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祖华 周玉意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商家拒不开具消费凭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商家拒不开具消费凭证(315消费调查不签书面合同)

商家拒不开具消费凭证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祖华 周玉意

张先生最近很窝心。他告诉记者,去年秋他参加家附近一家洗车店的促销活动,花880元办张洗车年卡,可以享受1680元的年卡会员服务。等春节过完后再去洗车,发现已人去场空。“在家附近,洗车方便,且这家店也开了有几年了,当时觉得实惠,想了下就办了张会员卡。”张先生无奈地说,“还有大半年服务期限,这几百块钱打了水漂了。”

“充500返100”“充1000返200”“充3000返600”……充得越多,实惠越大。如今,去理发店、美容院、健身会所等场所办预付卡才能优惠消费已是常态。记者调查发现,预付费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大多数预付费消费都不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多采取口头约定形式,收取钱款和结算时也不会提供相应的票据和消费明细,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往往因缺乏有力证据而处于维权难的境地。

调查:100%都参与过预付费

“您办过预付费的会员卡吗?”在邵阳,记者以此问题询问了35位不同年龄的消费者,结果得到了100%肯定的答复。

家住和顺华府的李大爷,是一位退休企业管理人员。“我最早参与过的预付费消费应该是中国移动推出的充值返话费活动。”他告诉记者,在中国移动刚推出充值送话费的那几年,他因为出差多,年年都参与。

“每次美容店一推出优惠活动,加上服务员的推销,我就会充值。”袁女士是一位美容健身爱好者,她会定期去给自己美容,放松自己,自然也办了不少会员卡,“好在我这家美容店一直都在,虽然几经转手,但原来店家承诺的服务,接手经营者一直没有变。”

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袁女士这么幸运。在湘桂建材城做建材批发的何老板就向我们讲起了他的一段经历。2015年,他在双坡南路某汽车服务店办理了一张会员卡,一次充值2000元。半年后,该店转让后,新的经营者却不认同。

现状:预付费消费投诉追偿比较难

预付费消费虽然使经营者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稳定的客源、丰厚的利润,也让消费者获得了一定的优惠与便利,近几年,预付费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从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公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来看,2014年-2016年预付费消费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2017年全国消费者组织受理的投诉中,预付费消费排在第四位。2018年上半年全国消费者组织受理的投诉中,虽然预付费消费排在第六位,但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共 44787件,同比增长53.9%,位居服务类投诉首位,而这类投诉主要集中在预付费消费较多的娱乐健身、美容美发、餐饮住宿、修理服务等服务行业。据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技术研究院统计,2018年1月1日零时—9月30日24时,共监测到有关预付费消费方面的舆情信息209265条,其中,敏感(负面)消息85464条,占比40.84%。

因过度发卡、服务减少、裁撤网点,甚至关门跑路而导致预付卡成为废卡、消费者难以维权的事件时有发生。去年,邵阳就接连发生萧邦美容连锁店、苹果装饰公司邵阳分公司、邵阳春天里音乐餐厅跑路事件,致使广大付费会员、业主损失惨重。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大事件最终尚能通过抱团维权,挽回一定的损失,但是对于多数的预付卡消费者,往往却陷入维权难的境地。“不少美发店、服装店、美容店、洗车店等商户关门倒闭时,消费者投诉到有关部门,维权也往往难以成功。”邵阳市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前文所述的张先生和何老板,并不是没有想到投诉,但苦于拿不出证据,只好做个哑巴,有苦说不出。

“预付费消费维权难以成功的原因在于,它虽然是一种合同消费,但大多数预付费消费都不签订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多采取口头约定形式,收取钱款和结算时也不会提供相应的票据和消费明细,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往往因缺乏有力证据而处于维权难的境地。”这位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一旦产生消费纠纷,经营者都会把原因归咎于消费者个人。”

这位负责人的话语,在袁女士这里也得到印证。“每次我在美容店充值后,商家只给我一张收款收据,没有签订书面合同。”袁女士说,以前,她在某健身会所办了一张私教年卡,中途因个人原因,就没有再去,当我忙完自己的事情后,原来的教练不在,健身会所以我个人原因拒绝履行原来服务,要想用原来的卡消费,得额外追加费用。

盘点:预付费消费存十大陷阱

预付费消费看上去是一种表面双赢的消费模式,但在预付费消费过程中,却暗藏诱骗消费、终止消费退卡难、停业关门追偿难、店面易人消费难等诸多陷阱。因此,该负责同志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卡消费前,要谨慎以下十大陷阱。

主体经营不合法。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许多商家不展示相关经营证件,尤其是美容美发企业和教育培训机构。其中超范围经营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诱骗消费。在预付费消费模式中,大幅折扣和免费体验是诱骗消费的两大杀手锏。不少商家利用口头夸大或虚假宣传,给消费者制造一种“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的假象,诱导消费者购买预付卡。

霸王条款。在预付费消费实践中,经营者一般不会与消费者就商品或者服务内容进行协商,消费者只能就经营者提供的内容选择全部接受或不接受,经营者也不会提供书面合同,往往只是发放“会员卡”,而“会员卡”中双方权利义务明显不对等,限制消费者权益条款繁多,诸如“有效期过,概不退款”“购物卡遗失不补”等。

终止消费退卡难。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消费者不想或不能再使用预付卡,希望取出卡内剩余的费用时,商家往往会以消费者单方违约为由,拒不退还卡内剩余金额。

停业关门追偿难。部分发卡商家不讲诚信,在不发布任何清偿通知的情况下,关门走人,严重侵害持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特别是部分商家出售消费卡的目的并不是从事经营活动,而是利用预付费消费模式,吸收大量消费者办卡资金,然后携款逃逸。

店面易人消费难。预付卡消费中,经营者因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合并、分立、转让,经营主体变更即合同主体的变更,会发生合同权利义务的移转,移转给新的债权人或债务人。然而却经常出现新的经营主体拒绝消费者继续按原来条件使用预付卡的情况。

透明消费难。办卡时候说得很好,办卡之后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却大打折扣。如,售后服务降级,使用产品以次充好,办卡后涨价等,使消费卡超过服务时间而失去价值。

个人隐私保密难。消费者在办理预付费消费卡时,通常都会被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如身份信息、电话号码等。一些不良商家为利益擅自向第三方转卖消费者个人资料。

预付卡转让难。消费者办卡时,商家一般会口头承诺允许转让,但实际转卡时却往往无法实现。部分商家在转让预付费卡时,收取高额更名费、转卡费、停卡费等附加费用。

维权举证难。预付费消费是一种合同消费,但大多数预付费消费都不签订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多采取口头形式约定,商家很少提供书面合同,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往往因缺乏有力证据而处于维权难的境地。

专家提醒:要根据自身需求理性消费

预付式消费是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具有“先付费,后兑现”、“一次性付款,多次消费”和消费周期长、消费不连续等特点。它是一种典型的信用消费,完成整个消费过程的基础是经营者持续经营,并信守与消费者的各项约定。

消费者在购卡享受各种优惠的同时,应当了解,预付款不同于“定金”,它只是提前支付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款项,对交易双方并无其他惩罚性约束作用,一旦经营者不能履行交易约定,消费者只能要求经营者退还预付款。“从实际投诉调解情况看,由于消费者在预付时均享受了不同程度的优惠,如充500送100、附赠礼品等,在余额认定方面消费者、经营者极易发生分歧,导致调解难度增大。”这位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针对前述十大陷阱,在进行预付费消费时,要根据以下四个情况,综合考虑自身需求,理性消费。

一是准确判断自己的需求。冷静地分析哪些是近期会频繁发生的消费,针对这一类消费考虑办理预付卡,要控制消费冲动,尤其不要被经营者的大幅度折扣吸引,因为折扣实质上是压缩经营者的利润空间,而没有利润或利润极少的经营活动是难以为继的。

二是了解发卡企业的情况。消费者在选择预付式消费之前,应当先了解经营者的情况,如是否向商务部门备案,是否证照齐全;核对备案事项、执照登记事项是否与实际一致等;选择规范经营、有一定规模的商家;清楚地了解预付卡的使用范围、期限、退款条件和违约责任等。

三是一次性存入金额不宜过大。预付式消费一次性存入的金额应当与每次消费所需的金额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确保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消费完毕,预付款的消费使用周期越长,意味着消费者的风险也就越大。

四是要收集和保留相关的材料。消费者要注意记录经营者所持营业执照上的准确名称,保管好经营者的有关宣传册页、预付卡协议、付款凭证和个人消费的记录等,便于在发生消费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