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严禁领导干部参加EMBA后 专家预估中国EMBA教育迎来发展拐点
文/广州日报记者徐静 通讯员郑梦婕
去年,有关部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包括EMBA、后EMBA、总裁班在内的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媒体称此举引发领导干部退学EMBA风潮。目前实际情况是怎样呢?昨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举行“新常态下中国商学院的新发展与中国EMBA教育”论坛。有专家估计,过去一年,整个EMBA需求收缩了1/3左右,高校招收生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有专家表示,中国EMBA教育迎来发展拐点,需要坚守也需要变革。
生源缩水大 教育迎拐点
现状
2014年7月31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此后,有媒体报道称,EMBA院校现退学潮。在昨天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新常态下中国商学院的新发展与中国EMBA教育”论坛,十余位中国顶尖高校商学院院长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认为,尽管没有官方数字,但过去一年,整个EMBA需求下滑了1/3左右,或多或少的收缩是不可避免的。“什么时候人数再上去?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如果这是一个常态的话。未来我感觉会是一个大EDP,小EMBA的新常态。”
有高校商学院院长对这种变化感同身受。东南地区一所高校的商学院院长介绍,学院与长期合作的国营企业签订战略协议,派固定名额人员来参加EMBA培训,这一下就是生源的40%。“前几年我感觉EMBA的日子很好过,一年200人,4个班。我经常做的事情是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然后带着游学。”但到去年8月份,文件一来,招生中这一部分就变为零。甚至即使是单位推荐人来读书,这些生源也不敢来。
业界普遍认为,支撑EMBA发展的是三驾马车: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政府和国有企业。“其实我们政府公务员来读书的很少,但是国有企业的人还是有相当的人来读,现在把国有企业的人也规范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说。
毛基业表示,EMBA教育的拐点可能已来临。理由一是以往确实存在一些浮华、泡沫;二是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改革开放30年有一批企业家、高管,原来没有硕士学位,因缺乏理论知识,到学校来重新补课。90%的EMBA学员为的是“学知识、拿学位、交朋友”三个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企业高管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攻读学位的人应是越来越少了。
课程需创新 发掘新生源
出路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宗军表示,其实对EMBA教育也需要反思。“我觉得有一个问题偏离了EMBA教育的宗旨,比如说你的活动超过了内容,有一些EMBA项目,有大量组织联谊活动的现象。第二,重数量,偏质量。”而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韩顺平则有些“委屈”,“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们走到邪路上去了,可能有些学生走偏了,但我们从没走上邪路”。
对商学院来说,EMBA的转型是必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认为,商学院要先练好自己的内功,比如说课程的更新换代,就要考虑如何应对中国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在传统的核心课程里面,也应思考把互联网经济、大数据等新内容加进去。此外也有专家提出,EMBA学员特别关注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的变革。
而在毛基业看来,不管是MBA,还是EMBA,都存在高度同质化的问题,缺乏特色。“差异化是未来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差异化一定是基于资源的差异化。这就需要发挥研究优势,做行业特色、区域特色、科研特色。”
韩顺平介绍,不少海归回国创业,他们在落地的时候很难生根,商学院也应考虑为这样的企业家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我觉得这一批其实就是我们EMBA非常重要的、潜在的生源,但是我们之前没有认认真真地挖掘这个市场。”韩顺平说,南京大学专门设一个创新EMBA项目,成立创新协会,把校友资源捆绑在一起,周边有若干个开发区,把园区捆绑在一起,不纯粹是一个EMBA的项目。
EMBA录取 笔试作参考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缩写EMBA),是MBA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新华社报道称,同MBA教育相比,EMBA的培养目标也是为企业培养务实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招生对象为较大规模企业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需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后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应有4年或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
EMBA的招生与MBA及其他学历教育招生方式不同,以资格审查、面试和笔试3种途径相结合来进行,由各校命题和决定录取。与其他考试不同的是,EMBA的笔试仅作为参考,最重要的是资格审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