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围虾又名刀额对虾, 生长于东南沿海地带, 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对饲料要求不高、疾病抵抗能力强等养殖优势, 加上市场拓展的需求,基围虾的淡水养殖技术成为众多水产养殖户提高自身水产养殖效益的途径之一。在二十世纪, 我国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首次对基围虾淡水养殖进行实验, 并获得成功, 且在规模化养殖后, 取得较好的收益。

淡水养基围虾技术(助力成功养好虾)(1)

如何才能养好基围虾?

1、池塘的建设。要求水源充足、水质好、土地坚实、排水方便。虾池面积以1340~6700平方米为宜、水深在1.2~1.5米、长方形为佳。虾池要有独立的进排水渠,供排灌使用。进排水应设有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侵入虾池。池底最好挖环形沟或对角沟,深度为0.5~1米、宽度为3~5米为佳,以利于防寒避暑。

2、苗种淡化。目前养殖用的基围虾虾苗多为工厂化生产,一般育苗用海水比重为1.015~1.020,在移到淡水中养殖时,必须经过驯化才能逐步淡化处理。淡化程度必须达到池塘标准,在用水比重达1.003时,才可直接移入淡水中养殖,且整个淡化过程需经过2天以上逐步淡化。

淡水养基围虾技术(助力成功养好虾)(2)

3、放苗量。单养基围虾,体长0.7~1.0厘米的苗种,每670平方米放苗2万~5万尾,在与淡水鱼混养时,最好放养体长2.5厘米以上的暂养虾苗,放苗数量视具体情况而酌减。

4、水质管理。水质要求pH值在7.0~8.0,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每升,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在30~40厘米,放养前期每隔5天左右加水10厘米,在夏季高温季节时应加至最高水位。

5、投饲管理。在虾苗下塘养殖时,前1个月主要以塘中浮游生物为饵料或以少量的细微颗粒为饲料,1个月后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辅投淡水贝类、杂鱼等。

6、病害防治。坚持以防为主。整个养殖期间,每个月定期使用胆汁酸保肝,保护基围虾肝胰腺健康,有利虾脱壳生长,增强基围虾的体质,降低发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