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4龙东地区中考题: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4题(共10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课后题?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课后题(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中考试题选编)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课后题

一、2014龙东地区中考题:

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1—14题。(共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

1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

(2)恐已暮矣 __________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1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2分)

【答案】

11.(1)到了……的时候 (2)迟、晚。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解释准确得1分,

12.(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各2分,要求翻译正确,语言流畅。

13.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评分标准:(2分)

二、山东济宁市2018年中考题:

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ū)池:水池。③水潦:雨水。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研究

C.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了解 D. 及鲁肃过寻阳 过:拜访

7. 下面句子中,加点“焉”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水潦注焉

A. 复到舅家问焉 B. 且焉置土石

C.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 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 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 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答案:

6. D 7.C 8. D

9. 【答案】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评分标准】“三日”“更”各1分,共2分。

10.【答案】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

【评分标准】每处1分,共2分。

三、2017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题:

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 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

【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

1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自/以为/在有所益 B.肃/遂拜/蒙母

C.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D.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2 分)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15.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 ”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 ”品质。(2 分)

16.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谅说明。(2 分)

参考答案:

12.①研究 ②因为

13.D

14.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15.结友 有恒(勤朴)

16.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③圈点批注法,如“用朱笔圈批”;④定时读书法,如“决不肯今日耽搁”“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四、2016年黄石市中考题: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选择题每题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10.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异断斯织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D;10.B;11.A12. ⑴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⑵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