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世俊

图:来源网络

午后的太阳挂在天空中普照着大地,它很刺眼却很温暖。在村里白土墩下,一群人在角逐:“喜对、牛对、一把摆,扣了。”“掀!看你往哪里跑?”“一窝鱼。”“吃鱼拉沙子,我有三个八眼!”这样的对话,外行人是很难听懂的,这却是我们幼年时众多娱乐活动里的一种,叫掀“牛九”,热闹时能掀翻天。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1)

山村里没有什么休闲娱乐的游戏,打发时间的方式就那么几种,要么“砸锅子”,要么滚铁环,要么掀“牛九”。掀“牛九”是西北部分地方的纸牌游戏,过去的“牛九”牌都是专门制作,细长的纸质“牛九”牌或塑料牌,上下两头用红色和黑色标明点数,中间绘以工笔人物肖像画,不同的人物对应着牌页的大小。最常见的就是水浒人物了,比如画了宋江的那张就是最大的牌面,俗称“天”,而一张“天”配上八和十就能组成一个组合,叫作“一把摆”,用来吃掉由二三四组合而成的“一窝鱼”。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2)

“牛九”里头以“牛”和“喜”为主,牛是九,喜是五,又以两张以上的牛对和喜对,或者“三牛”“三喜”为赢得其余两家的决胜牌,“四牛”“四喜”的概率是很小的。当然,如果你手里的牛和喜成了同花色的一对,就被称之为“母牛”和“母喜”,那便没有了威力,不顶用了。总之,掀“牛九”独具地方特色,玩法和讲究变化多端、不一而足。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3)

“牛九”牌,一说是韩信所创,也说是宋太祖赵匡胤所创,民间还流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其甚是着迷。牛九玩法多样且较复杂,玩时不但需要很强的逻辑推断能力、还需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独特本领、更需有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对战精神。这或许就是叫掀“牛九”的原因吧。掀“牛九”在农村是常见的,年老的、年轻人、家庭主妇、甚至是小孩也都是会玩的,但在玩的技术水平上那可是大不一样的。

冬天里的山村,荒廖的如同割了麦子的田地,连一棵荒草都不长,家家户户围着锅台,一日三餐别无情趣。村北头土崖下的白土墩成了人们晒阳洼的好去处。渐渐地,砸曼儿、顶牛角、掀“牛九”、抓骨节就盛行起来,男孩子最有趣、最喜欢的还属掀“牛九”。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4)

土墩下的晒阳洼大多是在风和日丽的午后。吃过午饭的人们,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集中。最先来到的当然是小孩,半拉小子,吃穷老子,十岁上下的农村小子,除了玩就是乐,哪管烟筒冒烟不冒烟。吃过午饭,扔下饭碗,三三两两相约,早早来到土墩前热身。紧随其后的是老头、老太太们,左摇右摆,有的提着凳子、有的夹着坐垫、有的拄着拐,枯俏俏、颤巍巍,都是急匆匆地赶来。开场没有太多的客套讲究,牛掀熟了,很多规矩早已是约定俗成的了,几个人凑一摊,干脆利落,谈笑间已开战。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5)

这边,老人们沉着冷静,一人一张拿够了牌,依然开展。肖老汉个头廋高,霍霍着牙,可是村里的老牛王。一看在手是“对喜”、 “一副摆”和“三老虎”,可惜没有牛牛,没有可以赢人的把握,便说要扣牌。二家里坐着刘爷爷,手里对牛不见天,不敢掀。底家是王老汉,王老汉应该有好牌,就很豪气地叫了“我掀”。

旁边轮庄的,伸长脖子往王老汉的手里看,脸上露出了讳莫如深的笑。底家要掀,头家只能出牌。“喜对”、“一副摆”,第三掀打出“三老虎”,“三老虎”是大牌,王老汉只有一对牛,接不住。肖老汉放了心,眨巴着眼睛又说了一句扣,却挑衅地看向王老汉,问他还掀不掀了。掀牌的王老汉知道上家还有拦牌,眼睁睁滚了掀。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6)

那边,我们一群半拉小子,三个人掀牌,其他“坐家”观战。三英娃举手投足之间总是展现出特别的平静和稳重。我和他掀过几次牛,常常是溃不成军,虽然偶尔也有赢的时候,但我总感觉是他在让着我,因为他那种谦虚淡然的态度已经成为一种可以感染到对手的特有气质,他的这种气质不仅仅是在掀牛时,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总是不愠不火、平易近人。三英娃做头家扣了牌,二家是狗蛋搓着头为难,但左看右看自己手里的牌势,如果不掀太可惜,就一副豁出去的架势,把手往地上拍了一把,表示要掀。“他顶多就抱着一窝鱼子,还能有啥好牌?”很笃定地在心里说。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7)

三英娃淡定地抽出牌,要甩到场子上时却憋不住了,得意地嘿嘿笑了起来,把“双鱼”很有气势地摊明了。大家往里一看都笑起来,绷大眼睛不敢相信地说:你咋还有“双鱼”呢?

大家一致劝狗蛋认输,狗蛋也有些后悔,但还是不服气地问接下来要出啥。三英娃望了一眼三家里的红娃,笑着说:不论我出啥,你也没机会了。狗蛋不服气继续掀,三英娃又打出了“一副摆”,锅里已经九张牌了。狗蛋继续往下掀,三英娃甩出三个花勾,狗蛋掀刺包刺了。狗蛋服输点头,亮出他的牌:你们说,这个牌不掀,直接扣掉能甘心吗?大家都笑起来。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8)

老人小孩们掀牛也是有刺激的,那就是家里的火柴棍和就地捡来的羊粪豆,与老人们数火柴棍是有区别的是小孩们以羊粪豆做“赌注”。老人们掀牛前,悄悄揣一盒家里引火的火柴,一边点着烟卷,一边输赢火柴棍。手气背时,一盒火柴撑不到天黑就输完了,家里做饭少不了火柴,常常被老伴责骂。小孩子们随手捡来满地的羊粪豆论输赢,老人小孩们就是这样自娱自乐。对赌注“筹码”的珍惜是毋庸置疑的,八字就曾将白天“掀牛”赢得的羊粪豆装在衣兜里,妈妈晚上泡洗衣服时,染绿了一盆清水。

志和是我们小孩中的“牛王”,不但牛掀的好还着迷。一次上课,老师家里临时有事没有来,志和就召集大家“掀牛”。接近中午的时候,老师悄无声息从后门进来,谁也没有发现。见蹲在课桌上吆五喝六的志和,老师狠狠扭住了他的两只耳朵,志和被扭痛了,气急败坏大声骂道:“谁一个,我x你妈!”这时,大家抬头发现老师回来了,作鸟兽散回到座位,老师怔怔地站在那里,一句话没说,转身离开了教室。这一晚,志和没有回家,住在了生产队喂牛老汉的草棚里。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9)

要说掀牛的精彩之处,那可是要听掀成功之后的吹或是掀滚之后的怨最为过瘾了。要是掀成了,那就不是掀而是吹牛了,嘴里会哼起小调,噙在嘴里的烟卷翘得老高,一幅得意洋洋的样子。掀滚了的人,脾气又是特别的大,就会怨声载道,不过怨过之后的神色和腔调又会立马变得正定沉稳。

用心观察,老老少少的“牛王”们。有的呐喊声响亮势不可挡,有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有的掂量半天犹豫不决,有的运筹帷幄果断出击。也有人因为“掀牛”和对方争得面红耳赤,互相之间进行言语攻击,甚至骂了娘,还有大打出手的。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你不得不佩服这些掀牛人情感之丰富。

僧楼镇牛九(土墩下那闹翻天的掀)(10)

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一直到悬在山与天的边缘。傍晚散场的情景也是极有趣的,有总结经验的、有分析成败的、有神清气爽的、有垂头丧气的、有说说笑笑的、有骂骂咧咧的。现在想来,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跟“掀牛”是同一个道理,不必去计较结果的输赢,也不必在意旁观者说与不说,单是那个身临其境精打细算的过程,就已经很迷人了。一个人在尝遍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之后,还能保持一份快乐积极的生活态度,何尝不是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呢!

欢迎原创作品投稿

邮箱2621736724@qq.com,本号接受农村农民农事,乡情乡亿乡愁稿件。来稿随附作者名及原创声明,最好带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