个贫苦的秀才,后来当了一名讼师,因李自成义军声势日益壮大,所向披靡,他就加入了义军,最后被闯王封为丞相。以上是惠老师说的,但我在百度里查到的,却有所不同:牛金星出身大户,故幼有教养,二十余岁中秀才,后又中举人。为人质朴,性喜读书,通晓天文地理、孙吴兵法。家有闲屋,平日设馆授徒,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投奔义军后,为李制定战略、策略,屡建大功,后任大顺国左辅,天佑阁大学士等职。这是正史,惠老师以上说的可能出自野史。无论正史还是野史,牛金星因小失大,拷打吴襄这件事不符合他该有的智商,如果牛某人目光短浅到这个程度,他怎么能成为大顺国宰相?

牛金星进城后为筹军饷,采取了“拷打百官”的做法,其实也是假公济私。他骗刘宗敏去吴家抢人,实际上是为了自己敛财。刘宗敏带了陈圆圆走后,他就逼吴襄交出二十万两银子,吴襄虽然是京城首富,田地房产多得自己也搞不清楚,但从来爱财如命,加上他一直以为陈圆圆是吴家的灾星,所以就推说自己没有这么多银子。牛金星也是老手,知道吴襄的底细,于是把吴襄关进相府大牢,严刑拷打。

吴三桂在山海关得到消息,清皇太后已经答应封他一等亲王,还有四百里封地, 心中难免喜欢起来,于是决定归顺满清。但正式易帜前,还要把京城的父母、最要紧的心上人陈圆圆接到身边。于是带了亲信随从往北京赶去。

至于陈圆圆被闯王带进宫后,有没有遭到闯王糟蹋,惠老师说没有定论。比较可信的是高夫人对闯王的一番劝告。她说,吴三桂把守山海关北大门,是我朝百年大计,所以千万不能得罪吴三桂,当然也就更不能得罪这个陈圆圆。我想闯王比刘宗敏有头脑,高夫人的劝告他应该会接受。但牛金星绑架、拷打吴襄这件事,高夫人却没有过问,是没有得到消息,还是错过了时机,这就说不清楚了。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有时候历史比故事还要“巧”,两件事情合在一起,使吴三桂投降满清的决心就更加坚决了。

【方言解读】“碰着个赤佬”,这是惠老师喜欢说的一个口头语,“赤佬”者,鬼也。所以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见鬼”的意思。苏州人说这句话,不是骂人,常常用来表示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不顺心的人。

【唱篇听写】

李岩:“大将军,你仔细听,你怎能够强抢佳人胡乱行。那李闯王早已口谕下,包围吴府子满门,为只为陈圆圆是三桂心上人。那红娘子已往边关去,劝说吴三桂归顺新朝廷。我与吴三桂要同朝之中为官任,你怎能够将她爱妾来欺凌。万恶淫为首,你要时刻牢记心。宫女是祸事,娇生不可轻,这前车之鉴你记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