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新民晚报"↑免费订阅
为期7天的书展,迎来唯一一个双休日,也开启了全面周末阅读模式。小新昨天一早进馆,就被人海景象震慑,下午再进馆,门口的长龙已经沿威海路蜿蜒至陕西南路。书展中,随处可见的是拿着书靠着墙角或坐在台阶上废寝忘食的孩子,举着放大镜研究展览卡片的老人,还有平日不得闲周末来补课的白领。更有妈妈晒出了儿子七日书展的课程表,惊呼都不用再报“暑托班”,只管送饭省心又省力。
新民晚报 郭新洋 摄(下同)
戳这里!带你360度无死角玩遍上海书展!
(新民晚报新媒体 蔡黄浩 制作)
1
2
点击左下角“场景选择”,可浏览书展各展馆画面。
最文化最安全的“暑托班”“
问他22号出去玩,那书展怎么办,小家伙头也不抬说,那就不出去玩了。于是每天准点‘上班’,当妈的只需要定时送饭即可,书展门票当天可多次出入的规定,简直是太贴心。
书展期间,朋友圈里有不少像单小姐这样的妈妈,把精力无处释放的孩子“托付”给书的海洋。于是调皮的、乖张的、奔放的、内向的,统统找到了安放处,不管你的孩子个性多独特,都能找到更独特的书镇住他。
不少为暑假无人带娃的妈妈,感慨应该给书展颁发最佳“暑托班”奖章,解决了双职工家庭暑期带娃难题。隔绝了家里的电视机、游戏器的干扰,孩子们在书海中寻找到新的乐趣,每天都有兴奋点。同样将孩子“寄放”书展的袁小姐也表示:
“
从开始看简单的英文绘本,到后来能啃哈利波特的英文版小说,有兴趣又投入让孩子进步突飞猛进。比报什么学习班都有用,门票比学习班费用便宜多了。
至于会否担心孩子的安全,妈妈们的回答是:
“
小宝宝当然还是要在家长看护下,十岁多的孩子都有安全意识了,再说我总相信,爱读书的大多不会是坏人。
最美的书和最美的人
书展,除了能够让你遇见梦寐以求的书,也能让你遇见梦寐以求的人。书展中,近千场读者见面会或是签售会,都是铁杆粉丝们得以近距离接触心目中的“知识化身”的契机。
一个签售会上,研究生毕业的采采,挤在一群小孩子中间,她是来找“男神”签名的。
“
小时候刚接触动物小说,并不完全能看懂,但是能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真实,和人与动物间的情感。
说到收获,采采沉吟片刻说:
“
看的时候就是被情节锁住,被情感震撼,过了很多岁月如今回头看,我觉得是他们让我变得善良,不论曾经或者未来遇到什么挫折,在我心里会因这些小说的滋养,保留一份柔软,保留一份对世界的宽容。
最好的方式是全年阅读
书展上最多的人群是老人与少儿。双休日,才多了一些“扶老携幼”来看书展的成年人。带着母亲和女儿来书展的沈女士,是大学教师。她看到书展里来往的老少,颇为感慨:
“
想想自己也算是知识分子,好歹自己也算是文艺青年。但是,仔细想想,自己一年半载都看不完一本完整的书。
在基金公司担任经理的刘俊,也是因为周末才有空来逛一圈:
“
看到书展盛况,我回想平常,参与更多的都是一些理财讲座、成功学堂,但是基本没有沉下心来看一本滋养心灵的书。
上班族困于各种生活压力,很少能把时间分配给阅读。书展带动阅读,似乎启动的是“周末读书模式”,但是真正对人能产生长远影响和正面意义的,是人人进入“全年阅读模式”。
上海书展亲子朗读活动
书展即景
微信圈被书展刷屏
朋友小郑发“哎,书展这队伍排得九曲十八弯啊,世博会盛况再现,估计得排到下午才能买到票入场了……”立即有人回复:双休日,必须的。下午,一位朋友在书展做签售,随后感叹:“来书展的人超多,排队超长,南京西路的门队伍一直弯到铜仁路!”下午4点多,闺蜜发来微信声讨:“你不是说4点到6点人少吗?白天逛的人累了回家吃饭,晚上那批人还没到。我打了时间差,4点半到的,哦哟,人还是多得不得了!当然有斩获啦,买买买!”
老年读者最令人感动
武汉大学文学院的丁佳雯感慨书展数量多、品种丰。她逛了一整个下午仍旧只能走马观花看个大概,趁着书展全场8折优惠,买下一本英文版的《傲慢与偏见》、一本严歌苓的《灰舞鞋》、一本《国家地理》的杂志。她回忆起:“在里面可以遇到爱书之人。看到不少五六十岁、七八十岁的爷爷奶奶,拎着拖箱、行李箱在购书,是最让我感动的。我想想自己,自诩为文艺青年,可是最后发现自己一年也没有好好读完整一本书,真是自愧弗如。”
书展手记:买书和读书
上海书展已经是第十三届了。从最初的国内出版人的“集会”到如今全体爱书人的节日,盛况一年胜过一年。如果要评选魔都盛夏的“新八景”,书展当仁不让。
书展上大腕云集、群贤毕至。和文化名人面对面,也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我在现场看到,一些学校把书展也列入了暑假活动,组织学生集体前来聆听一些作家、艺术家和学者的讲座。这,大概也是主办方没有想到的。
新书、热门书、“最美的书”……国内各大出版社纷纷拿出了精心准备的拳头产品,让人目不暇接。女儿在进口图书区挑了几本英语图书,从内容编排到设计制作都十分精致,充满创意,让人眼睛一亮,原来是来自一著名的国际儿童书籍出版社。看来,上海书展已被越来越多的国际书商所看重。
不是说纸质出版物逐渐被电子读物所取代吗,那为什么买书的人还那么多?我觉得,或许可以从楼市火爆找到其中一个答案。如今,人们不断地买房、换房、搬家,和二三十年前相比,居住条件一个天一个地。新房子又大又漂亮,自然也就有地方放书了。换句话说,三房两厅的房子,没有一间书房好像说不过去;一间书房里,没有上百本书也说不过去吧?而现在的出版社似乎也迎合这种心理,书都是一套一套地出,包装一套比一套豪华。这样的书,放在书橱里是好看,但会不会被翻开,就是一个问号了。
所以,买书是一回事,读书又是另一回事。拎着重重的装满新书的袋子走出书展的人们,回到家能不能放下手机,每天读上几页?而出版社,能不能摒弃沉重的“系列”和华丽的包装,返璞归真,出一些真正耐读的好书?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邵宁 记者朱渊、郭影 实习生鞠文韬/文 新媒体部编辑)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再次360度体验上海书展周末盛况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