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先生从宋词中摘引出几句名言,用来描述做学问的三大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我认为做教师也有三种境界,何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仅用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把教师的三个境界表述得清清楚楚。

为师者唯一的原则是正派的吗(为师者的三种境界)(1)

师者一境:解惑,顾名思义就是解除学生的疑惑。这一点绝大部分的教师都可以做到: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是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让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清醒地把握,对所学的内容也能尽可能的掌握。达到这一境界,不需要太多的积累,也不需要深厚的积淀,只要能知道的比学生多,回答的清理明了即可。

师者二境:受业,就是要传授学业。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这就不是简单解答问题了,要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分析、归纳、总结、自主的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就像孔老夫子所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目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对学生的重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帮助学生树立德业,首先就要求教师时时教书育人,处处为人师表;其次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最后在教学中做到用高尚的人格塑造人,用渊博的知识培养人,用科学方法引导人,用优雅的气质影响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