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巨作。该书通过戏剧的样式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丹麦王国的国王被自己亲弟弟毒害,进而霸占了他的妻子,也就是小叔子强娶了嫂子。哈姆雷特是国王的儿子,他在午夜遇到父亲的鬼魂,并得知父亲死去的真相,于是他准备复仇,但始终没有成功,却在一次比剑过程中,遭遇叔父的陷害,母亲也因误食毒酒身亡。
这本书一方面是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带给我们思考: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怎么产生的呢?对我们今后做事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呢?
一、犹豫、延宕的性格当他知道父亲真正死因的时候,本来有一个好时机,可以为父亲报仇,杀死叔父,但却犹豫了,想等着以后有个机会。殊不知机会是稍纵即逝的。
他在“复仇”这件事上,一直是心里充满无穷念想,甚至叔父在他脑子里已经被杀一百次了,但是实际上他却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有的只是自怨自艾,瞻前顾后,总觉得时机不够成熟。
可是在等待万事俱备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各种变故。
不禁想到了一个朋友。
我有个朋友,从去年开始做一种化妆品的微商,起初只是我们熟悉的朋友捧场,但她因为要了二胎,感觉经济压力巨大。于是决心把这个副业做大,很长时间没见她的动静,就在前几天,她在朋友圈晒出了她代理品牌的营业执照以及商场的店面,那叫一个气派。
佩服她想到就去做的魄力,就像她说的,如果一件事有想法,三个月五个月不去行动,那么多半这件事就黄了。
所以想做什么,在调查差不多了就去做,一旦决定做了,就排除万难,见山开山,遇水渡水。
二、遇事不冷静,缺乏思考,很容易被人利用情绪
知道父亲死因后,他满腔怒火,甚至烧毁了他的理智。他让伶人照着他父亲死去的过程还原。这无疑快速暴露了自己的想法,使得他叔父下定决心务必送他去英格兰。
当他看到曾经心爱的女人,突然死去下葬的时候,他完全忘了自己回来的意图,情感上很冲动,这直接点燃了他跟雷欧提斯决斗的导火索。
哈姆雷特的叔父,心机深沉,他早就摸透了他这个侄儿的心性,知道他易被激怒,且粗心大意。所以才会设计陷阱,让他自己往里跳,那就是先激起雷欧提斯对哈姆雷特的恨意,使他犹如一座爆发的火山。然后让别人利用哈姆雷特的好胜性格,去跟雷欧提斯对决。
而哈姆雷特,丝毫没去想想,一方面,他杀死了雷欧提斯的亲生父亲,又间接害死了他的亲妹妹。雷欧提斯心里怎么可能对他没有恨意?尽管他当时杀害雷欧提斯父亲不是故意,但那也是一条人命,他想得太天真,以为自己跟雷欧提斯道歉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他被遣往英格兰的路上,识破了他叔父要害死他的诡计。现在他返回来,叔父煽风点火,让他跟雷欧提斯决斗,他就去了。他没有冷静思考一下,这个蛇蝎心肠的人,怎么会盼着他赢呢?又怎么会在他一回来就让他参与决斗呢?
究其原因,他把自己的情绪都写在脸上,外化在行动中,所有这些缺点都被他叔父充分利用。
大家都知道控制情绪的重要性,但就是做不到。
我想了几点,大家不妨试试:
1、低头在心里慢数123。给自己三秒钟的缓冲时间。
2、平时锻炼自己的钝感力,对一些事情不要过于敏感。
3、发火后,想想引起你发火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怎样处理才能避免发火。
4、见到情况不对,先暂行撤离“吵架”现场。
5、准备一些好文章,让自己没事的时候多看看,多学学。
三、只会一味抱怨,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他知道自己母亲被叔父玷污,他只有恨,恨他母亲,把他母亲说得很不堪。他不曾静心问问自己母亲,到底是她自愿,还是她迫于压力。当时丹麦社会,女性没有多大力量。
而他只是凭着满腔怒火,诘问他母亲,一味抱怨。殊不知,抱怨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他如果不抱怨,问清真相,跟母亲合力谋划,或许是另一种结果。
每每他自己的时候,他一遍遍地述说自己的复仇计划,语言上慷慨激昂,很有感染力。但一落到行动中就熄火了。
给人一种,雨未下透的憋闷感。
实际上,职场中这类人也不在少数。他们一味抱怨自己的薪水低,到处宣扬公司不好,别人家的公司如何如何好,等他有本事了,才不会憋屈在这样的小公司。
然后,结果却是,三年五年他们还是在原地踏步,没有任何改变,还是做着原来的事儿,还是继续做语言上的巨人,还是不肯改变自己、提升自己,行动上没有任何改变,当然还是继续待在原来的公司,原来的职位。
等有新人进来,眼巴巴看着别人都升迁了,他们又开始新一轮的抱怨,然后依旧我行我素,再然后,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不管做什么,我们都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一旦确立了目标就勇往直前,这过程中自然少不了艰辛。但是只要迈出第一步,感觉就会好很多。
来这世上一遭,尽量控制好情绪,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尽管这很难,但是改变自己总比改变别人要简单。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将自己凿磨的过程,尽管过程是苦的,但结果会令你满意的。
现实中,少说多做。把用来说话的精力,放在做事情上,结果会证明一切。
麦穗低头了,证明她成熟饱满了。
溪边三草:读经典,话感悟,红尘路上,愿你我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