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价格什么时候能跌到1元(口罩降价低至0.2元)(1)

2020年是口罩元年,其供需关系、价格变化均牵动着人们的神经。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内口罩市场曾一度出现供需失衡、价格急剧上涨的情况。如今一年将过去,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口罩的产能也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目前市场上的口罩价格又降了多少?公众的消费需求又有哪些变化?

对此,南都民调广州消费监测榜对穗康和网购平台的11个商家发起口罩价格监测,结果显示,无论是穗康还是网购平台,口罩大降价,降幅分别达85%、60%,价格可低至两三毛钱一个;口罩仍是当前刚需品,但观察穗康供应量和预约人数、网购平台月销量的降幅,可以看出公众对口罩囤货需求不如此前强烈,消费趋向理性,也侧面反映口罩行业当前供过于求。

口罩大降价,穗康降幅达85%

疫情期间,口罩成为公众的刚需,产品销量呈猛增之势,不少商家发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坐地涨价,平常一包只卖几块、十几块的普通口罩,竟涨到百元左右。涨幅之大,令人咋舌。

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口罩产能的持续提升,“口罩抢购潮”逐渐平息,公众手上的口罩数量愈发充裕,售价也随之大幅下降并趋向稳定。日前,穗康宣布自12月1日起大幅下调口罩售价,迎来惠民大减价。课题组梳理穗康上线至今的口罩价格变化,降幅最高可达85.71%,最低价为0.35元/个,其中普通防护口罩、医用护理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降幅最大,均超过80%,而KN95的价格波动不如上述三类口罩,变化相对较小;比较起来,儿童口罩的价格降幅则不如成人口罩。

口罩价格什么时候能跌到1元(口罩降价低至0.2元)(2)

网购平台方面,课题组研究员曾于3月27日-4月13日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对11个口罩商家发起销售监测,其中售卖K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的分别有5家、4家、2家。12月7日,课题组再次对上述商家同类商品进行价格监测,截至当天13时许,9家店铺的口罩价格均已大幅下降,1家口罩单价不变,1家已下架商品,平均降价幅度超过60%,同样也是医用外科口罩的降幅最大。

降价的9个口罩商家中,销售K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的的分别有4家、3家、2家。售卖KN95的4个商家中,售价多在3元/个左右,与穗康的KN95口罩价格(7.5元/个)相比,网购平台的价格至少减少一半,平均降幅为63.43%;售卖一次性医用口罩的3个商家中,最低价为0.2元/个,平均降价幅度为57.12%;售卖医用外科口罩的2个商家中,最低价为0.89元/个,平均降幅为63.57%。

口罩仍是刚需品,但穗康供应量、口罩网购月销量大幅下降

新冠疫情未歇,口罩仍是公众日常必买品。京东健康大数据显示,今年 1 到 9 月,京东健康平台口罩销量同比增长近 19 倍,下单人群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段和全国所有县级地区,复购率超过50%。双十一首日,京东健康医疗器械成交额同比增长近200%,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单品就是口罩,同比增长超过 26 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全国各地时不时出现疫情反弹的情况,口罩仍是今年重要的刚需品,但口罩供应销售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根据穗康公开的口罩预约数据,3月19日穗康摇号有效人数为713684人,中签人数为319618人,中签率为44.78%,口罩总投放量为359万个。而12月7日穗康摇号有效人数为3142人,中签人数为1179人,中签率为37.52%,总投放量为95740个。由数据可以看出,8个多月过去,穗康的口罩投放量和参与人数都在大幅下降,口罩投放量减少97.33%,参与人数减少99.56%。

另外,课题组也观察到,此前穗康表示采芝林、大参林等连锁也会进驻,全市近300家销售口罩的门店将纳入“穗康”预约摇号,可在9家医药连锁品牌预约到店购买,但统计穗康当前公开的数据来看,小程序上目前仅有199家药店,至少减少了三成药店,海王星辰、大参林、仁材医药等也退出了穗康预约系统。

口罩价格什么时候能跌到1元(口罩降价低至0.2元)(3)

口罩价格什么时候能跌到1元(口罩降价低至0.2元)(4)

观察网购平台口罩月销量,发现口罩月销量降幅在85%-100%不等。销售KN95口罩的3家网店3月份单个KN95的售价超10元,但月销售达10万 ,然而截至12月7日13时许,课题组从同款商品的页面价格和月销售量看到,销量较为惨淡,一个KN95售价低至0.65元/个,月销量最高也只有1万 ,其他两家则只有671件、56件的月销量。至于医用外科口罩,2家网店3月份月销量大15万 、6万 ,但至今月销量仅有1万 、809件。一次性医用口罩在3月份是三类口罩中月销量最高的,4家月销量最高时分别有100万 、80万 、40万 、30万 ,但到了12月份,则都跌至15万 、2万 ,月销量40万 的商家则不再销售医用类口罩。

由此可见,公众对口罩需求出现变化,消费趋向理性,口罩仍是要买,但出于疫情防控的信心,不再一味追求囤货,在低价的基础上,也更多考虑口罩的可用数量、质量、种类、购买渠道便利性等因素。

口罩供应种类不断调整,普通防护口罩仍是公众主要需求

国内疫情爆发之时,出于对疫情的未知和自身健康安全的考虑,公众主要追求防护级别更高、预防效果更强的KN95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但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全面进入复工复产阶段,也在季节变化的影响下,公众对更为舒适的普通防护口罩的需求量更大。

3月25日,课题组曾报道过普通防护口罩、儿童口罩难买,口罩供给与公众需求不匹配,建议调整口罩供应类型。4月11日起,穗康优化调整供应种类,不再提供KN95口罩,并减少医用外科口罩投放量,同时增加儿童口罩投放量和种类。12月7日,穗康预约数据显示,投放普通防护口罩42920个,医用护理口罩28110个,医用外科口罩16550个,儿童外科口罩1750个,一次性使用儿童口罩(平面型)3550个,一次性使用儿童口罩(立体标准耳带型)500个,一次性使用儿童口罩(立体型)2100个,KN95口罩260个。同时综合上述网购平台月销量来看,三类口罩中,12月份KN95口罩的月销量是最低的,一次性医用口罩的月销量最高。

年初一罩难求,年末供过于求

疫情初期,口罩供需失衡的现象较为突出。1月21日,课题组首次对口罩发起监测,发现不少市民排长队购买口罩,但线上线下口罩基本卖脱销,断货成为常态。尽管之后口罩供给增加,但购买方面被各种设限,如摇号预约、设置摇号周期、规定购买数量、优先保障特殊人群供给等。

8个多月过去了,前期大批行业和企业涌入生产口罩,口罩供给实现平衡,同时伴随着疫情紧张的缓解,公众基本实现了“口罩自由”,购买数量充裕,购买渠道多样化。但与此同时,口罩价格也经历了如过山车般的变化,从堪比猪肉的价格跌至白菜价,除了产能的过剩、产品的低差异性,公众需求的降低也是导致口罩供过于求的重要原因。

纵观上述穗康供应量、网购平台月销量等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公众而言,口罩肯定要买,毕竟疫情何时真正结束仍然未知,但在口罩产能过剩、买口罩还可以挑挑拣拣之时,公众的购买需求就不如此前强烈,优惠大促期间囤货需求也大幅下降,天猫“双十一”数据显示,活动期间天猫的口罩销售比疫情期间下降76.24%。这也刺激着行业市场进行自我调整,价格骤降、调整供应量和种类,也侧面反映口罩爆火之后出现的各种无序状态将结束,市场正在回归理性。

虽然疫情形势向好,公众不再一味追求囤货,但课题组仍提醒市民:一、冬季疫情零星散发,局部地区甚至有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口罩仍为防疫不可或缺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和家庭可适当备货,以防急需。二、当前已有不少人开始摘下口罩,但出于防疫需要,公众出门仍需自觉戴好口罩,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对自己负责,更对他人负责。

广州消费监测榜第73期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主持:谢斌 张纯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谢小清 涂长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