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三次被灭国的历史(三次被瓜分亡国百余年的波兰最恨谁)(1)

波兰政区图

波兰三次被灭国的历史(三次被瓜分亡国百余年的波兰最恨谁)(2)

波兰地形图

波兰共和国(Republic Of Poland,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是北面濒临波罗的海的中欧国家,西面与德国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在东,东北部和立陶宛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外飞地)接壤。波兰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导致历史上连年的战火纷争,几个世纪以来波兰的版图也一再更改,而近年波兰无论在欧盟还是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亦与日俱增。

首都华沙(Warsaw),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工业、贸易和最大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

波兰是欧盟、北约、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贸组织的成员。

【名称起源】

波兰一词源于斯拉夫语Polanie,意思是居住在平原上的人。历史上波兰也因此无险可守,多次被列强瓜分

【人口】

3999万(2015年)。96.5%为波兰人,少数民族包括德意志人(1.3%)、乌克兰人(0.6%)、白俄罗斯人(0.5%)等。国民的50%年龄都在35岁以内。官方语言是波兰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波兰曾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世界上犹太人最大的聚居地之一,人数多达300万。但在二战中以及前后的移民潮使波兰渐渐成为一个单一种族国家。

现在的波兰人特别珍惜其悠久而辉煌的宗教文化传统。总体上,波兰是欧洲少数对宗教信仰仍然保持相当虔诚的国家,境内大小教堂林立,宗教气氛浓郁,每周去教堂望弥撒仍是大多数居民重要的生活内容。

波兰95%的人口信奉天主教,其中有75%依然忠实虔诚的遵守天主教的传统习俗。虽然历史上曾征服波兰的普鲁士(新教路德会)和俄国(东正教)都企图压制天主教,但反而坚定了波兰人对天主教的信念。前任教皇若望·保禄二世(1978年-2005年在位)也是波兰人。其余的5%人口大多属于东正教或基督新教。

【政治】

波兰是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政府分享行政权力。根据新宪法,如总统否决了议会或政府提交的法案,议会可以五分之三的多数否决总统的决定。

波兰政府的结构包括了一个由总理为主导的内阁。总理从两院制国会的下议院多数党成员中产生,由他向总统提名阁员名单,由总统任命。波兰总统为国家元首,直选产生,任期5年,可以连任一次。

波兰议会由下议院议会(Sejm,460名成员)和上院参议院(Senat,100名成员)组成,皆由民主选举直接产生。国会成员根据省划直选产生,任期4年。根据1997年生效的现行波兰宪法,除了下议院两个预留给少数民族政党的席位(一席予德国裔,另一席予立陶宛裔)外,选举奉行混合比例代表制,只有获得总投票率5%的政党才能进入国会。

波兰最高司法机构为波兰的最高法院(Sąd Najwyższy)。最高法院的法官由国家司法会议提名,总统任命,法官任期终身。而宪法法官(Trybunał Konstytucyjny)则由议会选出,任期9年。

【行政区划】

1998年7月,波兰众议院通过一项决议,将全国49个省改为16个省(单数województwo,复数województwa):库亚维-滨海省 (Kujawsko-Pomorskie)、大波兰省 (Wielkopolskie)、小波兰省(Małopolskie)、罗兹省 (Łódzkie)、下西里西亚省 (Dolnośląskie)、卢布林省 (Lubelskie)、卢布斯卡省(Lubuskie)、马佐夫舍省 (Mazowieckie)、奥波莱省 (Opolskie)、波德拉谢省 (Podlaskie)、滨海省(Pomorskie)、西里西亚省 (Śląskie)、喀尔巴阡山省(Podkarpackie)、圣十字省 (Świętokrzyskie)、瓦尔米亚-马祖里省 (Warmińsko-Mazurskie)、滨海省 (Zachodniopomorskie)

同时重新设立县制,由省、乡两级改为省、县、乡三级,共设16个省,308个县,2489个乡。

【历史沿革】

波兰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定居。罗马帝国时期,波兰是帝国东部边陲。

公元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接受天主教为国教,建立皮亚斯特王朝。

波兰三次被灭国的历史(三次被瓜分亡国百余年的波兰最恨谁)(3)

十一世纪波兰的版图,与今天波兰的版图比较

1025年,(勇敢者)博莱斯瓦夫一世加冕为波兰国王。其后波兰成立世界上最早的议会之一。

1138年,王朝分裂。这期间邀请一些条顿骑士团保卫北方。

14世纪,卡西米尔三世重新统一波兰,进行改革,在首都克拉科夫创办雅盖隆大学,欢迎德意志人、犹太人移民到波兰。

波兰三次被灭国的历史(三次被瓜分亡国百余年的波兰最恨谁)(4)

波兰立陶宛联邦(最大疆域)

波兰的黄金岁月是在16世纪时,当时波兰与立陶宛合并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成为欧洲的一个大国。

1683年,波兰国王率骑兵击退了进攻奥地利的土耳其军队,保护了欧洲的完整,史称维也纳之战。波兰政权是半联邦半贵族式共和,史称第一共和国,首都也迁往华沙。

在之后的一个世纪中,贵族势力的增强与内部动乱削弱了国家的总体实力,导致了俄罗斯帝国、普鲁士王国以及奥地利对波兰的三次瓜分。

1772年8月,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成为俄普奥三国的保护国。

1793年,俄普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协定。经过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伦为沙俄的傀儡国。

1795年,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协定。根据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从此亡国百余年。

波兰三次被灭国的历史(三次被瓜分亡国百余年的波兰最恨谁)(5)

俄普奥三分波兰

波兰三次被灭国的历史(三次被瓜分亡国百余年的波兰最恨谁)(6)

波兰领土变迁

19世纪,拿破仑一世战败后,波兰的大部分领土属于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疆土,但在俄罗斯帝国发生十月革命后,波兰于1918年11月取得独立,成立了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

1924年,波兰全境推行自己的货币,成为了当时中欧最稳定的货币之一。在二战爆发前,波兰成为欧洲一个不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举足轻重的国家,并建立起来一支强大的陆军。不过,一战结束后至二战爆发前的波兰也存在致命弱点。由于波兰领土由一战前的德占区、奥占区和俄占区合并而成,民族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二战前的1938年,波兰曾在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期间取得了今斯洛伐克北部少量领土,然而第二共和国只能一直持续到1939年,和平时间不到二十年,再遭劫难。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波兰的领土被纳粹德国从西面入侵和1939年9月17日苏联则是从东方侵入,9月17日苏联红军和德国国防军在布列斯特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举行联合阅兵式,标志两国对波兰的瓜分占领。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纳粹占领了波兰全境。1944年夏,苏联军队攻入波兰。7月22日,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PKWN)。年底,改组为临时政府,立即得到苏联承认。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协议,波兰于1945年6月28日组成以卢布林政府为基础的新政府。波兰有600万人口在二战中丧生,70%的工厂和1/3的耕地被毁,华沙成为一片瓦砾。

1948年,波兰统一工人党成立,1952年,改国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在冷战期间,波兰一直在内外政策上追随苏联。

1990年1月16日,波兰政府通过政党法草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史称第三共和国。

1999年,波兰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003年6月波兰举行全民公决,决定加入欧洲联盟。

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在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