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克服这5个弱点长大一定有出息(孩子失败的时候)(1)

听说每个对育儿有要求的家长都关注了格格巫育儿日记。

在育儿过程中,孩子经常会有失败的时候,学校考试,各种比赛,如学业类比赛,兴趣类比赛,运动会比赛。我们应该怎么跟孩子谈论关于失败的那些事呢?这将关系到孩子一生对失败和成长的思维模式!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案例。

九岁的小明第一次参加钢琴比赛。他非常适合学钢琴,他自己也非常热爱钢琴。当然他对弹琴比赛有一点紧张,但是他的水平很高,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很自信。他甚至已经想到得了奖以后,要把赢得的奖杯摆在家里的哪个位置。

在比赛的第一个回合中,小明第一个登场。尽管他表现的还可以,但是还是显的太过紧张。后来几个选手出场以后,他们表现的更加出色,有的非常流畅,有的音乐表现力明显高于小明,有的台风沉稳,很明显是有丰富参展经验的选手。比赛结果出来表明,因为第一轮比赛只有拿到小组第一名才能够进入下一级的比赛,小明没有拿到分组第一名,也就是输掉了比赛。

如果你是小明的父母,你应该怎么做?

1. 告诉小明,你是最棒的。

2. 告诉小明是评委老师的不公平,让他丢掉了原来属于他的荣誉。

3. 安慰他说钢琴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4. 告诉他,他有足够的能力,下一次肯定很嬴。

5. 告诉他,他本来就不应该嬴。

孩子克服这5个弱点长大一定有出息(孩子失败的时候)(2)

在孩子碰到失败的时候,你是不是也曾绞尽脑汁?因为你下意识的和每个父母一样,想保护孩子免遭失败,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所以这上面的五个说法我们都看上去好似曾相识,好象我们都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是不是我们这样说了,孩子的自信心就真的被提高了呢?不!或许暂时能够防止孩子们感到失望,但是从长远培养孩子应对困难和成长的思维模式上看,却有着很大的危害!让我们一一来分析一下。

1. (你认为他是最棒的):这种说法并不是真心的。他并不是最好的——你知道这一点,他自己也知道,这对他的恢复和进步一点好处也没有。

2. (他受不到公平待遇):有老人家最喜欢这么说,有什么事就喜欢怪上别人,孩子摔倒了就怪地板,学校有啥事怪学校,老师有啥事怪老师。这是要培养新一代愤青啊。

这是责备他人的做法。问题的根本在他的表现,而不是在评委身上,难道你想让他以后变成,喜欢将自己的不足都归咎于别人身上的人吗?

3. (安慰他说钢琴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这种说法会教会他,当他有什么事做不好时,贬低这件事本身就对了。难道你真想告诉他这些吗?

4. (他有能力):这可能是所有信息里最危险的一个。难道是能力自动带领你走向成功的吗?有能力就不用练习和努力了吗?如果是这样,小明这次没能赢,为什么下一次就能嬴呢?

孩子克服这5个弱点长大一定有出息(孩子失败的时候)(3)

5. (告诉他本来就不该嬴):在这个时候说这种话,你好无情啊!请问是亲生的吗?

当然,你可以不用这么直白的方式表达。小明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爸爸基本上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小明,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孩子练习钢琴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他同样告诉小明,如果他只是拿钢琴当个乐趣,那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他想在比赛中有所成就,那么就必须付出更多。

孩子克服这5个弱点长大一定有出息(孩子失败的时候)(4)

小明记住了父亲的话,他在准备下次比赛时,花了更多的时间。人家每天练一个小时,他就练两个小时。他反复练习自己的乐谱,提高流畅度,反复琢磨乐感表现力,尤其是薄弱的环节。也不断寻求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回来继续加强针对性练习。在下次比赛,他终于过五关,斩六将,嬴得了总决赛冠军,捧回来一个巨大的奖杯。到现在,他的钢琴上摆满了各种获奖证明。

其实,小明的父亲,不仅告诉了他真相,也同样教给他从失败中学习的方法。告诉他为了未来的成功,需要付出全部努力。小明感到失望时,他的父亲很同情他,但他没有给他虚伪的鼓励,因为那只会让他在未来感到更加失望。

所以这就再回到了我们开篇提出的问题,孩子们失败时,需要父母什么样的回应?我想,那就是诚实而有建设性的反馈。如果孩子被“保护”起来,他们将无法从失败中很好地学习。他们会认为建议,指导和反馈是消极而具有破坏性的。回避建设性的批评,并不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反而会危害他们的未来。你觉得呢?

本文出自头条号原创作者【格格巫育儿日记】。

育儿专栏作者,分享育儿思考。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