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伊豆,绕不开川端康成——1926年,川端康成发表了他的处女作《伊豆的舞女》,此后数十年间,这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前前后后被翻拍了六次。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

"伊豆"这两个字十分的文艺,再配上舞女这么吸引人的角色,单就小说的名字,就觉得这小说一定很好看。

但当青春期的我开始阅读这篇小说时,却发现看不下去。虽然它不是一部长篇小说,也就七八章左右的样子,但勉强看完以后,不久连之前看过的部分都没了印象。依稀记得开篇是环境描写,很混沌的样子,整本小说笼罩着日本抑郁的社会氛围。

川端康成要表达的是对美的领悟与感受,原著本身就是根据川端康成年轻时的伊豆之行,带出一段与舞女有关的经历而创作的。但我很难描述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对“伊豆的舞女”这本书有一种抓不住、说不清的感受。硬要探寻,欣赏这一点,还需要年龄的沉淀。

川端康成写出文章只有27岁,但我必须承认,多年以后,我才真正读懂了这本书,看懂了这部电影。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

1974年的《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跃登银幕的作品,当年她只有15岁。22岁的三浦友和在剧中饰演男主川岛。

在山口与三浦74年版之前,同名的电影,至少还有三个版本,吉永小百合的一版也不错,但百友之后,至今无人再翻拍,山口百惠的这部初道成名影片 ,也就无可替代,无人超越!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

影片主角无疑是少女阿熏。电影就以小舞女开场,而且是以小舞女的手和红色响板的特写镜头开始,直接表明电影要表现的人物——伊豆的舞女,其实也是在说明:这部电影首要表现的人物就是山口百惠。

山口百惠扮演的阿薰拿着红竹板,合着三弦琴的旋律打着拍子,这是她在《伊豆的舞女》在银幕上的第一个彩色亮相。这个影片序画,出奇的美。

她的身姿是美好的,她的一举一动,她的一颦一笑,都是很美好的。

电影里来自川岛的自述也是这样:

“卖艺人在汤岛一家旅馆的表演,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见到小舞娘的面容...我非常欣赏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使我的旅途不太寂寞。”

看到山口百惠的第一眼,我们会确定,伊豆的小舞娘就是长这样的,这个演员正是为这个角色量身定做的!山口百惠的小舞娘,与大师笔下纯洁无邪的歌舞艺人阿熏,形象有太多的吻合之处。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4)

然后电影才开始进入男主角的回忆,才出现了和原著几近一模一样的开局:

山路变得弯弯曲曲,快到天城岭了。这时,骤雨白亮亮地笼罩着茂密的杉林,从山麓向我迅猛地横扫过来。

大粒的雨点开始敲打,川岛跑步登上曲折而陡峭的山坡,同时他的心房在猛烈跳动,因为一个希望在催促他赶路——去追小舞女。读者被带入了小说的意境,进入了雨的世界,开始了伊豆之旅。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这是川端康成技法的巧妙之处!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5)

川岛好不容易爬到了天城岭北口的一家茶馆,吁了一口气,完全如愿以偿——巡回艺人一行正在那里小憩。

舞女阿熏看见川岛,马上让出自己的坐垫,把它翻过来,推到了一旁。这是山口百惠第二次亮相,其实在原著里,这才是第一次。

这个时候,阿熏已经换掉了演出服,以现在的眼光看,那个时候的山口百惠尚未脱稚气,那张清秀而安静的脸并不很漂亮,无论是演出还是在生活中,都是浅浅的微笑,羞涩的低着头。

这个时候的她还没长开,她的真正颜值巅峰应该是从《雾之旗》和《春琴抄》开始的。

但是很奇怪,她看上去总是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一些,约莫十七岁光景。尤其是她梳理着那个人叫不上名字的大发髻,发型古雅而又奇特。这种发式,把她那严肃的鹅蛋形脸庞衬托得更加玲珑小巧。当然,这个人物的美,在这部电影里常常依衬着清贫与自然的气息。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6)

川岛就在阿熏让出的坐垫坐下。从此刻起,电影开启了忠于原著的关于男主角川岛的旅游模式——因为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艺人,便与他们结伴而行,其中有个天真、烂漫、可爱的小舞女阿熏,她让川岛产生了无限美好的浪漫联想,萌发出一种朦胧的,似恋非恋的爱慕之情。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7)

三浦友和在《伊豆的舞女》之前,已经演过戏,因为有经验,他的演技也就比山口百惠强一些,更沉稳一点。在这场戏里,他将“我”关注小舞女焦急的心态把握得很不错。

不到一小时的工夫,传来了巡回演出艺人整装出发的声响。我再也坐不住了。不过,只是内心纷乱如麻,却没有勇气站起来。

这段茶馆避雨的戏,影片拍得很精致,简陋却绝对不粗陋——川岛身在炉旁,心却是焦灼万分。山也好,雨也好,竹也好,人也好,全都充满着一种难以明言,却确实可以咂摸到的味道——或者说诗意。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8)

阿熏一家先行离开。川岛出了茶馆,继续追赶,来到了山岭的隧道口。

走进黑的隧道,冰凉的水滴滴答答地落下来。前面是通向南伊豆的出口,露出了小小的亮光。

川岛一路跑出隧道的长镜头,电影表现得和原著一样。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9)

川岛再次追上艺人,阿熏对他有了一次略长时间的凝视,这是山口百惠第一次表现阿熏那种略微动心的微妙而暧昧的情愫。

我们也趁此第三次打量这张符合东方人审美的脸庞,琢磨这个并不精致的五官,为何让我们如此着迷——细细的眼睛,眼皮时双时单。小巧的鼻子尖尖的,衬托了那对同样充满灵气的双眸。鼻子下面不是薄薄的樱桃小嘴,取而代之的是丰润的朱唇!对,就是这个美!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0)

川岛为接近这家人,开始同领队的汉子荣吉并肩行走,连续不断地谈着话,直到完全亲热起来。

——读书人在当时是很受人尊重的。当川岛说出要跟他们一起旅行到下田时,荣吉听了非常高兴。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1)

这个“艺人和乞丐不得入内”的告示,是电影的提前设置。按照原著,在临近结尾的下田街道才出现这一环节。

和想表达“少年和少女邂逅那一瞬间萌动的最真感情”的文本相比,这部电影加入了更多的社会、阶层等的现实性因素。阶级划分得很清楚。

阿熏一家这种流浪艺人也被称为“歌舞伎”,生于日本民间,却也被民间所鄙视和排挤。在日本传统社会中,歌舞伎是排在士农工商等级之外的人,与乞丐同级。而自古以来,读书人,识文断字的人在日本社会就受到相当的尊崇,明治维新之后就更是如此。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2)

如此一来,阿熏,作为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舞娘,到处遭人歧视,受人白眼。有时候表演还可能受到客人的轻薄与侮辱。但是社会最阴暗的环境分毫没有减损她身上最美好的品性——美丽,善良,纯洁无暇,甚至可以说是不谙世事。

比如说,抵达了汤野的小客栈,川岛和大家一起登上客店的二楼,铺席、隔扇又旧又脏,此时却出现了非常动人的一幕:

舞女从楼下端茶上来。她刚在我的面前跪坐下来,脸就臊红了,手不停地颤抖,茶碗险些从茶碟上掉下来,于是她就势把它放在铺席上了。

茶碗虽没落下,茶却洒了一地。看见她那副羞涩柔媚的表情,我都惊呆了。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3)

这种真实的心态,如果不是女孩子真的遇上让自己心如撞鹿的异性,是不可能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的。

对15岁的山口百惠来说,这就是考验演技的戏。她扮演的阿薫,这个很纯的萝莉的形象,除了性格显得有些内敛,就其本身神态来说,与纯朴的小舞女形象非常贴切。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4)

舞女对川岛动了心。川岛更是牵挂着对方。

当晚,旅馆里那场酒宴热闹异常,像是要一直闹下去。女人的尖嗓门时时象闪电一般锐利地穿透暗夜。我有些神经过敏,一直敞开着窗子,痴呆地坐在那里。每一听见鼓声,心里就亮堂了。我睁大了眼睛,象要透过黑暗看出这片寂静是怎么回事。

电影里把这呼之欲出的焦躁情绪表现出来了(原著并未描写当时的歌舞场面,因为看不见。只有一句担心:那舞女今天夜里不会被糟蹋吗?)电影里的川岛则亲眼看到一些色眯眯的家伙缠着小舞女,几乎立刻怒形于色。以至于当晚,他关上木板套窗上了床,内心里还是很烦恼很痛苦。

相比于小说,电影似乎打破了川端竭力想要描绘的美好初见,对社会的批判占得多一些。影片中不断出现鄙薄艺人的话语,简陋的落脚处,低俗的表演混合着客人变态的笑声,还有对舞女的调戏侮辱,画面阴沉灰暗—— 骤然间个人的小情感上升为社会问题,凸现了社会等级差异和矛盾这一主题。

如此特意的拍摄也在暗示:这样的一段爱恋注定是没有结果的。生活的无助,世界的差异,舞女演出时受到欺负,少年却无能为力。 纯真的感情除却纯真的价值之外,便是脆弱,妥协……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5)

因为艺人延缓了行期,川岛也就顺势留了下来。

这天,领头的荣吉来邀我出去散步。凭着桥栏杆,这个男人谈起了他的身世。

——其实这一段是原著后边章节的内容。电影再次给挪动了位置。

荣吉谈自己妻子,妹妹,岳母,雇来的百合子。

落魄潦倒的荣吉;孩子早产夭折在旅途的妻子千代子;哥哥不让但又无奈还是做了舞女的阿熏;迫于社会风习自己也看轻女人的阿妈;离开故里亲人只身做了舞女的百合子。

这些苦难、悲哀的印象,同“不堪令人窒息的忧郁而来伊豆旅行”的“我”孤寂、忧郁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个情节也间接回答了那个问题:千代子的孩子为什么一个个早产或夭折在旅途?女人们每天提着沉重的行李,风餐露宿,忍辱负重,漫无目的地流浪奔波于乡间各地的酒馆、客栈、浴场,干的其实就是陪酒卖笑的营生,其艰辛真难以想象,那么,女人在路上容易流产、早产、婴儿早夭,就是其严酷的反应。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6)

山口百惠在汤野温泉这个著名的出浴图,就是为了让人更好地了解熏子的单纯吧?

有个裸体的女人跑出来,站在那里,做出要从脱衣场的突出部位跳到河岸下方的姿势,笔直地伸出了两臂,口里在喊著什么。她赤身裸体,连块毛巾也没有。这就是那舞女。

她还是个孩子呢。是那么幼稚的孩子,当她发觉了我们,一阵高兴,就赤身裸体地跑到日光下来了,踮起脚尖,伸长了身子。

赤裸着打招呼,这得有多单纯啊!青涩应该怎么演,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简直是一种天然的,未经雕琢的璞玉之美,纤尘不染。

这段出浴戏拍得纯净自然,无一丝做作。在日本人的思想中,沐浴与干净,自然和美的精神观念结合在一起,几乎可以说,日本的沐浴就是一种宗教。那么,这个出浴镜头,是借着裸体、沐浴来呈现一种精神面向的吧。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7)

若不从日本的文化背景着眼,则会觉得突兀:一个连端茶也表现出娇羞的少女,怎么可能在陌生男孩面前自然裸露身体?她可以不穿衣服就跑出来同川岛打招呼(事实上,在那样的一种环境氛围下,这个场景的出现是合情合理的。)

我眺望著她雪白的身子,它象一棵小桐树似的,伸长了双腿,我感到有一股清泉洗净了身心,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嗤嗤笑出声来。

我满心舒畅地笑个不停,头脑澄清得象刷洗过似的。微笑长时间挂在嘴边。

川岛本人也是极其俊秀的少年,不然真很难达到那种“头脑澄清得象刷洗过似的”视角效果。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8)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川岛在温泉停留的这两天,和舞女的接触是电影表现的重点。

比如和舞女一起下五子棋。

房间里只有我们两个人。起初,她离棋盘很远,要伸长手才能下子。渐渐地她忘却了自己,一心扑在棋盘上。她那显得有些不自然的秀美的黑发,几乎触到我的胸脯。她的脸倏地绯红了。

真是360度无死角美的一对情侣啊。拍本片的时候俩人可是首次合作,彼此还不熟悉,山口百惠也算豆蔻年华。但是以后俩人合作的所有电影,随便一截,都是精美绝伦,绝无瑕疵的情侣头像。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19)

这一幕把我的心都融化了,特别是,再配上轻柔的配乐——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煽情,但让观众胸中却留有一种更绵长的情感,折叠又展开,迂回不散。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0)

还有这段念书的情节。

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把说书本子拿起来。舞女果然轻快地靠近我。我一开始朗读,她就立即把脸凑过来,几乎碰到我的肩膀,表情十分认真,眼睛里闪出了光彩,全神贯注地凝望着我的额头,一眨也不眨。

我一直在观察她。她那双娇媚地闪动着的、亮晶晶的又大又黑的眼珠,是她全身最美的地方。双眼皮的线条,也优美得无以复加。她笑起来像一朵鲜花。用笑起来像一朵鲜花这句话来形容她,是恰如其分的。

真的很难相信现实中会有阿薰那种如此自然纯洁、活泼可爱的女性——她会在洗澡时因为高兴而不顾没穿衣服冲出澡堂,会因为说错话感到害羞而低头沉默不语,还会因专心听别人讲故事而忘掉周围的一切……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1)

川岛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她。

舞女在饭馆二楼正襟危坐,敲打着鼓。我可以望见她的背影,恍如就在跟她贴邻的筵席上。

他发现:阿熏表演的时候是发自真心的笑,她的眼睛里有种清光与缱绻。和川岛一起的时候,无论下五子棋还是听他朗读时不自觉地靠近,都是发自本能的,单纯的靠近。看见旧时的好友生病,阿熏的眼泪都是真真切切的悲伤。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2)

鼓声牵动了我的心,舒畅极了。我仿佛忘记了他们是巡回艺人之类的人,既没有好奇心,也不加轻视,这种很平常的对他们的好感,似乎沁入了他们的心灵。我决定将来什么时候到他们大岛的家里去。

世上还能有什么比青春的悸动更美好的情感了呢?《伊豆的舞女》之所以盛名由来已久,就是因为,川端康成的这部早年作品,非常具象的表现了青年男女对于爱情淡淡的渴求。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3)

他们一行人最后离开汤野,又进入了山区。向目的地——下田进发。

途中当然有互动,比如川岛给她放好头发上的梳子,阿熏温柔地受用。

电影这一幕是非常纯洁的感觉……像轻风吹过心头——果然电影的主题就是纯爱。

让人感叹主角选得真好,两个人演的几乎就是自己本来的气质,才能这么浑然天成,尤其山口百惠,这个才15岁的少女,出道即巅峰,真堪为神奇!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4)

“我”和流浪艺人一行人走向下田的路上,分别有两段戏,爬山和拿竹竿。原文是爬山在前,拿竹竿在后。电影则反之。根据拍摄效果来看,还是电影的安排更胜一筹。

舞女阿熏拿竹竿这段,从堆放竹捆的地方,抽出一根比她人还长的粗竹子。哥哥荣吉让送回去,舞女回到堆竹子的地方,又跑回来。这一次,她给川岛拿来一根有中指粗的竹子。

为了一根合适的竹竿,山口百惠就这么来回奔跑。她给三浦友和递竹竿做拐杖的场景,真的可以看到她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14岁的小女孩。

结伴同行,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多么浪漫唯美的情节,甚至眼泪都极其吝啬。有的只是一根竹竿,一把梳子,一副棋子,一本书,一段长长的路程,又或者,共同抚摸过的一只狗。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5)

登上山顶的这段对话也很愉快。

受人歧视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友善的学生,以平等待人,自然激起了感情的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情,还彼此流露了淡淡的爱。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6)

共同度过的第三个夜晚,是住在下田。然后明天启程去大岛。

一进下田的北路口,就到了甲州屋小旅店。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7)

电影里,整个故事就持续了这么几天而已。

川岛很想继续和他们一起的路程,但是他的旅费无存。同时预感:他和舞女的故事可能要接近尾声。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8)

果然,到了下田之后,“我”和小舞女之间的感情终于遭到了危机。

阿熏喜欢川岛,却被家中的长者——千代子的阿妈泼了一盆冷水,她阻止小舞女和“我”出去“看电影”或者“出去转转”。

为了表现阿妈的权威,包括荣吉劝说阿妈允许小舞女和“我”出去玩一段,也遭到严峻拒绝。

到这个时候,电影中只有阿妈说到了“爱”这个字眼,其他时候我们只感到淡淡的情感在涌流,希冀着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而不得——“哪个青年男子不钟情,哪个妙龄少女不怀春”。但是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一个读书人和艺妓的故事恐怕是没有结局的。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29)

那个时代的人们(包括阿妈自己)认为舞女地位低下,身份悬殊,是根本不可能跟一个学生在一起的,即使在一起了也没有好结果,长痛不如短痛,还不如就此割手。

阿妈最后还特别强调,就是知道川岛是好人才不允许阿熏和他一起出去玩。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0)

阿熏在外边听到这些话,长时间默然不语。她颦间淡淡的忧郁,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1)

这段阿妈反对的戏,电影用了不短的时间,而原文只是一笔带过:

妈妈不应允。为什么带一个人去不行呢,我实在觉得奇怪。

然后是川岛眼中的阿熏失望的反应:

她显得很淡漠,我没敢搭话。她仿佛连抬头望我的勇气也没有了。

不能说电影的表现力逊色于原著,撇开原著的影响,单看这段片子的话,那种淡淡的忧伤感还是很动人的。最终由于旧时代的思想、阶级的悬殊和阿熏家人的强烈反对,川岛只能选择了离开。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2)

分手这一幕在情节的设定上,山口百惠版更接近小说原著。

快到码头,舞女蹲在岸边的倩影赫然映入我的心中。我们走到她身边以前,她一动不动,只顾默默地把头耷拉下来。她依旧是昨晚那副化了妆的模样,这就更加牵动我的情思。眼角的胭脂给她的秀脸添了几分天真、严肃的神情,使她像在生气。

小舞女一大早就在码头处等着“我”,而且一言不发,眼睛盯着水面。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3)

男女主人公有爱却不直接表露,为什么要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为什么不能给他们一个完美的结局?

因为,两条方向不同的直线也只能是这样相遇一瞬间,然后——永别。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4)

结尾这一幕才是真的一别就成了永远。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5)

阿熏就这样永远保存在了记忆中,在文字和影像的记录里不会老去。

我枕着书包躺下了。头脑空空如也,没有了时间的感觉。泪水扑簌簌地滴在书包上,连脸颊都觉得凉了。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6)

原著文中最后一段:

“船舱的灯光熄灭了……我听任泪水向下流,……我的头脑变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来,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只感觉甜蜜的愉快。”

天然的纯真让他们之间浅浅爱恋的感觉有了至高的标准——让观众以此作为纯真感情的标准。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7)

这个结尾,我逐渐领悟到了川端先生那“残缺的唯美”的意念——也许不能完整拥有的美就是唯美吧。

伊豆的舞女山口百惠介绍(伊豆的舞女是山口百惠第一部银幕作品)(38)

原文就这样结束了。

但是电影没有,而是出现了一个可怕的结尾。影片的最后,正在跳舞的阿薰被一个肩膀上纹着刺青的猥琐男人强行抱住,阿熏一直躲闪,在反抗之际,画面就此定格,切断所有美好的设想,电影就此戛然结束。

书里完全没有这一段,是在忧伤但也美好的氛围里结束的。这个电影结尾的镜头很恶心,让我非常吃惊,因为记忆中完全没有这个。

这是一种类似于预言式的镜头,悲怆的音乐声中预示了一个悲剧的未来。阿熏仍旧是一个舞娘,重复着一个舞娘凄惨的命运,这就不是一个伤感哀艳的爱情故事了,它根本就是一个悲剧,这里面有着善良和美丽被残忍地埋葬的虚无与绝望。

影片即便到这里也不留给我们光明的尾巴,这点可以说不如原著清新,而是更加残酷。

可是要击中观众的痛,也只有同样纯洁的人才会被击中啊!

有人说,美好终究逃不过现实的魔掌。虽然事实如此,但是之前艺人的悲惨命运已经预示了阿熏的未来,没必要再这样强调。电影里加了这个似乎是特意为增强戏剧性,有些刻意了。其他版本的结尾都不是这样的,唯独这个版本的结局很丑陋。

当然,除了最后这个似乎没必要的镜头,整部电影仍可视作一次成功的改编。

读川端康成的原著,会被剧中那纯洁的形象和淡淡的情傃所迷倒。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浮现而出的,是那弥漫清爽、悠曼之情的的风景,旅行路上欲语难言、朦胧青涩的恋情,和青春时代那一份在路上的随性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