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日本滋贺县的一个女子悠哉悠哉地从河边扔完“垃圾”回来,她掏出手机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动态:“终于打败怪物了。”
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达到自己的期望,母亲强逼着女儿复读了整整九年,最终将女儿逼疯,对自己的母亲痛下杀手,最后将其分尸焚烧,手段极其残忍。
下毒手的女子究竟是谁?她的母亲又对她做了什么?这一切还要从2018年发现尸体时说起。
碎尸疑云2018年,在日本滋贺县,人们像往常到河边去散步聊天。
可是今天的空气却没有了往日的清新,河边弥漫着一种古怪的肉类烧焦的味道。
几位当地的居民顺着这股味道寻去,看见一处河滩上,摆着几个黑乎乎的不明物体,看起来像是烧焦的肉块,于是立马报告了警察。
因为此地处于闹市区,周围很快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众人纷纷猜测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可在警方到来后,法医的尸检结果却令所有人震惊:那堆黑色的物体是人的尸块!
一时之间,周围的居民人心惶惶,都害怕自己会遭毒手,而警方也迅速开始确认这名死者的身份。
通过DNA的对比,警方发现这名死者名叫桐生忍,今年五十八岁,是一名家庭主妇,有一个丈夫和一个女儿。
丈夫是做设备维修的,工作量很大,非常忙碌,所以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公司的宿舍里。
她的女儿叫桐生希,三十一岁,无业,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
为了查明真相,警方找到了桐生希,希望从她那里得到有价值的线索。
但是在交流的过程中,警方却对桐生希产生了怀疑。
当被问及桐生忍的失踪后,她为什么没有报案时,桐生希支支吾吾,始终不愿意正面回答,含糊其辞试图蒙混过关。
警方一再追问之下,桐生希表示她的母亲是自杀的。
面对这种拙劣的谎言,警方当然不会相信。警方问到为什么母亲死了不报案,而且尸体为什么会在河边被发现?
桐生希表示是自己将尸体遗弃在那里的,至于为什么要碎尸焚烧,她始终没有给出正面的回应。
经过一番询问,警方确定桐生希有重大作案嫌疑,因此将她带回了警察局做进一步审讯。
警察局里,桐生希的心理防线被攻破,将自己的杀人动机和杀人过程全部交代了清楚。
她之所以杀死自己的母亲,就是因为母亲给她的压力太大,让她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于是痛下杀手。
令人窒息的逼迫桐生希自认是个普通的女孩子,平时也没有什么大的志向,她的心愿就是平平安安地过完这一生。
但是桐生忍却对这个女儿抱有很大的期望,她希望桐生希以后成为一名医生。
而她之所以有这样的执着,是因为桐生忍的母亲,第二段婚姻的对象就是一名医生。
在日本,医生是名副其实的“金领”职业,不仅薪资非常高,社会地位也很高。
而桐生忍小时候,看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他是如何受他人尊敬的,耳濡目染之下,在桐生忍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当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是桐生忍最大的愿望。
但是当医生并没有那么容易,以桐生忍的成绩和天赋根本做不到,最终成为了一名家庭主妇。
于是她将这个愿望,全部压在了女儿桐生希身上。
在桐生希很小的时候,她的母亲就为她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发展计划,她觉得按照这个计划,女儿一定能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梦想。
至此,桐生忍开始了她的教育大业,年幼的桐生希,从懂事起就开始接触各种教辅资料,根本没有课余生活可言。
但是桐生希很争气,因为接触知识的年龄要比同龄人早很多,所以桐生希在小学时候成绩一直都很出色,这也让她的母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而在桐生希中学时,一部动漫的出现让她确立了人生目标。
动漫里救死扶伤的医生成为了她的偶像,她以后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当她把这个梦想告诉自己的母亲时,桐生忍激动万分,她觉得自己的梦想一定会在女儿身上实现。
但事与愿违,桐生希似乎并不像她计划中那般,是块学习的料子,成绩开始慢慢地下降,等到上了高中之后,成绩更是直线下滑。
桐生忍认为一定是女儿没有用功读书,因此为她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计划,就连吃饭喝水都要规定时间。
桐生希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母亲的责骂,她的人生变成了一片灰色。
可是无论桐生忍如何逼迫,桐生希的成绩始终达不到她的要求。
转眼间桐生希长到了18岁,但以她当时的成绩根本考不上医学类大学。
可桐生忍似乎已经着魔了,坚持让女儿报考了国立大学医学部保健学科。
结果毫无意外,桐生希落榜了。但是现实并没有打破桐生忍的幻想,她觉得女儿必须要当一名医生。
况且她在和邻居交谈时,一直说自己的女儿成绩很不错,以后一定能当一名医生。
在梦想和面子的双重压力下,桐生忍谎称自己的女儿已经考上了医科大学。
背地里再次给女儿制定了复读计划,让她继续在家学习,直到考上为止。
从那一天起,桐生希的噩梦开始了。
为了让女儿成为一名医生,桐生忍将桐生希软禁了起来,没收了她的手机,根本不允许她有一点娱乐活动。
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全部都要花在学习上。而桐生忍洗澡的时候,她也会陪在旁边,严格控制她的洗澡时间。
可这种严格的监督,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如桐生忍所愿,连续数年考试,桐生希依旧名落孙山。
这让桐生忍感到愤怒,她开始辱骂自己的女儿,骂她是个废物,骂她为什么考不上,甚至让她去死。
在这个过程中,桐生希曾经想过找自己的爸爸求助。
可是在外奔波,赚钱支撑起这个家的父亲,根本不了解家中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
以为女儿只是单纯地产生了厌学心理,只是简单地安慰了几句,让她听妈妈的话。
在日本,二十岁才是成年人。
当第二次落榜后,桐生希找到了母亲,表示自己不想再考了,想要外出去打工赚钱。
但桐生希的提议招来的却是母亲的辱骂和更严格的监视。
不能娱乐,不能出门,不能浪费任何时间,在她眼里,女儿必须当上医生,为了这个目的,其他所有事都可以靠边站。
而被折磨许久的桐生希,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并很快将其付诸行动。
但她三次出走都失败了,每次都被警察或者私家侦探带回了家。
而回到家中的桐生希,得到的是更加严厉地责骂和更严格的囚禁。
就这样,桐生希在家备考了九年,每天的生活对她来说就像在地狱里煎熬。
而这九年考试始终都没有成功。这么多次失败,让桐生忍终于认清了现实。
她表示可以降低一个档次去考助产士,但绝对不许当护士,她认为护士都是打下手的,根本没有社会地位可言。
而她这种狭隘错误的思想,也为未来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那一年,桐生希二十七岁。
2014年,桐生希终于结束了漫长的重考时光,成功考进了国立滋贺医科大医学系看护科。
桐生忍的态度也逐渐好转了起来,生活似乎步入了正轨。
但令桐生希没有想到的是,这只是暂时的平静。
在桐生希大二那年,考试再次失利,当桐生忍得知这个消息,立马大发雷霆,再次恢复了对女儿的管制。
此时,桐生希脑海中,那个成为护士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而此次失败,让她更加坚定了成为护士的决心。
于是她背着自己的母亲,偷偷地为护士资格考试做准备。
这一次桐生希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并在2017年收到了一家医院的聘用书。
桐生希很高兴,但她的母亲却大发雷霆,认为女儿的行为是一种背叛。
她将那封通知书撕得粉碎,大声斥责桐生希,表示绝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女儿成为一名护士。
她让女儿写下了保证书,发誓自己不会再去考护士。
在母亲的逼迫下,桐生希只能放弃了这次工作机会,继续投身到助产士的备考中。
对于母亲的做法,桐生希早就心生不满,因此开始反抗母亲的计划,有时候会趁着母亲不在偷偷用手机上网,那是她难得的乐趣。
可是这种行为还是被桐生忍发现了,桐生忍怒发冲冠,愤怒地指责女儿,她觉得女儿根本就没有认真学习,不然早就成为医生了。
被愤怒控制大脑的桐生忍骂完后没有解气,还强令女儿跪在庭院里向自己道歉,一边辱骂女儿一边将这一切录成了视频,最后当着桐生希的面,把手机砸得粉碎。
可桐生忍的行为,根本不会起到任何正面效果。
在又一次考试失败,希望破灭后,桐生忍又开始对女儿破口大骂。
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辱骂成为了压倒女儿的最后一根稻草。
长久积攒下来的负面情绪终于爆发了,桐生希这些年所受的委屈,变成了杀意。
她不想再这么被母亲控制下去,一个念头逐渐出现在了她的脑海中。
为自由痛下杀手
桐生希用自己藏起来的手机,开始上网搜寻杀人方法,几次想下手都因为胆怯而收手。
可桐生忍并没有察觉到女儿的异样,依旧像往常那样对女儿进行严密地监视。
在又一次落榜后,桐生忍依旧用极尽侮辱性的词汇来辱骂女儿。
她的做法,让桐生希下定了决定。
2018年,桐生希已经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痛苦中,过了而立之年。
在某一天,桐生希表现得异常乖巧。
她按照规定的时间起床,带上有定位系统的手机按规定的路线去补习班,在规定的时间里吃完饭,她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让母亲放松警惕。
当夜,桐生希带着刀来到了母亲的房间。
眼前的母亲还一无所知的沉睡着,桐生希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她一刀刺进了母亲的身体里。
当母亲惊醒后,她没有停止自己的动作,一刀、两刀,直到桐生忍倒在血泊中,失去了生命迹象。
当放下刀的那一刻,桐生希没有一点恐惧,反而是前所未有地畅快。
她终于可以和自己的过去告别,再也没有人用粗鄙的词语侮辱她,再也没有人监视她的一举一动,再也没有人控制她的所作所为。
杀了人的桐生希,在家里看了一整夜的电视,直到实在熬不住了才缓缓睡去。
在她醒来后,才开始收拾母亲的尸体。
她将尸体分尸焚烧,一部分在家中处理,剩下一部分被她开车带到了河边,遗弃在了河滩上。
在桐生希被捕后,她表现得十分平静。
她表示这里要比自己的家强太多了,没有人会随意辱骂她,而这里的管束,根本无法和母亲的管束相提并论。
桐生希的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关注,有日本民众表示希望判她无罪。
在法庭上,桐生希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法院一审判决她十五年监禁。但是这个判决被大阪高级裁判所驳回,最终在2021年,桐生希被判十年有期徒刑。
对于她的遭遇,就连法官都深表同情,可悲剧已经酿成,再说什么都难以挽回。
桐生希是母亲梦想的“牺牲品”。其实这样类似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出现。
许多家长打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旗号,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给下一代,根本不会考虑他们想要什么。
一句简单的“我是为你好”,就堵住了孩子所有的意见。
这些“许愿型”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了许愿对象,希望通过自己的改造能让孩子按照自己规划的方向前进,根本不会考虑实际情况。
适当地教育必不可少,但孩子不是家长实现梦想的工具。在教育的过程中,多沟通多交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完-
编辑 | 张啊张、书书
文 | 悬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