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底,毛主席指名要拍摄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最后商定由袁雪芬扮演祝英台,范瑞娟扮演梁山伯。

正当剧团演员们热情高涨要投入拍摄,苏联专家却说:“你们要拍彩色片,再过个三五个五年计划再说,现在你们能拍好黑白片就可以了。”

可是经过大家艰苦卓绝的努力,经过11个月的艰苦拍摄工作,总算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拍出了诗画一般的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越剧袁雪芬我家有个小九妹(越剧一姐袁雪芬)(1)

1954年,周恩来总理便带着“两台”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收获了国际赞誉。同时,也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许多殊荣。在国内,南北放映,更是赢得普遍赞誉。

但是袁雪芬自己却从来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因为她认为这部电影只是“遗憾的艺术”。

在拍摄电影过程中,当祝英台与梁山伯“楼台相会”时,本来有一次拍摄,袁雪芬眼眶里包含着热泪与梁山伯相见,非常动情。但是,因为拍摄技术原因那一幕不可用,后来拍的都不如那一次深刻,袁雪芬便不忍回看。

越剧袁雪芬我家有个小九妹(越剧一姐袁雪芬)(2)

袁雪芬对艺术是非常认真的,但是对于生活现实问题,却未必考虑得周全。

1956年,34岁的袁雪芬终于考虑择偶问题,她嫁给了一个解放日报社的记者。

旧社会,一个“女戏子”,要说嫁得好,那必定是给某个老爷当了姨太太。

再好的,像马樟花,嫁给一个大学生,又是明媒正娶,算是极光彩的,终究如何,她的幸福淹死在人们的口水中。

新中国成立了,天翻地覆,袁雪芬再不是当初的“戏子”,她是参加过第一届政协,登上过天安门城楼见证开国的“表演艺术家”。

1956年,这个“艺术家”34岁了,她的良人又在哪里呢?

袁雪芬自己等待着,寻觅着,她的领导同事们关心着。

越剧袁雪芬我家有个小九妹(越剧一姐袁雪芬)(3)

她想,一不高攀有地位的名人,二不追求物质优越的人,只求淡泊名利又具有道德情操,有文化,有共同语言的平凡人。

大约还是对自己的身份不够自信,她把自己看得太低,似乎在害怕,太好的人,她得不到。

所以,拒绝了很多合适的人,终究遇到了命运的残酷戏弄。

1956年2月,袁雪芬嫁给了解放日报的记者郑先生——她在自述中连他的名字都不愿意说——竟厌恶至此。

婚前,她以为他谈吐不俗,作风良好,谁知婚后见本性。

首先,郑先生非常自私——就算是两个人一起吃鸡蛋,郑先生也一定要挑选白一点的那个。

他把袁雪芬当成是他的私有财产,百般挑剔,争吵不断。

以至于,袁雪芬深夜在黄浦江边徘徊,面对滚滚江水,深深痛楚。

如此痛苦,为何不分开呢?周总理这样问她。

她是如此骄傲的人,她的身份,她的三个孩子,她如何敢分开。

她的尊严不允许,一切痛苦,生生挨着。

直到挨过34年——

,