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后面上牌处断了(多次流产后电动车)(1)

电动车后面上牌处断了(多次流产后电动车)(2)

□记者邵洋洋文 张琮摄影

核心提示丨喊了多年的电动车“上牌”登记管理,在经历了多次“流产”之后,这回或许要动真格了。

近日,来自于郑州市政府的消息显示,《郑州市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管理办法》已经郑州市法制办审核,向全市征集意见的工作也已结束,并已列入郑州市人大2016年立法计划。这也就意味着,电动自行车“上牌”登记管理的窗口或将再次开启。

消息丨电动自行车或将“上牌”登记管理

据报道,郑州市试行电动自行车登记制度,源自于《畅通郑州白皮书(2016—2018)》(以下简称《白皮书》)。

这份于7月20日举行的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暨城市工作会议上正式公布的《白皮书》,记者发现,其中关于电动自行车部分的描述是:完善电动自行车相关法规,引导合理使用。在具体举措上,该《白皮书》认为,一是要结合道路改造改善自行车基础设施,确保自行车道连续性和有效宽度,为电动自行车出行提供完善的道路交通条件,保证其合理使用的路权;二是完善电动自行车相关法规,试行电动自行车登记制度,符合国家标准的市场准入,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

此前,多名郑州市人大代表就曾提出“关于加强电动车管理的议案”。“我市亟须制定电动车管理办法,适时出台地方性法规,将电动车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并抓好实施监督。”该议案认为。

据了解,这份由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和郑州市政府共同办理的议案,目前郑州市政府办理的部分已经办结。《郑州市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管理办法》已经郑州市法制办审核,向社会征集意见的工作也已结束,已列入了郑州市人大2016年的立法计划之中。

讨论丨众说纷纭,话题引发网络热议

路女士在政通路与庆丰街附近经营着一家电动车商铺。她告诉记者,电动车要“上牌”的消息曝出后,这几天,陆续有顾客在买电动车的时候特意询问上牌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他们,因为我们也不知道这一次会不会还跟之前一样,雷声大雨点小。”路女士说。

在本报官方微博关于此事的互动消息下,网友众说纷纭。截止到发稿前,该微博转发量上百,在该条微博下,关于此事的讨论将近300条。简单摘出其中2点,或可看出网友对此事的大致看法。

网友“胆小鬼little-ant”:早就该上牌了,同时也要限速,严禁私自改装。但是,私家车随处乱停,还有很多路压根就没有电动车道,这些是不是也要管一管?

网友“左洛右伊”:应该把电动车纳入机动车管理。另一方面,建议人大修改交通安全法,行人违章造成事故的,应承担主要责任,保证公平。

现状丨非治不可,此前曾多次搁浅

有消息称,目前,郑州区域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保守估计为300多万辆。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出行方式的变革,电动车已经成为很多市民出行的首选,经过这么年的市场培育,电动车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如此庞大的市场保有量,也是电动自行车地位难以撼动的侧面见证。

不过,价格便宜、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电动自行车,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诸多方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众多深刻而严峻的现实问题的凸显。上述议案中举例说,闯红灯、超速行驶、逆向行驶、随意穿行机动车道等问题引发的交通事故逐年攀升,私自改装、违法载客、失窃频繁、废旧电池污染环境等问题突出,已成为当今城市交通管理和社会综合治理的难题。

此前,关于电动车上牌的消息,多次流传,但总是无疾而终。记者检索发现,2008年,《郑州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通过,其中就有对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3年后的2011年,省公安厅、工信厅等多部门起草了《河南省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提出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管理、市场准入、登记管理、路面管理等进行规范,但最终都不了了之。

“现在,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在河南省电动车商会副会长袁自良看来,电动自行车发展到现在,整体购买力已经持续两三年呈现出低迷的状态,这是由于整个电动自行车在经历了多年的暴增之后,已经进入到了更新换代时期,市场整体处于饱和状态,因此,他预计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保有量不会再出现暴涨,并保持总体数量的基本稳定,因此,这个时候开始进行登记管理工作,时机选择最为恰当,也最为迫切。“做,永远比不做要好。”袁自良说。

说法丨上牌非缓解电动车之痛的万能“解药”

电动自行车上牌,现存着诸多困难。袁自良举例说,300多万辆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工作量太大,战线过长,所需人力、物力成本,难以想象;其次,不少人购买电动自行车后,因为没有上牌的要求,购车发票等凭证丢失的不在少数,上牌前如何查验相关手续将成难题;再者,电动车上牌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何协调各个政府部门、生产企业、行业组织等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

同时,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也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根据1999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这些早已不适应电动自行车市场的发展需求了。此外,根据2012年实行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规定,时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自行车,将被作为轻便摩托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如果按照此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需要持有驾照,否则便属于“无证驾驶”。

“闯红灯、超速行驶、逆向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并非电动自行车所独有的,汽车有牌照,但同样会发生此类不文明行为。”有网友认为,如果将电动自行车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归结于没有对电动自行车进行上牌管理,是不科学的。

不过还有相当多的网友对于“上牌”管理,持欢迎态度。不久前刚丢过电动车的许先生认为,上牌管理后,电动车与个人信息绑定在一起,丢车的现象可能会少一些。

共识丨应给予电动自行车充足的“路权”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正是由于相关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的缺失等原因,电动自行车的身份界定一直处于模糊地带,如果此次“上牌”管理能真正实施,则从侧面给予了电动自行车一个明确的合法身份,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由于全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过于庞大,袁自良建议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成立一个由交警、工商、质监及行业协会等各单位或组织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流通、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可以考虑在部门联动的基础上,出台相关的准入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将那些没有取得相关生产资质、销售资质的电动自行车行业企业纳入“黑名单”,严格其市场准入,从源头上减少三无产品、质量不合格产品、超标产品等进入市场流通。

而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各种交通工具对于“路权”的争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给予电动自行车出行更多的“路权”形成了共识。有业内人士认为,要想解决电动自行车存在的问题,登记上牌管理,只能治标,无法治本,给予它们更多的“路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郑州市政府相关方面也表示,郑州将结合道路改造改善自行车基础设施,确保自行车道连续性和有效宽度,为电动自行车出行提供完善的道路交通条件,保证其合理使用路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