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调研(提升文化软实力:广图分馆开在天河市民)(1)

广州图书馆分馆开进了天河一小区内,读者在馆内聚精会神阅读。

大洋网讯 欧洲最大的图书馆到广州,只能排第三名——这是去年伯明翰市长到访广州图书馆之后的感慨。广州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之后,短短两年用数字立了两个标杆,一是单馆面积10万平方米,二是日均读者2万人次。

图书馆在文化传播中有资源优势、技术设备优势和人才优势,是市民终身学习的学校、文化交流的中心,更是知识研发生产的主要载体,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广州大力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多项服务数据高居中国公共图书馆之首,未来5年,广州更将投入21亿元打造“图书馆之城”,其手笔被业界称为“广州模式”。这也是广州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缩影。

对现代城市来说,软实力就是吸引力。文化软实力不仅服务市民,也吸引人才落户广州,吸引高度智力因素驻扎广州。软实力也是生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将大大促进发展“硬”实力。

镜头1

广图分馆开在天河市民“家门口”

家住天河北都市华庭的市民可高兴了,就在一周前,广州图书馆分馆开到了自家楼盘的二楼。这是一家超过500平米、装修时尚舒适、有25000册图书的图书馆。

记者看到,都市华庭位于天河东路和天河北路的交叉口,进入楼盘二楼右转就是图书馆,这里装修温馨,空间宽敞明亮,书架错落有致,阅读区、青少年区、电脑区“五脏俱全”。

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介绍,这是自去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实施后,广图按照条例规定的要求,设立的第一个标准化分馆,“面积500平米以上,图书、功能设置都达标,读者可就近享受到跟广图完全一样的服务”。分馆没有的书可以预约,广图会进行配送,看完还到分馆就行。

工作人员也介绍,该分馆免费开放,由基本借阅区、青少年阅览区、数字阅读区和活动区域组成;藏有文学、经济、休闲、健康养生、少儿等普通文献以及切合区域特点、人文环境、产业优势的特色文献共约2.5万册;还配备歌德电子书借阅机,预装2000多种独家授权的正版图书,每月更新100本电子图书,与出版社纸书同步发行,读者用手机扫描就可免费下载并体验电子阅读;设置电子阅览室,市民注册为读者后即可免费使用广州数字图书馆及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信息资源。

图书馆开到了家门口,家住楼上的白领江小姐称赞,“装修一点不像古板的图书馆,旁边就是咖啡简餐,看书累了吃点东西,很惬意,关键是离家近啊”。

11岁的飞飞住在对面楼盘,“走过来五六分钟,不用再折腾去珠江新城的广州图书馆,借书还书方便多了,有时候还可以来做作业,这里电脑可查到很多图书馆的资料”。

方家忠透露,今年广图还将在荔湾区恩宁路和白云区儿童公园设立分馆,“儿童公园分馆计划十一开放”。每一个都是按照“广州图书馆条例”的要求建造,至少500平米以上,都不比天河北分馆小。

镜头2

欧洲最大图书馆到广州只排第三

去年,英国伯明翰市刚刚落成了欧洲最大的图书馆,面积3.5万平方米。不过,伯明翰市长到访广州,参观了广州图书馆后却感到很吃惊,因为欧洲第一的图书馆到广州只能排第三。第二的是增城的图书馆,达到3.8万平方米。

据了解,广州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后,短短两年创造了两个世界第一,一是单馆面积10万平方米,二是日均读者2万人次。此外,全年外借文献732万册,新增注册读者29.7万人,多项服务数据高居中国公共图书馆之首,被图书馆业界称为“广州模式”。

骄傲

高于国家标准的广州图书馆条例

广图天河分馆、儿童公园分馆……一系列高标准分馆的建设,其实是广州正在一步一步落实去年施行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

这部法规实际上是广州的骄傲,这是在没有国家级图书馆法的情况下,广州自己先走一步制定的,提出了建设“图书馆之城”。到2020年,广州将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出家门步行15分钟就能到;全市将有超过160座图书馆;2册图书/人;37.5平方米图书馆面积/千人……这些指标都高于国家标准,达到港澳地区水平。而且,这160座图书馆全部实现通借通还。

“广州的公共图书馆,让大家看到,什么叫作政府责任。”作为广州图书馆条例的全程参与者,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表示,“如果要讲广州经验的话,我觉得就是正确理解了:什么是公共图书馆?精神是什么?责任是什么?责任是政府扛起来,而没有把责任推给其他人”。

程焕文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制定的标准都高于国家标准,而且尽量向国际标准靠拢,“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操作性极强,的确值得其他地方制定法规时借鉴”。

目标

5年投21亿打造“图书馆之城”

5年内怎么能变出160座图书馆?方家忠表示,“图书馆之城”的“骨架”,就是街镇图书馆,此前虽然各街道也有图书馆,但其实“只算一个框架”。“目前全市164个街镇图书馆只有60个勉强合格,在面积、投入方面还要提升。剩下100来家,更是要花大力气建设升级。”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未来5年,广州将投入近21亿元用于打造“图书馆之城”。其中的15.6亿元,将用于弥补短板——升级改造区和街镇的图书馆。

该负责人还透露,市政府已决定,今年安排资金购买500万册图书,耗资大概1.5个亿。“其中大概100万本给广图,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放入新建的科技图书馆”。

另外,复旦大学校长、中山大学校长等专家正共同努力保护、修复古籍,“古籍保护纸张脱酸是关键,但进口一台脱酸设备要2000万欧元,目前中大和复旦承担课题,国图和广州图书馆参与,广州出资1000万元,专门研究书籍脱酸”。

科技图书馆将为科研创新收集全球最前沿信息

以广图新馆为标志,以后每年都会有一批新图书馆建成。去年,市政府常务会已决定将新建一座广州科技图书馆,地点定在太古汇西北角已建成的一栋5层楼。“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正在设计和装修,大约要一年多。”相关负责人表示,“太古汇是广州最贵的地方,广州的商业中心,华南地区最高档的地方,太古汇里面商铺出租价格已经很高。”广州正要在这样的地方做图书馆,“做商业不如做文化。”

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将按照最先进的理念做好科技图书馆的设计,其中将有两百万册科技图书。该馆的运营和管理方法上,也将有所突破,“科技图书馆将类似科技人员的研发中心,你需要什么科研信息我从全世界给你收集回来,办一个崭新的图书馆”。

软实力就是吸引力,文化软实力不仅服务市民,也吸引人才落户广州,例如有志于在广州从事科研创新研发的人才。未来,他们可利用科技图书馆收集各种资料,了解自己想创新的领域是否有人做过、做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以此大大提高创新的效率。

专题撰文 广报记者 蒋隽

专题摄影 广报记者 徐敏

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调研(提升文化软实力:广图分馆开在天河市民)(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