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类呼吸系统,将氧气从空气中输送到身体组织中,同时去除多余的二氧化碳。此外,呼吸系统在体温调节(维持正常体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夏季通过呼吸蒸发降温)。

但是,禽类呼吸系统与哺乳动物系统(比如我们人类)有一些基本的区别。

家禽与哺乳动物的不同

哺乳动物的肺,由几百万个称为肺泡的小气球组成,它们随着动物的呼吸而膨胀和收缩。众多的小管和肺泡使肺呈海绵状。

微信图片_20200

▲ 哺乳动物的肺

在哺乳动物中,空气流动是双向的,空气进入和排出肺部的通道的是公用的。结果,进入哺乳动物肺部的“新”空气,与“老”空气有一段是混合在一起的。

▲ 哺乳动物的肺

但是,家禽的肺不是弹性的——它们在家禽呼吸时并不会变大。禽类呼吸系统不同于哺乳动物,气囊在呼吸中起重要作用(但不直接参与气体交换)。

▲ 禽类的气管和肺

由于气囊的存在,它仅允许空气通过肺部单向流动。单向流动,意味着每次流经肺部的空气,都是最新鲜的,具有更高的氧含量。

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有新鲜空气通过肺,称为“双重呼吸”。单向的空气流动,可以让更多的氧气扩散到血液中去。

家禽特殊的气囊

禽类所特有的、伸出肺外、分布于内脏间的膨大的膜质囊,叫做气囊。有的气囊还通入肌肉间、皮肤下面和骨腔内。

气囊壁很薄,不易分清,如果从家禽的喉门插入玻管,吹入气体,或由喉门注入有色的胶液,待胶液凝固后再观察,则甚为明显。

▲ 鸭的肺系统乳胶注射(蓝色)模型

突出显示了整个身体的气囊

气囊一共有9个( 4对 1个),其中与中支气管直接相通的称后气囊(包括腹气囊和后胸气囊),其余的与次级支气管相连的,称前气囊(包括颈气囊、锁间气囊和前胸气囊)。

除锁间气囊为单个者外,其余皆成对存在。气囊壁很薄,血管很少。所以它们在气体交换中不起直接作用。相反,它们充当“风箱”,主要给肺通气。

鸡的祖先需要飞翔。而飞翔时,由于胸肌处于紧张状态,肋骨和胸骨固定不动,因此也就不能用哺乳动物的方式进行呼吸,而是随翼的扇动,依靠气囊的收缩和扩张来完成。

▲ 白色部分是鸡的气囊

气囊的出现和双重呼吸,是鸡的祖先对飞翔生活的重要适应。

你可能知道禽类有中空的骨头(你甚至可以在吃鸡的时候看到它们),但你可能没有考虑过这些空间是如何工作的。家禽的空气囊甚至延伸到骨头中。

▲ 禽类中空的长骨

随着家禽的成长,它的空气囊会形成一个生长和管子系统,它侵入家禽的骨头对其充气,使其形成空洞。

前空气囊与家禽体前部的中空骨相连,后气囊与家禽体背部的中空骨相连。这种骨骼化的骨骼系统为禽类提供了一个既轻盈又结实的骨骼。这减轻了家禽祖先的体重,使其更容易飞行。

▲ 气囊连接家禽的椎骨的位置

其实,家禽的气囊结构是从它们的恐龙祖先继承而来的。气腔龙,除了在脊椎骨上,还在叉骨、肠骨和腹肋等骨骼上有气囊存在的证据,显示出它具有和家禽非常接近的气囊系统。

由于家禽的气囊血管很少,壁很薄,所以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抗体以及药物,很难达到气囊的表面。

▲ 气囊炎导致的包心包肝

所以当空气环境较差,或者有病原体感染时,由于气囊分布于内脏之间,甚至连接骨骼内的空腔。经常很容易出现气囊炎,严重时,导致全身感染。比如,解剖时候,常见的包心(心包炎)包肝(肝周炎),很有可能就是气囊炎引起的。

气血屏障

禽类,气体扩散的血气屏障是非常薄的,因此禽类气体交换非常有效。这很重要,因为气体扩散穿过这个屏障与它的厚度成反比。在陆生脊椎动物中,禽类和鸟类的血气屏障是最薄的。

▲ 不同物种的气血屏障厚度

在禽类中,血气屏障的厚度是不同的,小体型的家禽通常比大的家禽有更薄的血气屏障。

▲ 真菌通过呼吸系统

弥漫性感染内脏各器官表面

但是,和气囊一样,气血屏障越薄,其抵抗病原体侵入的能力也就越差。

空气如何通过肺和气囊

家禽的气囊,一共有9个,那么我们给他们编个号。

1 -颈部气囊

2 -前胸气囊

3 -尾胸气囊

4 -腹气囊

注意:锁间气囊较小,对呼吸过程意义不大,这里对其忽略

▲ 前面两对气囊与肺部前面相连

后面两对气囊与肺部后面相连

▲ 吸气时空气的流动

吸气时,所有气囊都会膨胀,体积变大。新鲜的空气进入后部气囊(3,4),也进入肺部。同时,‘新’空气通过肺部完成交换,变成‘旧’空气,‘旧’空气通过副支气管进入前部气囊(1,2)。请注意,因为肺部始终有空气存在,所以整个过程是同时且连续发生的。

▲ 呼气时空气的流动

呼气时,气囊体积减小,后气囊(3,4)储存的‘新’空气进入肺部,变成‘旧’空气,同时与前气囊(1,2)储存的‘旧’空气汇合,一同通过气管离开身体。整个过程也是同时且连续发生的。

禽类消化系统结构(禽类的呼吸系统)(1)

禽类消化系统结构(禽类的呼吸系统)(2)

禽类消化系统结构(禽类的呼吸系统)(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