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历史小白,今天继续给大家聊一聊三国时期历史人物,东吴政权掌门人—孙权今天的话题主要是孙权晚年为什么变得杀气很重?孙权是18岁时接替其兄孙策成为江东集团的实际掌门人江东集团初创者小霸王孙策,在当时就有很多人分析过:轻而无备,谋而不细,他的自负和不拘小节,最终害了自己的性命而对整个江东集团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孙权,早期的孙权刚满18岁,他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知人善用,在危机时刻,带领江东父老联合蜀汉刘备,击败了来势汹汹的曹操,取得了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大战的胜利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借东风,周公瑾火烧赤壁等经典故事均来自于古代最著名的这场赤壁大战可以说,正是孙权重用周瑜,最终获得以少胜多的经典胜利所以,早期的孙权是一个情感丰富知人善用的君王但是,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的那样,多情必定多疑,晚年时期的孙权在将权利紧紧抓住自己手里以后,开始了各种铲除异己的行动后世孙权被评价为是勾践一样的人物这个评价非常到位,孙权不但像勾践一样能够任贤用能,忍辱负重,而且像勾践一样阴鸷冷酷,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孙权晚年为何突然昏庸无道?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孙权晚年为何突然昏庸无道(孙权晚年为什么变得杀气很重)

孙权晚年为何突然昏庸无道

大家好!我是历史小白,今天继续给大家聊一聊三国时期历史人物,东吴政权掌门人—孙权。今天的话题主要是孙权晚年为什么变得杀气很重?孙权是18岁时接替其兄孙策成为江东集团的实际掌门人。江东集团初创者小霸王孙策,在当时就有很多人分析过:轻而无备,谋而不细,他的自负和不拘小节,最终害了自己的性命。而对整个江东集团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孙权,早期的孙权刚满18岁,他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知人善用,在危机时刻,带领江东父老联合蜀汉刘备,击败了来势汹汹的曹操,取得了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大战的胜利。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借东风,周公瑾火烧赤壁等经典故事均来自于古代最著名的这场赤壁大战。可以说,正是孙权重用周瑜,最终获得以少胜多的经典胜利。所以,早期的孙权是一个情感丰富知人善用的君王。但是,正如易中天先生所说的那样,多情必定多疑,晚年时期的孙权在将权利紧紧抓住自己手里以后,开始了各种铲除异己的行动。后世孙权被评价为是勾践一样的人物。这个评价非常到位,孙权不但像勾践一样能够任贤用能,忍辱负重,而且像勾践一样阴鸷冷酷,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少年英雄的孙权,晚年竟变得如此昏庸残忍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江东集团的创始人不是他,而是他的亲哥哥孙策,他是从孙策手里继承下来的权利,所以他不像三国另两外枭雄人物曹操和刘备,自己的地盘是自己苦心打下来的,不存在继承问题,这样最大好处是跟你一起打江山的功臣都拥护你,反对党很少。而孙权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曾经辅佐哥哥的这帮重臣怎样辅佐自己,拥护自己?所以,他必须要时刻忍辱负重,虚心学习,礼贤下士。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了笼络人心。但是,当自己基业稳固以后,自己人性里最真实的一面逐渐显现出来,他先是排斥老臣张昭,然后逼死陆逊。自己又挑起争夺太子宝座的“南鲁党争”废除太子孙和,赐死孙霸。自己亲生儿子都不放过,何尝其他人呢?那么孙权的性格为什么会变得如此暴戾恣睢呢?《三国志》作者陈寿曾经这样评价孙权,说“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孙权其人既知人善任,又刻薄寡恩。”注意最后那句刻薄寡恩,说孙权是个恩将仇报的小人。当自己的政权稳固以后,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就渐渐显露出来了,这也是中国历代帝王将相为什么在早年建功立业过程中和别人能打成一片,晚年时期为了确保自己的江山稳固大肆杀戮有功之臣,历史上这样的君王非常非常多,明代朱元璋就是典型例子。当然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里面,孙权最得意的继承人孙登,在年仅33岁去世了。历史上评价孙登是谨慎得体,礼贤下士,颇有明君风范,然后孙登不幸早逝,给孙权心里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他不再去相信别人,甚至他亲立的太子也被废黜,而且利用太子党争,废黜各家势力集团,这不能不说孙权是为了挑起争端而故意为之!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孙权为了证明自己军事才干不输给自己哥哥孙策,曾率领军队不断攻打曹魏集团,其中几次攻打合淝,都失败而归。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率十万大军,气势汹汹,攻打合肥,满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被张辽打了个落花流水。当时,合肥守将张辽、乐进和李典,三人合力,以七千人,将孙权十万大军击溃,孙权惨败。合肥之战,非常惨痛,孙权丢尽了面子,除了他本人差点被活捉,大将陈武战死。大将宋谦和徐盛,溃散奔走。史书记载: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大将凌统身受重伤,三百部下全部阵亡。史书记载: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大将甘宁和吕蒙,死战才得以脱险。史书记载:蒙与凌统以死扞卫。说实话,孙权的军事能力没有那么糟糕,但是单纯地从结果来看,真的只能用“笑话”来形容。他屡次率领十万大军北上,次次都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而退却。故而在当今的民间史学界,孙权被戏称为“孙十万”。我们不按时间顺序来列举一下他的战果:攻打合淝,被张辽率领八百勇士来了个“威震逍遥津”,此战大名响彻江东,小儿闻之不敢夜啼。这一战给孙权留下了一生的心理阴影,张辽由此得名“张八百”。攻打合淝2.0,被满宠率领几十勇士突袭了营寨,还杀死了一个侄子,孙权退兵。满宠由此得名“满数十”。攻打合淝3.0,魏方蒋济一封书信被东吴截获,孙权认为其中有诈,于是退兵。蒋济由此得名“蒋一封”。攻打合淝4.0,魏方徐州刺史臧霸率军救援。孙权听说臧霸来了,放弃攻击,退回东吴。臧霸由此得名“臧传说”。攻打江夏,魏将文聘因为兵力太少,于是放弃了抵抗,自己跑到城楼上睡大觉。孙权见状,认为其中有诈,于是退兵。文聘由此得名“文睡觉”。由此可见,孙权急于在军事行动上建功立业,但每次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看来,孙权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笼络人心,真的是难于上青天!这样结果就是对孙权的心理造成了难以忘怀的影响,既然自己不能通过率兵打仗的方式来树立自己威望,那么仅剩一条途径,那就是重心向内,铲除异己,所以,孙权晚年东吴社会阴暗面很重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人的天性来看,就对各种负面评价敏感,而情绪自控力差的人,会让负面评价造成的负面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种心理效应在领导人物身上会放大,因为这类人要肩负的责任比普通人要大,言行决策必须比一般人更精准到位,故而也更需要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就是为什么,合格的领导者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如果放在一国的领导人,尤其是独裁者、权力高度集中的皇帝身上,这种心理效应则会放到最大。毕竟权力之路凶险万分,稍微露出破绽很有可能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古语常说“伴君如伴虎”,中国历史上猜忌多疑的君王占据了绝大多数,原因便是在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