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封控在家,如何让自己和家人保持心理健康?正常的生活作息至关重要。不焦虑、少抱怨、坚持爱好,在平凡日子里找乐趣,心中有热、眼中有光,才能把日子过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刘畊宏女孩”的“运动经”

“从疫情前的一星期三次私教课,到疫情封控在家,突然不知道从何做起。”运动对于家住南翔的刘丽爽来说是每天的必修课,一天不运动就像少了点什么。不过,她很快就适应了居家运动的场地和环境,并且带着丈夫一起加入到了运动“大军”中。

你们把日子过成了诗(他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1)

刚开始封控的几天,她在抖音上找专业健身博主的视频钻研动作要领和细节,找到窍门后立即实施。《郑多燕小红帽》、HIIT燃脂操等等课程,她都有所涉及。之后一周,她的运动量甚至逐步增加到了一周五次,有氧刷脂与力量增肌同步进行,疫情初期胖出来的小肚腩也很快被“消灭”了。

“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力,也可以带来催产素、血清素和多巴胺,那些扩展开胸的动作对抗焦虑与抑郁都是有科学依据的。” 刘丽爽介绍,最近,刘畊宏凭借健身操直播火爆全网,收获了一大堆追随者,也吸引了刘丽爽和她丈夫。

在刘丽爽家的客厅,他们跟着视频一起跳了5遍《本草纲目》,之后再自己练习,很快,他们就汗流浃背。“虽然我老公的动作不是很标准,但是两人互相监督,一起锻炼身体,也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刘丽爽说。

你们把日子过成了诗(他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2)

刘丽爽对运动不仅很热爱,而且非常认真。每次运动前,她一定会换好成套的运动服,并化一个好气色的裸妆,再根据音乐和节奏,把每次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段落的小模块,这样既能容易坚持到底,又可以在高强度的节奏中营造休息的时间,尽量避免居家运动带来的不适和创伤。

品书香满屋,醉居家时光

嘉定工业区居民赵亚是高级工程师,虽是典型的“IT男”,但从来不吝啬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和精力。封控在家,他拥有了更多时间去徜徉书海,也让他有机会陪伴在家人身边,一起在各种书籍中找寻知识和欢乐。

“3月9日就开始居家办公,完成日常工作之外,一般选择早上起床后以及晚上入睡前阅读,每天会有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我自己比较喜欢读一些历史类的书籍,包括中西方历史、技术史等等。”赵亚说,封控期间,可以将很多碎片时间整合起来,比如通勤时间和无效社交时间等,均可省下来用来完成一些连贯的阅读和思考,阅读的连贯性无论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考虑,都是有益的。

你们把日子过成了诗(他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3)

一个多月时间里,他不仅深度阅读了《技术的本质》《史话技术思维》等和技术相关的书籍,同时还通过《观世变》《历史大脉络》,深度思考人类历史变迁等。赵亚对阅读的热爱和坚持也影响着家人们,不管是上小学的女儿,还是懵懂的儿子,都会跟在他的身后,安安静静地坐在一块,手上捧着不同的书籍,了解新知识、学习新本领。

“阅读很容易变成一家人生活的一部分,赵亚这方面的热爱对我们的影响很积极也很正面。”在爱人王然看来,居家生活的这一个多月,孩子们看见了爸爸在书海里找寻自己的快乐,他们逐渐“传承”和养成了这份爱好,一家人有时候在书架前阅读,有时候就在阳台上席地而坐,家里处处都是“阅读角”,随时飘着书香。“我们将带着这段时间从阅读中获取的感悟和沉淀,以及对生活的深入思考,朝着美好未来前进!”赵亚说。

制定时间表,忙碌又充实

“7:00,按时起床,学生早读,老婆备课、我烧早饭;8:45,一家人一起做广播操;9:00,老婆、女儿上网课,我做小区物资分发志愿者或者流调志愿者;11:00,我准时在线听课……”封控的日子里,对于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体育教研员李文峰家庭来说,每天的工作、生活都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学校的教研和教学任务外,李文峰和她妻子还要兼顾到孩子的生活保障以及疫情防控志愿者工作,为此,他们从4月1日封控开始,就制定了每天的工作学习进度表,并打印制作成表格,全家人按此严格执行。

你们把日子过成了诗(他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4)

在李文峰家中,除了没有黑板和课桌椅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课堂”:女儿对着笔记本电脑跟着老师在念着英语单词;妻子是嘉定二中数学教师兼班主任,不仅要上网课召开班会,还要根据学校布置做好行规教育和教学工作;李文峰自己,则经常需要完成上海市小学体育学科空中课堂的补拍、修改和上传,并召集全区各个小学的体育老师开展教研指导工作。

你们把日子过成了诗(他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5)

李文峰开玩笑说,他们一家三口似乎就是换了一下工作和学习的场地,把教室和教研室改在了家里,虽然不能出门,但依旧按照家里的这份“课表”上课、休息和运动。“有时候我就把女儿当成学校里的学生,教她进行各种居家运动,提醒她有哪些注意的事项。她做完之后,发现有不到位的细节,也会提醒我,同样也开拓了我的教研思路。”正是在井井有条的安排下,一家人的工作生活并没有因为封控带来太多的影响,不过他们希望能够早点来到阳光下,走在宽阔的操场上,尽情挥洒汗水。

给长辈洗碗、洗袜子

居家一个月,对于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二(7)班的张映晨同学来说,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就是帮家里人洗碗,而且已经坚持了整整一个月。每次,他还会把洗好的碗筷在水池里摆出不同的造型,就像为封控日子增加了一幅漂亮的美术作品。

你们把日子过成了诗(他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6)

“我和哥哥每天至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擦餐桌、收拾碗筷、扔垃圾等,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爸爸说,这是男孩子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张映晨告诉记者,他的爸爸因工作不在家,叮嘱他们要多心疼妈妈和外婆。为此,他不仅在这个月里克服了怕黑的心理,学会了独自一个人睡觉,还学会了用吸尘器吸地,和外婆一起学习水培蔬菜,不仅增加了知识,也成了长辈们的好帮手。

你们把日子过成了诗(他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7)

张映晨的妈妈会经常参加小区里的防疫志愿者工作,每次结束完任务,张映晨看到妈妈疲惫的身影,觉得非常心疼,就偷偷地学会了帮妈妈洗袜子,“这样妈妈就可以轻松一些,她也会很开心。”张映晨说。

此外,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在云端为孩子们开辟了“劳动擂台大PK”活动,倡导孩子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长辈们减轻负担。学校大队辅导员谭珂介绍,活动包括整理类、清洁类、烹饪类、看护类和手工类,希望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项劳动活动,丰富居家生活,疫情虽然减少了孩子在校的学习时间,但依旧可以在生活中学会点滴成长和不断进步。

你们把日子过成了诗(他们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模样)(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