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汉字,用三分法进行分析,才能明白真实意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汉字解析之学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汉字解析之学字(用三分法进行分析)

汉字解析之学字

有些汉字,用三分法进行分析,才能明白真实意义

有位小学语文老师问我:从造字的角度看,黍是什么字?我说是个会意字。他想了想还是不明白。

我就向他解释说:黍是一种粮食作物,脱了皮叫黄米,除了食用外,古人还常常用它来酿酒,用黍子酿造出来的酒叫米酒。你看,黍字从禾从入从水,将粮食掺入水中干什么呢?用来发酵酿造酒的。因黍子是古代酿酒最常用的原料,所以,古人常常用它来指代米酒。

《论语·微子》里不是有"杀鸡为黍而食之"的句子吗?说的是孔子的徒弟子路,在追赶孔子的途中,天黑了,遇见一位隐士。那位隐士听说是孔子的学生,便留子路住宿,并且杀鸡置酒款待他。

孟浩然《过故人庄》的首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中的"黍"也是酒,意思是老朋友准备好了肉和酒,邀请自己去品尝。

听了我的解释,那位老师说,这一次他弄明白了,黍原来是个三位一体的字,是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的。在此之前,他一直认为黍是个独体字。

而且,在他的意识里,分析汉字的形体时,不是用一分法就是用二分法。除了品字型结构的字外,几乎没有想到过用三分法去分析汉字。

从造字的角度看,汉字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象形字是独体字,只能从整体上去分析,不能分开。指事字也是独体字,但需要用二分法去分析,指出在象形字上所增加的那个表示意义的特指符号。

会意字是合体字,如果是三个偏旁组成,就需要用三分法去分析。形声字分为形旁和声旁,一般情况下用两分法进行分析。

像"黍"需要用三分法进行分析的字,汉字里边还是很多的。

例如"朝"字,由日、月和草(两个十)组成,日出草中,月亮未落,这是什么时间呢?毫无疑问,除了早晨,不会是别的什么时候。

再如"敝"字,大家知道,敝是破的意思,这个意义从何而来呢?我们分析一下敝的字形就明白了。敝字由巾、手(反文是手的变形)和四点构成。用来擦手的毛巾,一开始是完整无损的,可是现在,它的一些丝线已经破损,正在四散脱落(四点),这条毛巾不是已经很破了吗?

"新"是薪的古字,本意是干柴。一个人手拿"斤"(斤是象形字,斧头之类的砍伐工具)站"立"在"木"旁干什么呢?当然是砍伐干枯的树枝作干柴了。后来,人们又在新的上边加了一个草字头,表示柴禾这一意义,使得新和薪成了一对古今字。

再如删字,纸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在削好的竹片或木片上刻字,如果错了用刀刮下来重新刻写。刻好之后,用皮绳将字板编篡成书,所以,删字由竹片(或木片)、编织竹片的皮绳(一)和刀构成。

品字形结构的字象淼、焱、晶、森、众、鑫等就更需要用这种方法分析了。

不只是上述会意字能用这种方法分析,有些形声字也需要用这种方法进行分析,不然的话,就不大容易得到它的正确含义,因为有些形声字的表示意义的形旁是两个部件。

如梁字,梁是个形声字,从水从木从刅。汉字初创之时,桥梁大是多用木头搭在河流上,让行人通过,所以桥梁的"梁"表示意义的形旁从水从木,刅(chuang被刀刃划破而成的伤口)表示读音。

粱是一种粮食作物即通常所说的高粱,高粱杆的汁水微甜,又属于谷物,所以"粱"的形旁从水从米,刅表示读音。

柒也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从木,七声,本义是漆树。漆树的汁水可以用来油漆东西,后来借用为表示数目的七的大写。

煦也是个形声字,从日从火句声。阳光灿烂是暖和的,火焰熊熊也是暖和的,有阳光有火那就更暖和了。所以,煦是暖和的意思,当我们听到"和煦"一词时,潜意识里不是马上就会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吗?

还有一些半形声半会意的字,除了用形声的方法分析外,也可以将之视为三组合的字,用三分法进行分析。

如"楞"是个形声字,可用两分法分析,但是,用三分法分析比用两分法分析更容易得到它的本义,四四方方的木头,棱角不是很分明吗?想是个形声字,从心相声,用三分法分析也完全可以,一个人在用目观察树木时,心里总会想点什么吧?

"矮"字也挺有意思的,它从矢委声,本为形声字,如果从会意的角度分析成从矢从禾从女,矮字的意义也很明显。矢是箭,箭长不过一米,稻、菽、麦、稷等农作物的高度和箭差不多,女子的个子相对较低。总而言之,矢、禾、女三者合一来表示人的身长,就不会太高。

汉字是个奇妙的世界,从分析结构入手,会发现它奥妙的蛛丝马迹甚至全部秘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用一分法和两分法分析走不出字义山穷水复的迷宫时,不妨用三分法试上一试,说不定能让字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需要说明的是,用三分法对汉字进行分析,不见得都是科学的方法,只是很多时候确实有效。有了这一点,我想,也就足够了。

以上只是个人浅见,欢迎朋友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