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 人民日报

听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讲过这样一件事。

某日,十一学校的一名学生找到他,说:“校长,我们几个同学这个周六准备到天津去一趟,我们想请你一起去,怎么样?”李校长当即查了自己的日程安排,周六还真没有什么事,于是一口答应。

到了周六,李校长跟几个学生一起乘高铁到了天津,考察一圈,当日返回。一路上,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故事发生,无非就是几个学生海阔天空地神聊,评点时事,说说笑话,大部分时光李校长都是笑眯眯地听他们侃大山。

回到学校一周之后,有一天,李校长在路上遇到了那个组织到天津考察的同学,他一脸认真地对李校长说:“校长啊,上周到天津,你让我们很受教育!”

教育就是要听话(陪着就是教育)(1)

学生的话让李校长思索了很久。其实,李校长一路上并没有“教育”学生,没有对他们的考察进行任何指点,甚至没有叮嘱过安全问题,为什么他们会感觉很受教育呢?

还有一个老师,与李校长的做法差不多。

有一名初中女生,父母离异,她被判给父亲抚养。女孩感觉没有了母爱,整日郁郁寡欢。她的班主任发现以后,诚恳地邀请学生每天午饭后到自己办公室休息一会儿。学生很高兴,每天从食堂吃完饭,就跑到班主任的办公室里。其实也没有什么事情,有时候师生随便聊聊家长里短,有时候就是各自静静地看一会儿书,有时候帮老师改改作业,有时候各自上网转转……半年以后,这个孩子重新变得活泼开朗——她从老师无言的陪同里,感受到了自然真切的爱。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假如这位班主任每天把孩子叫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所谓的心理辅导,或者不停地安慰关怀。我敢说,用不了一个周,学生就会躲得远远的。

类似的事情,我还亲耳听美国最佳教师雷夫讲过。

他在去年来上海演讲期间,说:他的班上有一个孩子,父母关系恶劣,整天打架,而且还吸毒酗酒。所以这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形成了扭曲的家庭观:家就是父母打架的地方,他讨厌家,他一辈子都不会结婚!

教育就是要听话(陪着就是教育)(2)

如果是我们,遇到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发动全班同学给他送温暖,关心他,体贴他,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告诉他家是很温暖的,父母虽然打架酗酒,但还是爱他的……这应该是我们惯用的招数。

雷夫没有这样做,连一句安慰和疏导的话都没有说。他郑重地向孩子发出邀请,邀请他到自己的家里住上两个月。孩子欣然接受了邀请,进入雷夫家之后,雷夫跟他约法三章:必须按时起床,必须按时休息,必须收拾自己房间的卫生。孩子一一接受。

两个月里,雷夫没有进行任何说教,没有刻意安排任何“教育活动”,他把自己家庭生活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呈现给孩子:夫妻之间真切的爱和相互的尊重,几个孩子之间亲密的感情,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有不同意见时的平等讨论……结果,两个月后,当孩子离开雷夫家的时候,非常感动地说:雷夫,我知道了,家是很温暖的,将来我也要有一个这样的家!

教育就是要听话(陪着就是教育)(3)

雷夫说:我不会强迫孩子改变,我没有这个权力。我的责任是让孩子自己体验和观察,自己得出结论。

雷夫的话让我们惭愧。中国教育已经被深刻地异化为说教、控制和压迫,我们绞尽脑汁、费尽心血不断地开展各种所谓的教育,结果就是不断激发学生对教育的反感,不断地推着学生走向教育的反面。从李希贵校长到雷夫,他们身体力行的“陪着就是教育”,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面,看到了教育的真正力量。这样的教育,没有痕迹,如水般柔和,直抵心灵,浸润生命,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